盤點歷史上退位又復出的皇帝 唐朝時期出現兩個皇帝
今天小編就給大傢帶來皇帝退位又復出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傢有所幫助。
首先,皇帝稱號始於秦朝,所以秦朝以前的不算。其次,皇帝退位後又登基,一般都是經歷瞭篡位的。所以基於這兩點就可以梳理瞭。秦朝兩個皇帝(子嬰隻是秦王不是皇帝),秦始皇和秦二世,沒有篡權奪位的情況,都是明確死瞭的(始皇帝是病死,二世是被殺)沒有二次登基的情況。之後的漢朝,皇帝大多也是明確死瞭的(除瞭昌邑王劉賀,但是他明確被廢瞭),也不存在二次登基。兩漢後的三國,皇帝要麼病死要麼被殺,也不存在二次登基。西晉晉時期,前期有八王之亂,

白癡皇帝司馬衷在永寧元年(301年)被廢,趙王司馬倫自立為帝,同年三月被廢,司馬衷復位,雖然時間不長,但也是二次即位。之後的東晉十六國和南北朝大亂世,篡權奪位比比皆是,這種情況也應該有,不太熟悉,就不說瞭。

隋唐時期,提前退位的皇帝多(李淵,李旦,李隆基),兩次即位的也有,唐中宗唐睿宗兩兄弟就是,現在母親武則天手下當瞭幾年傀儡皇帝,後被廢除,母親死後,中宗復位,還是傀儡皇帝,隻是牽線的由母親變成瞭皇後和女兒(韋皇後和安樂公主李裹兒),後被毒死!

弟弟李旦的兒子李隆基和妹妹發動政變,睿宗李旦二次即位,牽線的由母親變成兒子和妹妹(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後提前退位給兒子,得以壽終正寢(說來是悲催的兩兄弟,兩次當皇帝加起來不超過十年,而且還都是傀儡皇帝,特別哥哥李顯最後還是被毒死的)。唐朝之後的五代十國也是亂世,比較復雜,不清楚也不說瞭。之後的宋遼金西夏蒙古時期,也沒有死因不明的皇帝,沒有二次登基。

元朝統一後,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時間換瞭十一個皇帝,二次即位的有一個元文宗,期間哥哥元明宗當瞭一年皇帝掛瞭,所以二次即位,也是政變的產物!

後來的明朝有一個,那就是英宗朱祁鎮,這位老兄前期第一次在位貪玩不理朝政,卻自我感覺良好,勇氣可嘉,在瓦剌入侵時,想學太爺爺朱棣禦駕親征,結果成瞭人傢的俘虜,即土木堡之變,之後百官一合計,把他的皇帝職位提前註銷,讓他的弟弟朱祁鈺頂上,後來在於謙的率領下,贏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避免瞭明朝的夭折。之後朱祁鎮被瓦剌放回來,被尊為太上皇,軟禁在南宮。後來趁著弟弟病重之際,發動政變復位成功,後期勵精圖治,不枉自己當俘虜和囚徒的生活,還是學到瞭一些東西有所領悟。唯一遺憾的一點就是心胸不算寬廣,二次即位清算瞭擁立弟弟的大臣,其中就包括保衛首都有功的於謙。最後的清朝,如果宣統皇帝的復辟有效的話,那就有一位二次登基的皇帝,無效就沒有。
由此可以排除順序為:
第一位 晉惠帝司馬衷
司馬衷是晉武帝的兒子,歷史上有名的白癡皇帝,290年繼位,沒幾年爆發瞭八王之亂,司馬衷被司馬倫趕下臺做瞭太上皇,司馬倫沒做幾個月皇帝,同年就又被其他王爺趕下瞭臺,就這樣司馬衷再次繼位。正式復出。

第二位 唐中宗李顯
這位都熟悉,武則天和唐高宗的兒子,唐高宗去世之後李顯繼位,不過隻當瞭55天皇帝,就被趕下臺瞭,直接廢為廬陵王,趕出長安城瞭。
李顯這一被廢就落魄瞭20年,知道21年大臣趁著武則天病重又把他扶瞭起來,再次做瞭皇帝。

第三位 唐睿宗李旦
武則天和唐高宗的兒子,唐中宗李顯的弟弟,唐玄宗李隆基的父親,太平公主的哥哥。
武則天在廢掉李顯之後,並沒有當皇帝,而是立瞭小兒子李旦做瞭皇帝,不過這個也是個傀儡,整天連皇宮都出不去,自己的老婆被殺瞭,都不敢過問,後來還申請改姓為武,還帶頭禪讓讓武則天做皇帝。李旦第一次做瞭六年的皇帝,從684年到690年。
第二次是自己的哥哥李顯去世之後,當時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發動政變殺死瞭韋後,扶持李旦做瞭皇帝,這次做瞭兩年。這次做皇帝稍微有點權力,不過大事都要征求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意見。
712年李隆基發動政變殺死瞭太平公主,唐睿宗李旦也就退位瞭。

第四位 元朝的 元文宗
這個都沒怎麼聽過,畢竟元朝的皇帝都不大熟悉。他兩次在位,時間分別是1328年10月16日到1329年2月27日。第二次是1329年9月8日到1332年9月2日。

第五位也是歷史上最後一位 明英宗朱祁鎮
明英宗分別在1435年到1449年,和1457年到1464年兩次在位。他一生最大的事件就是土木堡之變,堂堂大明朝的皇帝做瞭俘虜。
後面明朝和蒙古談判又把他帶瞭回來,做瞭太上皇,結果沒想到,趁他弟弟病重,居然再次復出又做瞭皇帝。看到這就想到宋高宗趙構有多英明瞭,如果他把宋徽宗和宋欽宗迎回來,下場也好不瞭。
明英宗之後,歷史上就再沒有二次復出的皇帝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