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陵是什麼人?樊陵的生平事跡介紹!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樊陵的生平事跡介紹!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仕宦千憂出海濤,功名一笑付秋毫。追名逐利是很常見的事情,獲取名利的途徑或者方法各不相同,有淡泊名利者,也有囿於名利者。本篇就來聊聊樊陵,字德雲。
樊陵是荊州南陽魯陽人,他是東漢著名隱士樊英之孫,陳寔、范冉年少時就曾在樊英門下求學,樊英著有《易章句》,世人將其稱為“樊氏學”。能著書立說自然影響深遠,比如郤巡就傳承瞭樊英的學說,樊陵作為樊英的後人自然也要傳承這份傢學,同時或多或少會享受樊英名望及門徒帶來的便利。
“初,英著《易章句》,世名樊氏學,以圖緯教授”——《後漢書·樊英傳》
“隱於壺山之陽,受業者四方而至”——《後漢書·樊英傳》
關於樊陵的記載很少,要不是他在漢末時期曾經官至太尉,也很難讓人註意到他。樊陵曾向李膺求學,但是即便李膺門徒多達千人,他也不願意收下樊陵,可能是李膺在此時就已經看出樊陵的品行有問題。樊陵和祖父樊英不同,他沒有選擇去當一個隱士,反而走上瞭仕途。
“南陽樊陵求為門徒,膺謝不受”——《後漢書·李膺傳》

從史料中可以看到樊陵歷任京兆尹、司徒、太尉、永樂少府、司隸校尉,顯然缺少瞭他的早期經歷。從羊陟上書檢舉張顥、樊陵等人來看,樊陵在光和元年(178年)就已經是司徒瞭,而且還是花瞭錢的,他這份錢花得比崔烈還早。
“時太尉張顥、司徒樊陵、大鴻臚郭防、太仆曹陵、大司農馮方並與宦豎相姻私,公行貨賂,並奏罷黜之,不納”——《後漢書·羊陟傳》
從蔡邕所作的《樊惠渠歌》來看,樊陵在光和五年(182年)擔任的是京兆尹,他在任上修築瞭“樊公渠”,也被百姓們稱作“樊惠渠”,這是造福百姓的水利工程。因此蔡邕特地寫瞭詩歌贊頌樊陵,並且為他寫瞭《京兆尹樊陵頌碑》,作為著名書法傢,蔡邕曾為眾多官吏、名士寫過碑文。
“光和五年,京兆尹樊君勤恤民隱,乃立新渠”——《樊惠渠歌》

從碑文中可以看出樊陵在任上有不少利民舉措,他在京兆尹任上應該是深得民心。中平五年五月(188年),時任永樂少府的樊陵從曹嵩手上接任瞭太尉一職,這次他至少花瞭五百萬錢,這也說明樊陵傢底頗為殷實。不過同年六月樊陵就被免職瞭,原因可能是這個月的大風,他也是東漢擔任太尉時間最短的人瞭,僅僅感受瞭一個月。
“繇役永息,進路孔夷,民清險棘,同體諸舊,兆萌蒙福,惠垂無疆,守以罔極”——《京兆尹樊陵頌碑》
“靈帝時榜門賣官,於是太尉段颎、司徒崔烈、太尉樊陵、司空張溫之徒,皆入錢上千萬下五百萬以買三公”——《三國志·董卓傳》註引《傅子》
中平六年(189年),何進被殺後,張讓任命樊陵為司隸校尉,等到袁紹誅殺宦官後,他和叔父袁隗偽造矯詔把樊陵騙來殺瞭。樊陵沒能立傳可能是因為他阿附宦官,他的司徒之位就是這麼來的,想來太尉一職也不例外,所以有志之士也看不上樊陵的為人。
“孫陵,靈帝時以諂事宦人為司徒。”——《後漢書·樊英傳》
傢學淵源,名望漸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