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漢宣帝是怎麼鏟除霍氏一族的?漢宣帝是個怎麼樣的人?

漢宣帝是怎麼鏟除霍氏一族的?漢宣帝是個怎麼樣的人?

時間:2020-02-02 09:42:21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就給大傢帶來漢宣帝是怎麼鏟除霍氏一族的?希望能對大傢有所幫助。

漢武帝駕崩後,前驃騎將軍霍去病的異母弟弟霍光,以大司馬大將軍前後秉政二十年,那一時期,霍氏傢族可謂是權傾朝野,他的兒子霍禹、哥哥霍去病的孫子霍雲,皆任中郎將;霍雲的弟弟霍山為奉車都尉侍中;霍光的兩個女婿分別為東、西宮衛尉;其他諸兄弟的女婿、外孫,要麼是諸曹大夫,要麼是騎都尉,皆得給事禁中,並享有奉朝請的優越待遇。

因而,《漢書》用一句話概括瞭霍氏傢族的權勢:“黨親連體,根據於朝廷。”

漢宣帝劉病已本是流落民間的戾太子劉據之孫,他實質上是被霍光以權臣之姿迎立登基的,加之前有劉賀隻做二十七天皇帝即被霍光廢掉的“觸目驚心”,初登帝位的劉病已看待霍光,自然有“芒刺在背”之感。

霍光雖沉靜持重,但終究是貪戀權柄的,漢宣帝即位後,他隻是禮節性地提出要“歸政”,但漢宣帝“謙讓不受”後,他也就順勢繼續秉掌大權瞭。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評價霍光:“人主蓄憤於上,吏民積怨於下”。這種說法是一針見血的,除開霍光不知急流勇退,他還犯有一個致命的錯誤,未能約束“窮奢極欲”的傢眷。

漢宣帝不像“海昏侯”劉賀,一朝得勢便得意忘形,他長於民間,深知世事險惡,因而性情頗為堅韌,雖然霍光讓他有危機感,但在君臣共處時,他很是懂得“隱忍”、“堅熬”。

如此過瞭七年,霍光終於死去,這意味著漢宣帝終於能夠獨擅皇權,親掌朝政,進而施展他勵精圖治的英主抱負瞭。

在內心深處,漢宣帝雖然有鏟除霍傢權勢的強烈願望,但做起來,他卻絲毫沒有咄咄逼人之勢,相反一切是從依舊禮遇霍傢開始的。

霍光去世後,漢宣帝以超越人臣而近似天子的隆重禮儀為其舉辦瞭葬禮,霍光生前博陸侯的封號由其子霍禹繼嗣,並且再賜謚霍光為宣成侯。與此同時,漢宣帝又分別加封霍光之侄孫霍雲為冠陽侯,霍山為樂平侯,並以奉車都尉領尚書事。

漢宣帝的這一套禮遇有加的動作,讓霍氏傢族產生瞭一個錯覺,他們自認為失去霍光的庇護,霍氏傢族仍能永享榮華富貴。

霍光死後,霍氏傢族有一個核心人物:霍顯。

這女人本是霍府婢女,頗有幾分姿色,霍光元配閭氏病故後,她憑借霍光的寵愛,登堂入室,成瞭霍光繼室。

霍氏傢族最後遭滅門,跟這女人關系很大。這女人跟霍光生有一小女,名叫成君。為瞭讓自己的女兒成為皇後,這女人仗著霍光的權勢,竟膽大包天地買通宮廷女醫淳於衍,給漢宣帝的患難妻子,剛產子的許皇後下毒,最終許皇後含冤慘死。

霍光得知此事後,沒能認清此女乃霍傢禍水,而是選擇瞭沆瀣一氣,他先是“勸慰”漢宣帝以社稷為重,厚施仁政,不要再追查元兇,進而他又精心周旋,“迫使”漢宣帝將他的女兒霍成君冊立成瞭皇後。

漢宣帝有“願求故劍”,不忘患難妻的千古佳話,霍顯竟敢陰謀毒殺許皇後,隻此一罪已足夠讓霍傢萬劫不復瞭。

可悲的是,作孽之人卻無警醒之刻。

霍光死後,自覺霍傢權勢依舊穩固,霍顯這個女人囂張的很,她一面為先夫越制擴建墳塋,一面又為自己廣修宅第,制作黃金為飾、錦繡為茵的輦輿,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她居然還將昔日的舊情人召來,整日奢靡無度,遊樂不止。

霍顯如此,霍氏其他子孫也不甘落後,霍光的兒子、侄孫,皆大造宅第,招聚賓客,走馬平樂館,圍獵黃山苑,甚至依制對漢宣帝應有的朝請也懶得參加,經常派個蒼頭奴仆去應付瞭事。

欲使霍傢滅亡,先使霍傢瘋狂。

見霍氏傢族日趨無所忌憚後,漢宣帝鑒於在朝中的根基尚不穩固,接下來的打擊之舉很穩健、很高明、很有章法。

第一步,漢宣帝特意提拔瞭一個人。

他采納禦史大夫魏相的奏議,拜授張世安為大司馬大將軍,以繼霍光之任。

此舉高明在哪裡呢?

張世安是霍光昔日的主要幫手。正因為如此,當張世安得知此項任命後,他慌忙請求召見,惶恐免冠跪奏,懇請漢宣帝收回聖命,保全他性命。

然而在漢宣帝看來,張世安昔日雖是霍光心腹,但此人為人謙恭,謹守君臣之禮,此刻任用他,不僅可以借此消減霍氏在朝中的權勢,而且還可以麻痹霍氏,為穩中進擊夯實基礎。

說到底,這是漢宣帝不計前嫌,收對手陣營中的可用之人、可用之心,因此他不僅沒有收回成命,相反對張世安的任用很有魄力,以至於將兩宮衛尉以及城門、北軍,全交由張世安來統領。

這一招看似險,其實妙。

此後的張世安,始終放不下曾為霍光心腹這塊心病,這讓他時刻如履薄冰,兢兢業業,有功全歸主上,有過則先自承擔。

由此穩固朝中根基後,緊接著,漢宣帝采取瞭第二步措施,重用魏相,授瞭他“給事中”之號。

漢宣帝此舉看似不顯鋒刃,其實是奔著霍傢去的。

此話怎講呢?

魏相原任禦史大夫雖位列三公,但因屬於外朝官,無特別詔旨不得出入禁中。加授給事中後,就大不同瞭,魏相從此有瞭中朝官的資格,得以給事禁中,以備隨時應對皇帝顧問。

漢宣帝的眼光很準,魏相實乃深懂聖意的能臣,不久之後,魏相便袖中藏刀地提出瞭一道“去副封以防雍蔽”的奏請。

黑哥近來正在跟大傢夥一起讀大明奇才馮夢龍的《智囊》,魏相此舉被馮夢龍譽為大智之舉。

原來依照大漢成制,凡吏民上書,都得有正副兩封。先由領尚書事的官員將副本閱讀一遍,如果認為所言尚可,則奏之,不可,則摒去。也就是說,吏民上書皇帝能否看到,決定權盡在領尚書官員手中。

而此前掌管尚書事的正是霍光侄孫霍山。

魏相此奏,意義很深,不單面上繞過霍山那麼簡單,此一舉他是以袖中藏刀直擊到瞭霍傢最擔憂之事——霍傢毒殺許皇後,此前無人敢奏,奏瞭也無法直達天子,如今副封取消,一旦有人告發,霍傢既無法擋,更不敢想。

果然,這一招下去,以霍顯為首的霍氏傢族坐不住瞭,在霍傢看來,隨著漢宣帝在朝中的根基越來越牢固、深厚,不有所應對,即意味著坐以待斃。

就在這個時候,漢宣帝又一個動作,徹底打破瞭霍氏傢族的最後一絲幻想。

當時的霍氏傢族還有哪一絲幻想呢?

霍光的小女兒,乃堂堂的當今皇後,倘若她能生下一子,霍傢拼力運作,將之擁立成皇太子,那霍氏傢族將有很大的機會,轉危為安。

隻可惜,漢宣帝算準瞭霍傢的謀劃,於地節三年(公元前67年),宣立已故許皇後之子劉奭為皇太子。

由此,失掉最後一根救命稻草的霍氏傢族徹底瘋狂瞭。

霍顯先是授意自己的女兒皇後霍成君設法毒殺皇太子劉奭,見皇太子劉奭早有防范,她便謀劃起瞭更瘋狂的陰謀。

微妙的是,恰在這時,霍顯當年毒殺許皇後的惡事開始在宮中若隱若現地傳開,漢宣帝以此為契機,果斷采取瞭一個釜底抽薪的措施:撤去霍禹的右將軍屯兵官屬,僅保留一個名義上與父親霍光相同的官名:大司馬,但霍禹的這個大司馬隻戴小冠,不佩印綬,實際隻是個空銜。

以此同時,霍氏傢族中原來掌控警衛京城、皇宮禁衛力量的那些人,統統被收回兵權,或改任閑職,或調離京城。

這時候,自知已被逼入死角的霍氏傢族,終於失去瞭最後一點清醒與理智,他們竟異想天開地認為,廢殺漢宣帝是霍傢的唯一出路。

就這樣,瘋狂找死的陰謀,在四處漏風的密室裡謀劃實施起來。

霍氏傢族想幹什麼呢?

以上官太後(霍光外孫女)的名義,設宴宴請丞相魏相等諸大臣參加,席間“承太後制斬之,因廢天子而立禹。”

有史傢評論說,在西漢兩百餘年多起謀反案中,霍傢這一回最為低劣,既沒有像樣的謀略,也沒有像樣的檄文,甚至連一句像樣的口號都沒有。更可悲的是,謀反的核心人物霍顯隻是個刁潑惡婦,而霍光的那些個子孫,無一例外全是無能之輩。

地節四年(公元前66年),謀反陰謀,因泄密,霍傢就被漢宣帝連鍋端瞭。

霍雲、霍山皆自殺,霍禹腰斬,霍顯以及諸女婿,包括當初毒殺許皇後的女醫淳於衍,全部棄市。

漢宣帝不算殘暴之君,但在誅殺霍傢一事上異常嚴苛,“與霍氏相連坐誅滅者,數千傢。”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