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為何不放火箭?是曹操太笨瞭嗎?
今天小編就給大傢帶來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為何不放火箭?希望能對大傢有所幫助。
諸葛亮“草船借箭” 可以說是《三國演義》中一大經典之處,諸葛亮憑借著自己無比高超的智慧和膽識,去到曹營水寨門口“借箭”,最後共取得十多萬支箭,滿載而歸。但看到這裡我們不禁會問:“曹操如此聰明,為何寧肯白白浪費這十萬支箭,都沒想過射火箭呢?”
難道,真的是曹操愚蠢嗎?我們下面就來看一下,曹操是否真的愚蠢!

諸葛亮——劇照
草船借箭的背景
赤壁之戰前夕,周瑜為瞭打壓諸葛亮,便讓他在十日之內趕制十萬支箭,以備作戰時使用。但諸葛亮卻說:“曹操大軍即日將至,若候十日,必誤大事,隻需三天便可以完成十萬支箭的制造。”
周瑜聽後,心中暗喜,當即便讓諸葛亮立下瞭軍令狀。因為在他看來,諸葛亮是絕對不可能在三天之內制造出這十萬支箭的,而隻要制造不出來,他就有瞭處決他的理由。為瞭保險起見,周瑜還時不時讓魯肅去諸葛亮營中打探消息,並且還讓工匠們故意怠工,目的就是要置諸葛亮於死地。

周瑜——劇照
但是,諸葛亮可是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神人” ,他當然知道周公瑾是故意害他,不過他也算出瞭三日後江面上必定有大霧出現,於是便叫魯肅借給他二十條船,每條船上配置有三十名士兵,船隻全部用青佈為幔,各束草把千餘個,分別豎在船的兩舷。第三日夜裡四更時分,諸葛亮與魯肅一同前去曹操水寨“借箭”。
在逼近曹操水寨的時候,諸葛亮讓船一字排開,並讓士兵擂鼓叫陣。此時江面上霧氣彌漫,根本難以看清敵軍數量,曹操擔心中敵人埋伏,於是便下令各營士兵不要出戰,隻需要用箭射住即可。隨後,曹營約一萬名射手一同前來江邊,萬箭齊發。不一會兒,諸葛亮所帶來的二十條船便插滿瞭箭,總計十多萬支。周瑜感到江邊看到此景後,不由心生敬佩。
以上便是諸葛亮草船借箭的大致過程!

草船借箭
曹操為何不射火箭?
我們知道,曹操在得知這是諸葛亮的計謀之後,悔恨不已,想派船去追,但諸葛亮順風順水,已經行駛瞭20餘裡,想要追也追不上瞭。由此來看,曹操向諸葛亮草船射箭是處於順風狀態,既然如此,為何不射火箭呢?
如果射的是火箭的話,那麼船上的草人不就會燃起來瞭嗎?這樣一來,諸葛亮不就是無路可逃瞭嗎?其實並不是我們想的那麼簡單!

曹操——劇照
根據《孫子兵法》中的記載,火攻的對象一般來說有五個,即:火人、火積、火輜、火庫和火隊。
所謂“火人”實際上指的是燒毀敵人的營盤、燒殺兵卒,關於這一點,在三國中,陸遜“火燒連營八百裡”就是典型的例子;“火積”則是燒毀敵人的器材和糧草等;“火輜”就是指燒毀敵人輜重;“火庫”則指的是燒毀敵人的倉庫;“火隊”則是燒毀敵軍的運輸隊(有多種解釋)。但如果想要實施火攻的話,是得具備很多條件的。
首先來說就是天氣要幹燥,還有易燃的材料,再有就是要順風。很顯然,此時江面上的天氣並不幹燥,曹操想要用火攻,隻具備後兩個條件。此外,古代打仗時所射的火箭,並非將箭頭弄燃就可以瞭,正確的火攻方式是這樣的:在射火箭的時候,士兵們先是包一小瓢油在箭頭上,然後射在敵軍的城樓或者是戰船上,等箭一撞上去,油就濺出來瞭,然後士兵再射一支火箭去引燃它;之後再射一支“油箭”去進行“火上加油”。如此才是正確的射火箭的方式!

所以總的來看,曹操想要在一個大霧天用火箭射殺敵人,是不具備條件的。我們暫且不說天氣是否幹燥,在大霧天目標非常不清晰,射火箭的話,需要準備,時間成本相對比較高,沒有直接拿著箭就射純粹。再有就是,這火箭射出去也不知道能不能引燃,所以幹脆就直接射箭瞭!這樣看來,其實曹操並不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