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戰敗和趙雲戰敗相比 為什麼士兵的反應如此之大
今天小編給大傢帶來關羽和趙雲,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三國時期劉備的勢力雖然比曹操和孫權都要弱,但他手下的謀臣武將可不輸於曹操和孫權。劉備這邊的謀臣就有諸葛亮、龐統、法正、馬良等人,武將就有我們熟知的五虎上將,還有人稱“反骨仔”的魏延。而五虎上將裡面最受世人歡迎的就是關羽和趙雲兩人,他們不僅武藝超群而且少有敗仗,兩人一東一西是劉備的兩大助手。令人奇怪的是,關羽戰敗後手下士兵都逃瞭,為什麼趙雲戰敗,他手下士兵一個都不逃?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這件事。

我們都知道關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非常傲氣。他年輕的時候在鄉間殺人然後跑路,但跑路的過程中居然還公開露面賣棗,由此可見他那強大自信。虎牢關之戰時反董聯軍對華雄束手無策,關羽用一杯熱酒的時間就斬首華雄;官渡之戰時袁紹大將顏良、文醜嚇破瞭曹軍將士的膽子,關羽認為顏良文醜隻是插標賣首之徒,於是提刀上馬將他們斬首,事實證明關羽的確有傲氣的資本。

但士兵們拋棄關羽也是因為他的傲氣。關羽認為一個士兵隻需要聽命行事就行,其他的一概不理,打瞭勝仗自然就會有封賞,而他的士兵看見他能打勝仗也都加入他的陣營。但關羽這種做法並沒有讓軍隊有凝聚力,他們更多是一種合作關系,有利可圖時大傢合力前行,但假若落魄、沒有利潤的時候自然散夥。所以我們就能看到,關羽在荊州兵敗的時候他手下的士兵全跑路,最後隻有兒子關平和副手周倉跟隨。

而趙雲的成長經歷和關羽並不一樣,他小時候被槍法大師童淵收為關門弟子,童淵不僅傳授他武藝,同樣也傳授他為人處世的道理,所以趙雲很早就懂得什麼叫做謙遜、什麼叫做團結。他剛出師的時候就被公孫瓚邀請假如白馬義從,趙雲白馬義從這裡體會到瞭什麼叫做袍澤之情,公孫瓚兵敗後趙雲不遠千裡南下投奔劉備。

盡管他剛加入劉備的時候劉備的實力很弱,但趙雲每次出征永遠都是沖在最前面的那一個,平時也沒有架子,願意聽取士兵們的意見,很多士兵對他是發自內心的佩服。趙雲每次獲得戰功和獎勵,他總會把這些東西分給在戰場上表現活躍的士兵,不然就是給傢中生活非常貧困的士兵,由此他的部隊有很大的凝聚力。所以我們能看到,盡管諸葛亮北伐失敗時趙雲的部隊被張郃幾萬人馬圍攻,但這些士兵都沒有一個膽怯,趙雲戰敗之後士兵們都擁護他,一個都沒離開他。

我們經常說性格決定命運,關羽和趙雲截然不同的命運讓他們各自的職位不同,戰術戰法不同,但結局同樣也不一樣。這裡不說哪個好哪個不好,他們這麼選擇自然有相應的道理,隻是看合不合適自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