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朱元璋誅殺功臣,劉伯溫是怎麼保命的?

朱元璋誅殺功臣,劉伯溫是怎麼保命的?

時間:2020-02-04 11:33:29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朱元璋誅殺功臣,劉伯溫是怎麼保命的?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王朝新立,屠戮功臣。封建社會一姓之江山,非是天下人之江山也。要說屠戮功臣最甚者,當屬明朝開國皇帝朱洪武。在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封建社會,不少大臣隻得引頸就戮,但也有些才智過人之輩憑借智慧逃過一劫,千古奇人劉伯溫就是其中之一。

朱元璋

公元1368年,元末農民起義軍首領朱元璋擊敗徐壽輝、陳友諒等競爭對手,又將元軍趕回大漠。朱元璋掃蕩天下,群雄咸服,於是乎在南京立皇建極,國號大明,年號為洪武。大明朝新立,朱元璋便忘記當初與群臣打下江山後,共享榮華富貴的約定,開始將屠刀伸向群臣。

明洪武八年(1376年),朱元璋以“空印案”為借口,殺掉瞭功臣官吏數百人。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發起“胡惟庸案”,宰相胡惟庸被誅九族,禦史大夫陳寧、中丞塗節等人被殺。洪武十八年(1385年)朱元璋以“郭桓案”,朱元璋殺掉瞭六部侍郎以下官員功臣,牽連的人數多達六七萬人。

朱元璋劇照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頒佈昭示奸黨錄》,以夥同胡惟庸謀反罪,誅殺瞭韓國公李善長、列侯陸仲亨、滕國公顧時的子孫等大量功臣。胡惟庸案前後被殺功臣、宿將被殺者七八萬人。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朱元璋發起“藍玉案”,以謀反罪名誅殺涼國公藍玉及其有牽連者。藍玉案一共誅殺瞭一公、十三侯、二伯,被牽連誅殺者一萬五千多人。由此,明超功臣宿將,開國元勛被幾乎被屠戮殆盡。明朝開國34功臣,如李善長、汪廣洋、徐達、胡惟庸、藍玉、陸仲亨等功臣及其子孫都被屠殺,僅有劉伯溫、湯和、耿炳文、郭英4位功臣逃過一劫。

胡惟庸

在這4人中,劉伯溫是如何逃過這一劫的呢?主要是因為一首詩。朱元璋屠戮功臣前,劉伯溫自知朱元璋性情反復,心狠手辣,容不得臣下有二心,加之朱元璋早年經歷極苦,拼搏一生才打下大明江山,他的眼睛裡容不得一點沙子。劉伯溫於是急流勇退,提前告老回老傢青田,不再過問政事。

劉伯溫雖已告老還鄉,但朱元璋始終不放心,於是連夜派出使臣趕往青田召劉伯溫回朝。使臣日夜兼程飛馬向青田進發,當抵達劉府時,卻見府內靈棚高搭,哀樂陣陣,進出的人個個頭戴白佈,劉傢子孫向使臣哭訴,劉伯溫在前一天突然死去瞭。

胡惟庸案

劉伯溫已死,使臣隻得回稟朱元璋。使臣回朝將劉伯溫的死訊稟報後,朱元璋心頭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瞭地。但沒過幾天,生性多疑的朱元璋越想越覺得不對勁,劉伯溫不可能如此輕易就死掉,於是他決定親自去走一遭,暗訪一下劉伯溫究竟有沒有欺騙自己。

使臣回報後的第三天,朱元璋便帶著幾個隨從,喬裝成商人悄悄來到劉伯溫的老傢青田。當經過村頭的一處破廟時,朱元璋不由得想起瞭早年自己當和尚時的情景,於是往事歷歷在目,恍如昨日。朱元璋於是信步走進破廟之中,剛一走進破廟,迎面的照壁上畫著一個背著大佈袋的和尚,和尚旁邊還寫著一首詩:

大千世界正茫茫,何必收拾一袋藏?

古來多少英雄輩,得道多助失道亡!

劉伯溫

朱元璋定睛一看,發現墻上畫的和尚很像自己,朱元璋看著這首詩陷入瞭沉思之中。半晌之後,朱元璋恍然大悟,他對著墻壁長嘆瞭一聲,連連說瞭三聲:“罷瞭!罷瞭!罷瞭!”說完之後,朱元璋命人將此詩抄下,隨機返回瞭京城。

此詩正是劉伯溫所留,為躲避朱元璋追殺,劉伯溫以假死瞞天過海。劉伯溫知道朱元璋不會輕易放過,於是在村口寫下瞭這首詩,若朱元璋再派使臣前來,看瞭這首詩後應會有所反應。此詩一來可以表達心志,二來此詩傳到朱元璋耳朵裡,也許能挽回皇帝的初心。

劉伯溫與朱元璋

回京之後,朱元璋果然沒再追殺劉伯溫,也停止瞭對剩下的功臣的屠戮。劉伯溫以一首詩躲過皇帝追殺,充分顯示瞭他的大智慧,劉伯溫“神機”之名果然名不虛傳。劉伯溫寫的“得道多助失道亡”,成瞭千古名句,此詩也成瞭千古名詩,如今幾乎人人會背。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