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賀做瞭27天皇帝犯瞭哪些錯?27天劉賀其實隻做瞭一件事!
劉賀做瞭27天皇帝犯瞭哪些錯?下面小編為大傢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史書對劉賀在接到璽書到被廢的這27天裡的記載,是不公平的。
為什麼說不公平呢?因為史書並沒有完整地記載劉賀在這27天裡究竟做瞭什麼事情,而是記載瞭他在這27天,究竟犯瞭什麼錯誤。
由於劉賀犯的錯誤非常多,光是派使者到各地去征索物品,就有1127起,加上他前期犯的錯誤,加起來起碼不下1500起,因此,要把這些錯誤一件一件寫下來,羅列出來,簡直是夠史書作者手忙腳亂的瞭。
當然瞭,史書作者沒這麼傻,他不可能一一羅列。他在寫劉賀所犯的錯誤的時候,是有一定節奏的。可以說,從記載劉賀接璽書出發開始,史書就在對我們帶節奏。這種節奏,一波一波地往前推進,一直到產生高潮,到瞭劉賀不得不被廢為止。從而讓我們讀史書的人產生一種感覺,劉賀被廢,完全是他咎由自取,怪不得別人。

(劉賀劇照)
史書究竟是怎麼記載劉賀的這27天的呢?歸納一下,有以下幾點。
其一,迫不及待。
史書上寫,劉賀接到璽書後,中午就出發,到瞭下午就到達定陶。小半天,趕瞭135裡路,馬一匹一批地累死在路上。如此迫不及待,可見劉賀當皇帝的心情,有多麼的強烈。
其二,拉幫結派。
史書上寫得很明白,“乘七乘傳詣長安邸。”就是說,隻準很少的人去長安,但是劉賀卻帶瞭一大幫人,前呼後擁往長安奔去。走到半道上的時候,郎中令龔遂一陣勸說,劉賀才喊瞭50個人回去瞭,不過還有200多人,前呼後擁地跟著他到達長安。
這些人去瞭長安後,整日把劉賀包圍起來,堵塞言路,簇擁著他尋歡作樂。
其三,不孝不敬。
劉賀作為繼任者,他是應該對已故的大行皇帝漢昭帝表現出孝道的。他不應該那麼急不可待地往長安奔去。在路上的時候,他也應該表現出悲傷的樣子。
可是,劉賀始終沒有表現出這種樣子,到瞭外城的時候,他本來應該哭的,但他說嗓子疼,沒哭。到瞭內城的時候,還是沒哭,進瞭城,進瞭宮殿以後,很多行為都不遵禮法,也就是不孝道。
他甚至都沒有去謁見高祖廟,完全是目無尊長。

(劉賀劇照)
其四,貪圖享樂。
在路上的時候,劉賀就開始搶劫民女。而且還把搶劫的民女放進車裡,準備押解到長安去享樂。後來龔遂好一頓勸說,他才把責任推到手下身上,說是手下幹的,處罰瞭手下。
進宮後,本來在服喪期,但是他已經開始大吃大喝。禦膳房不給準備這些不該有的食物,他就派人到宮外去采購,送進宮來供他吃喝。那些樂器,本來也是不該動的。但是他迫不及待就玩起來,悄悄地享受。
更為嚴重的是,他在這期間,就迫不及待去派出1127個使者,到各地去征集物品,帶回宮來供他享受。
因為他做得實在太過分,因此以霍光為首的朝中大臣非常擔心,害怕劉賀禍害國傢,因此才征求瞭太後(漢昭帝的皇後)意見,把劉賀與他的那200多隨從隔離,從而把劉賀關起來,並把他廢黜。又殺掉瞭他身邊的那200多人,並把劉賀送回昌邑。
以上就是歷史記載的劉賀在這27天的時間裡所做的事情,以及太後與群臣的處理意見。

(劉賀與霍光)
不過,如果我們撇開史書作者帶給我們的這種節奏,回到真實的歷史現場。那麼,在這27天的時間裡,劉賀真正做瞭哪些事情呢?
其實劉賀所做的所有事情,歸納起來,不外乎就是一件事:奪權。
他之所以從老傢帶那麼多人去京城,就是想把原先京城裡的那些官員們換瞭,換成自己的人。
他之所以不想對漢昭帝守孝,就是不想活在漢昭帝的陰影裡,想發表自己的聲音,做自己的事情,有自己的主張。同時,想擺脫霍光,不讓霍光像控制漢昭帝一樣,控制他自己。
他之所以要派那麼多使者到民間去,其實並不是為瞭索求什麼物品。作為一個皇帝,可以說宮中應有盡有,用得著派那麼多人去民間所要物品嗎?而且,就算去索要物品,派幾個十來個去民間,索要的物品,已經足夠劉賀消耗瞭,用得著派那麼多人去民間嗎?所以說,他派去民間的人,並非索要什麼物品,而是為瞭拉攏和各地官員的聯系,讓各地官員能夠擁護自己,從而擺脫霍光的管制。
雖然劉賀想奪權,但他明顯是一個不成熟的政治傢,急不可待的行為,讓他把事情做得一團糟。最終也輕而易舉被霍光給控制起來,並把他的皇位給廢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