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承父業”合理嗎?古代這些職業被強制繼承!
今天小編就給大傢帶來古代“子承父業”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對大傢有所幫助。
謂父親死後,由其子繼承其一切特權。這是古代實行世襲制的核心,多指帝王之王位及領地等的繼承權。
正所謂,父死子繼傢天下。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古代,父死子繼除瞭繼承財產、爵位外,還得繼承父親的手藝,這種手藝也可以將其稱之為“職業”。
古代的職業繼承,可不是像我們今天理解的“繼承祖輩留下的手藝,財產”的意思,而是強制性的規定某一傢世代都隻能從事某一行業。這對於如今的我們來說是很不可思議的,從事哪個行業不是我們的自由嗎?可是,在那個吃人的封建時代,朝廷的規定大過一切。
在朝廷的壓迫下,這項制度不但沒有絲毫折扣的執行瞭下去,而且,還延續到瞭幾十年前。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職業都被要求繼承的,今天就給大傢來介紹幾個比較有意思的職業繼承。

首先,便是“女戶”,這在明朝比較流行。
一旦一個傢庭變成瞭“女戶”,那麼,他們的主要作用便不是進行農耕,而是給皇宮生孩子,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女孩子,男孩不要。如果說,某一傢倒黴實在生不出來女孩子也可以,但是,不管你是偷還是搶,都必須要向朝廷上交一個女娃。否則的話,便會大難臨頭,這其中,滿門抄斬都是輕的。之後,被上交的這些女孩,很大一部分則當瞭宮女。
其次,另外一個特殊職業是木匠。
木匠可是個手藝活,朝廷也擔心手藝失傳,等到需要的時候找不到人。所以,在明朝隻要你是木匠,那麼,你一定要將這門手藝傳下去,否則,當朝廷找到你,就算是你傢的手藝已經失傳,你仍然要硬著頭皮上,不能完成任務的話,照樣要承擔皇上的怒火。當然,你如果能夠找到一個木匠頂替你的名額的話,也是可以從輕處罰的。

雖然說,每一個朝代被要求世代繼承的職業都有所不同,但是,幾乎每個時代都少不瞭“軍戶”。
這項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晉時期,這時候的“軍戶”在一定意義上來說,對於國傢的統治是有很大的積極影響的,它保證瞭足夠多的軍人,使得朝廷的統治更加的穩固。到瞭三國爭霸時期,這項制度就變瞭味道,主要是各個國傢對於那些經歷過血與火磨練的老兵需求量非常大,老兵成瞭一種戰略資源,隻要是有野心的統治者,都希望將這些寶貴的資源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這期間,對於“軍戶”哪怕是不能掌控也要將他們毀滅,絕對不能落入敵手,於是,在這一時期,“軍戶”更是數不勝數,當然,這項措施的效果也很明顯。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天下逐漸太平,統治者也就逐漸失去瞭爭霸天下的雄心。這時候,人們對於軍人的態度也逐漸發生瞭變化,而每年維護軍隊需要的資金龐大的讓不少人眼紅,因此,人們對於軍戶也更加的痛恨。
之後,經過多方博弈,軍戶的待遇自然而然地直線下降。據史書記載,到瞭魏晉以後,軍戶已經幾乎沒有日常訓練瞭,他們要做的便是耕地交租,某些地方的軍戶甚至要捕魚、放牧。總之,朝廷想盡一切辦法逼迫軍戶去創造更多的價值,為統治者創造更多的財富。

而朝廷又給瞭這些任勞任怨,為國傢拋頭顱灑熱血的軍戶什麼好處呢?
這其中,最大的好處便是:給那些娶不到媳婦的人分配一些寡婦。你以為政府是好心嗎?不是的,寡婦對於政府來說很好找,他們要的是孩子,是能夠繼承老一輩軍戶的小軍戶,使得這些人能夠世代傳承下去,能夠繼續為那些刻薄的統治者創造利益。
當然,除瞭待遇方面,到瞭後期軍戶的社會地位更是直線下降,越來越多的人瞧不起軍戶,認為他們就是一群賤骨頭,下賤胚子。後來,朝廷判案時為瞭懲罰罪犯經常將所有跟罪犯有關的人貶為軍戶,這使得軍戶的地位低得不能再低瞭,畢竟連朝廷都公開看不起軍戶,普通人對於軍戶自然是更加的厭惡瞭。
這時候的軍戶與世傢所養的奴隸已經沒有什麼區別瞭。但是,有壓迫自然就會有反抗,也有很多軍戶受不瞭這些非人的待遇想要逃跑,擺脫世代為奴的命運。為瞭防備這些軍戶逃亡,朝廷實行瞭連做的措施:如果軍戶逃跑的話,那麼,其所有的親屬都會被株連。
更要命的是,他們的老婆都是朝廷分配的,因此,他們的孩子,老婆早已被朝廷掌控在手中,所以說,除瞭一些天性涼薄之人,沒有誰能狠得下心來逃跑。

對此,史書裡就記載瞭這樣一件事:
一個叫做趙志的軍戶,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夠擺脫軍戶奴隸般的身份活著,便將他送到學院讀書,到瞭他15歲那年的時候,為瞭避免被朝廷強制征兵,趙志便決定裝瘋賣傻。裝瞭一年的傻子,一直等到瞭所有的人都相信他是真的瘋瞭,才偷偷的逃亡到瞭偏遠之地。
在這裡,他憑借自己的才能當瞭一個不大不小的官,相當於今天的廳級幹部。這時候,他的軍戶身份就更加的不能被發現瞭,再加上,政敵一直盯著他,使得他直到母親病死也沒敢跟她相認。後來,趙志因為內心的自責,長期的抑鬱,使得他百病纏身,很快也就去世瞭。
當然,軍戶關系到國傢的統治,皇上對於他們是非常關心的,但是,皇帝畢竟居住在深宮之內,沒有網絡,沒有手機,如果,再沒有心腹在軍戶任職的話,那麼,皇帝對於軍戶的實際情況真的是睜眼瞎瞭。這時候,大臣們無論怎麼說,皇帝都隻能信任他們。畢竟,皇帝在一般情況下也不可以隨便懷疑朝臣,否則,朝堂必然動蕩。
也曾經有一名臣宿老,向皇帝反應軍戶們的淒慘境況,說:軍護裡瘦骨嶙峋的老人和僅有七八歲的小孩都被要求下地幹活。聽瞭此話的皇帝自然是憤怒異常,明明自己已經下旨處理這件事瞭,為什麼會有人對此陽奉陰違,於是乎,繼續下旨督辦此事,然後,事情又不瞭瞭之瞭。軍戶的待遇地位是如此的苛刻,以至於,軍戶的戰鬥力幾乎等於零,這些人上瞭戰場絕對是要被舍棄的一批。

盡管,朝廷想盡辦法控制軍戶的流失,但是,對於軍戶的地位和待遇問題卻是視若不見,長期以往,軍戶的數量也就自然不可避免的減少瞭。到瞭後期,一些犯人,街頭混混,逃亡兵役的平民都被丟成瞭軍戶,使得軍戶的紀律愈加混亂。這時候的軍隊與其說是為瞭打仗,倒不如說是另一種意義上的監獄,對於維護國傢安全來說,其實,是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
當然,這種職業繼承的制度並不是隻有我們中國古代一傢獨有,為瞭統治者的需要很多西方文明也都實行過這樣的措施,例如:古埃及。
實際上,在古埃及他們職業繼承制度的規定比我們還要細致,還要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