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王維淡看世界?王維的生平經歷!
王維的生平經歷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系,小編告訴你。
一、年少出仕報國
遁入空門,也許是一種消極的逃避,也許是一種靈魂的升華,超然物外的自適與曠達的逍遙,沉淀瞭靈魂深處的灑脫。
當一個人處於一種特定的環境下,心中的抱負無法實現,世事的險惡需要解脫,走進一個新的境界,人生便有一片嶄新的空間。
逆境中的轉身不是自我放棄,承認不適也不是自我掩飾,隻要靈魂有著不懈的追求,放棄與尋找恰恰解脫瞭自我,超越瞭自我。
現實充盈著太多的遺憾與矛盾,更有著太多的真知被冤枉,當個體的自我無法改變現實的時候,給自己一片開朗澄明的心靈空間,走出塵俗,解脫羈絆,傾聽自然與心跳,便會擁有精神的高貴。
生活在盛唐時期的王維,可以說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天才,他擅長寫意境深遠的山水詩,他的繪畫開創瞭禪意的風格,流風影響瞭後世的許多畫傢。王維還精通音律。
王維,字摩詰,(其名其字典出《維摩詰經》)祖籍太原祁縣(今山西祁縣),生於武則天時期長安元年(公元701年),二十一歲擢進士第。
年少的時候也激情澎湃,希望出仕報國,寫瞭《從軍行》《少年行》等血氣方剛的豪邁激昂的作品,表達瞭唐代詩人的進取精神與英雄氣概,他與弟弟王縉,少年才俊,兄弟倆得到上層人士的賞識與推重,成瞭王侯貴戚們的座上客。
然而,“口蜜腹劍”的李林甫把持朝政,正直耿介之士幾乎都難逃李林甫的黑手,世風日下。
王維目睹這腐敗的現實,開始對仕途產生懷疑。

二、恥辱的經歷
安史之亂爆發,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安祿山叛軍攻下瞭京城長安,王維不幸成瞭叛軍的俘虜,他雖然試圖飲藥下痢、假裝聲啞等方式來擺脫安祿山的魔掌,卻沒有成功,安祿山強行委任他為給事中,無奈接受瞭偽職。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唐軍收復瞭長安與洛陽,平亂之後,朝廷要治他的罪,幸而他寫過一首《凝碧池》的詩,其弟王縉又自願削官為他贖罪,才被免於處分。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安祿山叛軍攻入長安,就在皇宮裡的凝碧池邊設宴請群臣。其間有樂工奏樂助興,這些樂工都是昔日宮廷裡的梨園弟子,也是被逼無奈,強忍著悲痛,被迫給安祿山叛軍演奏,在演奏過程中,樂工雷海青突然奮力將手中的樂器拋出,朝著唐玄宗等人西逃入蜀的方向慟哭不止,這一舉動,讓雷海青立刻遭到被肢解的殘忍下場。
當時王維被拘禁在長安菩提寺裡,他聞知後,內心產生瞭強烈的共鳴,十分傷心地寫瞭一首《凝碧池》:
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僚何日再朝天?
秋槐落葉深宮裡,凝碧池頭奏管弦。
詩中表達瞭官軍收復失地,擊敗叛軍的想法以及內心的痛苦。正是這首詩,讓他幸運地獲得免罪,唐肅宗還任命他為太子中允,由於才華出眾,又加為集賢殿學士。

三、參禪悟心遠塵埃
在盛唐文化熏陶出來的王維,詩歌、繪畫、音律、書法都是翹楚,從王維身上,我們可以領略到盛唐士子特有的文化個性,他人生特殊的遭遇,給予他精神上的打擊很大,讓他從一個激昂少年逐漸淡泊仕途,決絕地以官為隱,一心向佛,完成瞭他思想上的轉折,超脫個人際遇的苦樂,以平和的心態融入對禪理的體悟中。
王維也許受母親的影響有關,他的母親崔氏篤定佛教,持戒安禪三十餘年,也讓他們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葷血”,當王維的妻子去世,三十一歲的王維便孤居一室,開始瞭清靜脫俗的參禪之路。
“閑居凈坐,守本歸心”,“至人達觀,與物齊功,無心餘有,何處依空”,追求淡泊靜閑,神遠心空的人生境界。
在藝術界有所謂“心源”說,也就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達到物與我、意與象的統一,王維在《山中與裴秀才迪書》中道:“輒便往山中,憩感配寺,與山僧飯訖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廓。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蒼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春,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仆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把自然與心靈融為一體。

體悟自然的哲理,觀照天地的靈秀,需要一顆澄明的內心。
當你感悟到所有的痛苦不是痛苦,所有的心事不是心事,才會真正融入無邊的山水間,洞曉禪悅之趣,把靈與肉帶入輕松自如,愉悅和諧的生命中,精神化解瞭現實中的各種痛苦,超然出塵,“青苔石上凈,細草松下軟。”
東晉僧肇在《涅槃無名論》中說:“玄道在於妙悟,妙悟在於即真,即真則有無齊觀,齊觀則彼己無二。所以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
人,能夠打破自己與萬物的隔閡,超越有無,才會在自然中體悟到所蘊含的哲理,實現靈與肉,形與意的交融。
王維深蘊其理,在《酬張少府》詩中說:
晚年惟好靜,萬物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王維有一幅畫作《雪溪圖》,水墨渲染為法,筆意簡潔奔放,深淺濃淡的層次,平淡自然,意味深遠,頗有悠遠又含蓄,質樸又純凈的審美情趣。
想想世間,雲卷雲舒、花開花落都是自然律動,卻留無意,寵辱不驚才是通達情懷。
王維,帶給人以禪入定,靜默觀照,定慧原生的精神世界,擺脫瞭現實生活中無窮的嘈雜與煩惱,在禪意中超越自我,解脫痛苦,實現心靈徹底解放,也是一種無上的境界。
很神往王維晚年在輞川的生活,讓精神無價成悠然。
微笑著面對困苦,開朗地感受生活,隨性盡心地選擇自己想要的活法,不問得失,淡對成敗,忘掉榮辱,所有的是是非非,都是那些庸人的齷齪。
叩問心靈,大我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