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曹氏為防後宮幹政立後都選出身卑賤的女子,可是曹魏還是敗在瞭郭太後手裡!

曹氏為防後宮幹政立後都選出身卑賤的女子,可是曹魏還是敗在瞭郭太後手裡!

時間:2020-02-05 10:46:45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就給大傢帶來曹魏是怎麼敗的?希望能對大傢有所幫助。

外戚與宦官的政治鬥爭幾乎貫徹瞭整個東漢歷史,對東漢的政治風氣造成瞭極為不好的影響,這亦是東漢滅亡的誘因之一。

起於喪亂之際的三國三傢政權深感外戚、宦官於宮廷作禍亂的危害,所以紛紛出臺政策限制宦官、外戚們的權力。皇帝最重要的近侍之官不再是宦官,皆換由士人擔任。外戚也大多限制出任主政之官。當然瞭,著名的庸主劉禪除外,他仍任用外戚張紹擔任尚書仆射、宦官黃皓典國亂政。

而曹氏政權,自曹操開始便極為限制外戚發展。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統治者喜任戚族擔任重要職務,甚至還會以寵愛貴重封侯,比如西漢霍氏衛氏、東漢梁氏等等等。可曹操卻特地下令嚴禁無功者為侯,強調外戚等貴族不能無功得到封賞。

曹操的大舅子卞秉便是一個例子。卞秉不滿於自己官位低下、財產寡薄,所以數次找到曹操求升官、求賞賜財寶。然而曹操始終拒絕卞秉的要求,卞秉終建安一世都未能升官發財。

直到黃初年曹丕統治時期,曹丕才施恩賞賜卞秉為列侯。雖然富貴,然而卞秉仍不掌握重權,隻是空有其位而已。

不久後,黃初三年九月,曹丕便下詔,嚴令太後不得幹政、後族不得擔輔政之任,若有犯者,天下共擊之。使外戚的發展受到瞭巨大的枷鎖。

不僅如此,曹魏的君主在擇皇後上還極為喜歡立賤。以往皇帝講究門當戶對,皇後大多出自大富大貴之族。可三國時期卻一反常態,大傢偏偏喜歡挑身份卑賤的皇後。比如曹操的王後、曹丕的生母卞氏,便是娼伎;就連曹叡的皇後毛氏,出身亦十分卑賤。

這使得曹叡的妃子虞氏不滿,認為曹魏沒有以德行、傢世挑選皇後,會導致國傢不和諧,國祚必不長久。這使曹叡萬分不高興,將虞氏廢除。

其實曹氏之所以這麼做,背後是有一定的政治考量的。他們害怕那些豪強大族出身者做皇後以後威脅皇權、重刻兩漢外戚幹政之象。所以曹氏索性故意找出身卑賤者為後。

其實不僅曹魏,東吳的孫權也有同樣的顧慮。所以孫權遲遲不立後,即使立瞭後,立的也是小吏之女、工房為婢的潘皇後。

曹丕雖為後人留下瞭制度保障後族權力受到約束,然而事與願違,後來還是出瞭變故。

曹叡早逝,幼帝曹芳即位。由於曹芳年紀過幼,即位時才七八歲而已,還需要有人照顧。於是郭太後便與皇帝同居同住。如此過去好幾年。

皇帝日益長大,漸漸不需要太後同居瞭,曹爽不希望太後繼續留在帝居,便將太後遷回永寧宮去。這使郭太後十分不滿,郭太後反去與曹爽的政敵司馬懿牽線,欲除曹爽。

高平陵之變中,司馬懿便直入宮中取得太後詔書,以此廢曹爽權臣之位。並在此後不斷營造郭太後受到曹爽迫害的形象,顯得自己的行為正義、匡扶魏室。

實際上,在魏帝日漸成長下,太後本就不需要繼續與皇帝同住瞭。太後繼續待著想幹嘛呢?想幹政、左右皇帝嗎?曹爽有這份顧慮是正常的。曹爽遷太後回永寧宮也是合理合法的。

倒是司馬懿,大大違背瞭祖制。要知道,當初曹丕可是嚴令太後不得幹政的,若有違背,天下共擊。可司馬懿卻使郭太後下詔廢瞭輔政大臣曹爽。

曹氏在高平陵之變後失去瞭對曹魏政權的掌握,司馬氏開始不斷經營禪代進程,最終以晉代魏,令人唏噓。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