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王手下的一條龍!韓安國有何能耐?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瞭韓安國的生平和事跡,歡迎閱讀哦~
汝州市有一條安國路鮮為人知,其實,是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汝州的城市建設曾把路街的命名放到很重要的位次。那時候的:望嵩路、丹陽路、廣成路、風穴路都是那個時期命名的。為瞭突出歷史文化和紀念韓安國,在汝州的城市建設中特把以前的梁豐北路更名為安國路。

匈奴影響瞭當時的中國的歷史進程,近代西方歷史學傢一般認為中原以北的匈奴人,是一些喜歡以馬征戰與結盟的混合遊牧民族,但隻是民族集團而非同種族群。公元前215年,匈奴被秦將蒙恬趕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區。秦末漢初,匈奴強大起來,屢次進犯,對西漢政權造成瞭極大的威脅,並控制西域。
這期間,韓安國是西漢時期的梁國名臣,他曾帶兵對抗匈奴,歷經文、景、武三帝。據史料記載,在韓安國剛剛進入仕途的時候,他曾作為梁國的使者出使西漢,好幾次化解西漢與梁國之間的信任危機。後來,韓安國受到朝廷重用和太後的賞識,順利進入到瞭西漢的政權中心。
韓安國自幼十分聰慧,廣讀詩書,滿腹經綸。在其少年時期,他已經成為當地著名的辯論才子。長大後,他已是一位著名的學問傢,被梁孝王招攬。建元年間,外戚田蚡趁著皇帝年少,獨攬朝政大權。為瞭暢通自己的仕途,韓安國偷偷給瞭田蚡五百金。

過瞭一段時間以後,韓安國離開梁國,進入西漢為官。起初,韓安國在一個偏遠地區當都尉,負責平定當地戰亂。令人沒想到的是,他剛上任,當地百姓就殺死瞭敵軍首領,餘黨悉數歸順於朝廷。就這樣,韓安國平白無故撿瞭個軍功,得到瞭皇上獎賞。
漢武帝時期,國傢邊境動蕩,為瞭緩和自己與西漢之間的矛盾,匈奴派使者前來中原求取和親。對此,西漢大臣們產生瞭極大的分歧。大部分臣子認為:和親隻會給匈奴一個休養生息的機會,因此,拒絕和親。而少部分大臣,則主張和親。面對這種情況,武帝頭疼不已。
此時,韓安國勸諫武帝:“就目前而言,西漢國力雖然有所恢復,但是,尚未能與匈奴正面對抗,因此,和親才是上計。”漢武帝覺得韓安國這人十分識大體、顧全局,因而,對其多加重用。從此以後,韓安國平步青雲,一路高遷,還差點坐上瞭丞相的位置。
後來,武帝向匈奴宣戰,韓安國負責管理軍隊的後勤事務。

有一天,韓安國聽信讒言而被匈奴人迷惑瞭,以為漢軍擊敗瞭匈奴,便上書奏報武帝:“現今匈奴敗退,請皇上實施屯兵政策,讓士兵們恢復農業活動。”武帝信任於他,便同意瞭他的建議。然而,屯兵政策剛一實施,匈奴就突襲漢軍,還搶走瞭許多糧食和馬匹。
武帝得知這個消息後惱怒不已,他立刻下旨撤除韓安國的職務,並將其流放出境。幾個月後,事業失意的韓安國吐血而死。

那麼,這個韓安國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首先、大度有肚量。在梁國當官的時候,韓安國曾經因為犯錯而被捕入獄。當時,獄中有一個名叫田甲的獄卒。此人善妒賢能,十分勢利。田甲看見之前比自己官職高的韓安國成為階下囚後,屢次侮辱韓安國,還說:“此時的韓安國就好比一堆燃燒殆盡的灰燼。”
韓安國便反問他:“死灰可以復燃,人為什麼不可以呢?”田甲聽到此話後猖狂說道:“若是死灰復燃,我便撒泡尿去熄滅它。”後來,韓安國被太後所救,重新當上瞭梁國內史。復職以後,韓安國不但沒有追究田甲先前的侮辱,反而還十分友好地對待他。可見,韓安國是一個十分有氣度的人。
其次、善用人才。縱觀歷朝歷代,我們可以發現,許多有才之人都十分善妒。但是,韓安國則不一樣,他不僅不善妒人才,還能夠發現人才,並且,任用人才。在梁國當官的時候,他曾提拔瞭一大批有賢能的人,比如:郅都。因此,韓安國十分受士人的歡迎和皇帝的信任。
最後、貪圖財富。雖然,韓安國十分有才,但是,卻免不瞭世俗的誘惑而貪圖富貴。不過,因為他胸懷韜略,善於治國,所以,皇帝也就不在乎他貪財這一小缺點。

這裡,我們再來說一下,為什麼韓安國是梁王手下的一條龍?
在梁孝王的指引下,韓安國初入仕途。後來,他憑借自己的才幹和能力得到梁王劉武的重視,擔任中大夫一職。不久後,“七國之亂”爆發,韓安國和梁國將領張羽一同抵抗吳王,阻擋七國諸侯進攻之路,為皇帝平定天下奠定瞭重要基礎。後來,梁王過度得意,出行儀仗和排場均以皇帝為標準。
對此,漢武帝心生不滿。梁王得知這個消息後,連忙派韓安國等人出使西漢,力挽危局。為瞭打消皇帝的猜疑,韓安國找到館陶長公主,跪著向她哭訴梁王的不易。對此,館陶長公主十分信任他,並將他的話轉告給瞭太後。就這樣,韓安國平息瞭很武帝的怒火,鞏固瞭梁國與西漢之間的關系。

之後,在韓安國的輔政下,梁王穩坐王位,更得太後與皇帝的寵愛,而梁國也在他的治理之下日益強盛。因此,人們才把韓安國比喻為梁王手下的一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