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150年前4000多村名的村莊如今變成“獨傢莊”!這個村子有什麼歷史?

150年前4000多村名的村莊如今變成“獨傢莊”!這個村子有什麼歷史?

時間:2020-02-06 08:13:33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給大傢帶來左宗棠建立的一處村落,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在《清史稿》中,對左宗棠記載:“嘗以諸葛亮自比,人目其狂也。胡林翼亟稱之,謂橫覽九州,更無才出其右者。年且四十,顧謂所親曰:“非夢卜夐求,殆無幸矣!”

在150年前,左宗棠在山中建瞭一個村落,2019年,村落卻隻剩下一戶人傢。

位於寧夏西海固地區的一個大山深處,有一座馬傢村,這是150多年前,左宗棠在平定陜甘地區時,將一部分少數民族遷移於此而建立的村莊。

但奇怪的是,曾經生活著4000多村民的馬傢村,到瞭如今卻隻有馬德海老人一傢居住在此,成瞭名副其實的“獨傢莊”,這是怎麼回事呢?若要解答這個問題,就要從左宗棠收復新疆,平定陜甘地區叛亂說起瞭。

左宗棠據理力爭,奪回新疆

1866年,湘軍將領左宗棠奉朝廷指令,前往陜甘平定暴亂。1873年,在湘軍的猛烈攻擊下,肅州被攻破,馬文祿投降,持續7年之久的回民暴亂宣告結束。

平定瞭陜甘地區後,左宗棠便開始著手對新疆地區的收復工作,左宗棠上書朝廷,指出“欲收伊犁,必先克烏魯木齊”。

面對左宗棠的上書,朝廷卻並未回復,因為此時的朝廷正陷入“海防”還是“塞防”的考慮中。保守派主張放棄邊塞防線,全力建設海防,將撤軍之錢糧,用作海防之餉。

而另一邊,以左宗棠為首的激進派,則主張海防與塞防並重,原因是不收復新疆,那麼陜甘地區會被長期牽制,而且將會助長俄國的囂張氣焰,假以時日,會成為一大隱患。

在左宗棠等人的據理力爭之下,1875年,慈禧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為新疆軍務,為收復新疆做準備。

隔年的4月,左宗棠率領七萬湖湘子弟,從蘭州出發,對占領北疆的阿古柏軍,發動瞭進攻,在兩年後,新疆全境收復,阿古柏軍殘部逃亡到瞭沙俄境內,這是晚清歷史上,最揚眉吐氣的一件大事。可以說,無左便無新疆。

村落變成獨傢村,像是荒廢的考古遺跡

在左宗棠收復新疆之後,就將陜甘地區一部分的回族,以及新疆地區的少數民族,遷移到瞭西海固地區,並在此處建設瞭一個村落。在左宗棠的奏折中,往西海固地區遷移百姓的報告隨處可見。而左宗棠在150年前所建立的村落,如今成為瞭獨傢村。

獨傢莊,也算得上陶淵明理想中的桃園瞭。其實獨傢莊是三個自然村落的合體,包括瞭西溝,百莊以及腰兒灣。如今,這個村落就隻有馬德海老人一傢居住於此,如果不在飯點上,你會以為來到瞭荒廢的考古遺跡。

驚奇的是,馬德海傢居然有一半是磚瓦房,而旁邊的土胚房卻沒拆。向他打聽才知道,那土房是在八十年前蓋的,可以說幾乎是腰兒灣一半的歷史,拆瞭就沒瞭念想。

在整個村落,就隻有馬傢的院落還能看到人類居住的煙火味,草垛又高又整齊,大樹沒經過修剪,早已遮天蔽日。

馬傢村其他村民都逐漸搬離,隻剩馬德海一傢留守

據老人所說,馬傢村原本生活著其他村民,但由於這裡土地瘠薄,並且山高陡峭雨水量少,一年隻有等雨水好時,才能吃飽飯。後來生態移民,整個村裡的人都走瞭,他們全都搬到瞭寧夏北部的平原地區上。最後隻有他們一傢還在留守,不僅僅是他眷戀這裡,更因為他當瞭三十年村幹部。

如今電信基站也拆除瞭,沒有信號,獨傢莊成瞭一個孤島,兜兜轉轉,又回到瞭先人當年的那副模樣。馬德海老人一傢,因為自己的兩個兒子智力有問題,在城市裡難以生活,於是便沒有隨村民搬遷,而是選擇繼續生活在這裡。

馬德海一傢過著純生態的生活,傢裡有十幾頭牛,還自己養蜂,種地,有瞭收成的話就用三輪馱出去賣,吃飯的問題可以解決,就是苦瞭幾個孫子和孫女要去山那邊借讀。馬德海說,過些年孩子們大瞭上瞭大學,也許就不再回來,那時這個村子就真的落幕瞭。

小結

隨著時代的改變,人也要學會往前看。150年前建立的村落,或許對於當時的村民來說,是一處安居樂業的好地方,但是到如今卻並不是瞭,特別是在馬傢村的村民們逐漸搬離之後就更是如此,希望馬德海一傢,能夠盡早地融入到其他更先進的地方。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