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為什麼不記載兵馬俑?秦朝人知道兵馬俑的存在嗎?
《史記》為什麼不記載兵馬俑?下面小編為大傢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史記》所記載的內容跨度可以說是眾多史書裡面最長的一本瞭,從傳說中的黃帝時期,一直到漢武帝時期,中間一共經過瞭三千年的時間,這一點是其他的史書都沒有辦法相比的。不過,在後世非常有名的秦始皇陵兵馬俑這個事情上面,《史記》裡面卻並不見任何的記載,這是為何呢?兵馬俑難道在當時並不出名嗎,還是司馬遷沒有記載,或者他也不知道呢?

1.司馬遷知道兵馬俑存在嗎
1973年,臨潼的幾位農民打井時,無意間發現瞭舉世聞名的兵馬俑坑,揭開瞭秦始皇陵的神秘面紗,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還成功入選瞭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既然這麼重要的東西,司馬遷在《史記》中怎麼沒有提及呢,要知道,司馬遷生活的年代,距離秦始皇陵墓修建時間僅僅過去瞭百年而已。按道理,連三皇五帝都知之甚細的司馬遷,沒有理由不知道兵馬俑坑的存在。
有人說,是因為皇陵的修建工作是國傢的秘密,最後連參與修建的工匠都被殺害瞭,以防止秘密外泄。這樣的說法純屬胡扯,且不說七十萬參與修建的人殺得完嗎,再說那麼高大的封土堆就矗立在那,誰不知道那是什麼呢,而且司馬遷關於地宮中“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的記載,也被現代考古探測儀器所證實地宮中確實含有大量水銀,既然司馬遷連最核心的地宮裡的情況都有所瞭解,陵墓外圍這麼大規模的兵馬俑坑怎麼會不知道呢?
看來,秦陵兵馬俑沒能寫入司馬遷老爺子的《史記》是另有隱情瞭。我在想,如果換做是我,身處當時司馬遷的位置,我會在《始皇本紀》中記載兵馬俑坑嗎?一定不會的,因為兵馬俑坑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相對於整個秦陵也僅僅是外圍的一處陪葬坑,並沒有那麼重要。

2.司馬遷為何不記載兵馬俑
《史記》記載:“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從司馬遷這段關於秦始皇陵的記載文字裡,不難看出是完全針對陵墓最核心的部分,也是就棺槨所在位置地宮的描述。但是我們知道整個秦始皇陵的范圍大概56平方公裡,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象征著帝都咸陽的皇城和宮城,四周分佈著大量形制不同、內涵各異的陪葬坑和墓葬,現已探明的就有400多個,而兵馬俑坑隻是這四百多座陪葬坑中的一座而已。
對於司馬遷而言,《史記》是一部貫穿上下兩千多年的紀傳體通史,秦始皇雖貴為千古一帝,也不能讓司馬遷在記述秦始皇陵時面面俱到,將僅僅是四百多座陪葬坑中的一座,兵馬俑坑單獨記述下來。要知道,古人在寫東西時總是惜字如金,不像我們總是囉裡囉嗦的,司馬遷對秦始皇陵地宮的描述,就已經足夠說明秦始皇陵的情況瞭。
在今天看來,兵馬俑坑是國傢文化的符號,是我們瞭解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的窗口,是增強民族凝聚力的精神圖騰,是世界文化遺產,每年吸引著無數海內外遊客到秦陵來一探究竟。
但是兵馬俑這種陪葬形式在當時的王侯貴胄陵墓中非常常見,隻是秦陵的兵馬俑規模更大,氣勢更宏偉罷瞭。我們知道從商周早期,存在大量的活人殉葬,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不人道和殘暴的陪葬方式到戰國後期基本上被廢除瞭,進而改變成用陶俑代替活人的方式陪葬,在目前挖掘的秦漢時期的王侯墓葬裡基本都發現瞭陶俑像。
所以,我們現在認為十分重要的兵馬俑坑,在當時是非常普遍的陪葬形式,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司馬遷又有什麼理由大書特書呢。

3.當時有人知道兵馬俑嗎
太史公司馬遷《史記》裡沒有記載兵馬俑,現代人看起來似乎很驚訝,覺得不可思議。實際上,這是一種以當代觀念揣測古代社會的典型表現。兵馬俑遺址確實很宏大壯觀,也代表瞭秦代燦爛的文化,可以看作一個歷史的活標本。但是,這些稱呼與榮譽都是建立於當代社會的。
類比一下,就如同我們認為中國古代一些技術很高明,原因在於它們已經失傳瞭,但是在古代工匠眼裡卻是習以為常的。司馬遷《史記》的編撰體例,包括瞭十二本紀、三十世傢、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側重於政治興衰,兼顧社會生活。
秦始皇兵馬俑屬於帝王墓葬形制和陪葬品內容,在敘述體例上與既定的書寫體例不合。我們觀察整個史記的書寫結構,言辭精煉,基本沒有涉及到哪個帝王陵墓裡具體陪葬瞭什麼物件,最多指出葬於何處。因此,也有理由相信,司馬遷不會單把兵馬俑寫進去,以免顯得很突兀。有人說,漢代人或許不知道秦始皇使用兵馬俑,這就是笑談瞭,修煉陵寢是一個浩大工程,幾十萬人參與,修築時間長達39年,是無法做到完全保密的。
雖然司馬遷所在的時代距離秦始皇時代相隔100多年,但是秦始皇兵馬俑的存在,我堅信漢代貴族是知曉的。隻不過在那個時代,以陶俑殉葬陪葬,可能人們覺得不以為奇吧。更為直接的是,秦末天下大亂,項羽攻入關中後,部下曾經大規模破壞秦始皇陵,將地面建築焚毀,並挖掘瞭帝陵,大火燒焦瞭不少兵馬俑。
現代考古學傢發現,一二號坑都有木炭遺跡。這充分說明,秦末見過兵馬俑的人就不少,不可能才過100年就被徹底忘記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