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人到底有什麼樣的特權 范進為什麼會為一個舉人發瘋
很多人都不瞭解范進中舉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儒林外史》這本書是諷刺封建官場的各種醜惡嘴臉的諷刺小說,選入課本自然是想用范進這個封建社會的典型人物無情抨擊封建社會的怪誕現象。每當讀起范進怪誕的發瘋經歷,我們曾經都會忍俊不禁笑出聲來。

心中在想范進真沒出息,為瞭一個舉人至於嗎?隨著年齡的增長,越發覺得范進的瘋癲是人之常情。
范進中舉人已經是50多歲的事情瞭,他窮困潦倒瞭大半生,這一生最好的時間全在書桌上度過瞭,因為隻會讀書,他不會幹農活,甚至快到瞭五谷不分的境地瞭。
年紀很大瞭,因為沒有女人願意嫁給這麼個百無一用的書生,所以范進的前半生過的可謂清苦。胡屠戶因為自傢的女兒嫁不出去,在很無奈的情況下,才選擇瞭范進這個破落的書生。所以,胡屠戶骨子裡是瞧不起范進的。

故事開篇以范進考取秀才為引,范進經歷瞭30多年的應試終於考取瞭秀才,有瞭可以參加鄉試的資格。這時,范進的丈人爹胡屠戶拿著酒和大腸來看他,但是在當時秀才隻是一個資格性質的考試,類似於準入資格,也就是說范進有瞭考取功名的機會瞭。但是,秀才的政治地位不高,沒有所謂的社會紅利。所以,胡屠戶對於范進仍是極盡貶低,范進也是唯唯諾諾。
范進想進一步考取功名,參加鄉試因沒瞭盤纏,去找胡屠戶要錢,被胡屠戶罵瞭出來。無奈背著胡屠戶參加考試,令人意外的是范進以鄉試第七的成績成為瞭亞元。
范進從一個破落秀才一下子成瞭舉人。為什麼中瞭舉人就能母雞變鳳凰呢?其實,無非是舉人背後的政治資源的支持結果。

在明清兩代,舉人有著非比尋常的特權,舉人可以不交田賦,也就是不用交農業稅,這就造成瞭許多地主將手下地產掛靠在舉人名下,這樣大大降低瞭稅費的開支。
舉人無徭役,也就是說舉人門下的人可以合法地避免朝廷的徭役。舉人可以登堂不拜,也就是說舉人見瞭官員可以不行跪拜之禮,而且舉人身份是不能擅自對其動刑的,這就更為舉人提供瞭保護傘。就比如《九品芝麻官》中的方堂鏡,就是舉人出身,威風程度其實並無誇張。

最為重要的,舉人可以直接為官,雖然不及進士的起點高,但是在明清期間,舉人出身混一個知縣實缺那都是相當輕松的事。
知道瞭這些特權,你還認為范進發瘋是荒誕之事嗎?就算是換成現在這個社會就意味著不用服兵役,不用交稅,可自由出入各大政府機構,不受地方法律束縛,可以混個縣長當一當。就不說當個縣長瞭,目前一個傢庭出現一個公務員都是轟動四鄰的事,更不要說直接當上縣長瞭。

知道范進中舉後,變化最大莫過於胡屠戶瞭,首先胡屠戶知道范進中舉提瞭七八斤肉和五千貫錢來看賢婿,所帶的東西已經大有變化瞭,胡屠戶已經不敢再稱范進事“現世報”,而稱賢婿老爺,連自己的親戚都這般大的反差,更不要說張鄉紳送錢送豪宅瞭。
范進中舉事一個落魄的讀書人壓抑瞭30多年的情感的突然釋放,少年時每當讀起感覺荒誕不經,可笑之極,但是當歲月打磨掉我們身上的鉛華,金錢侵蝕掉心中的銳氣。我們不正在慢慢變成胡屠戶,范進鄉鄰這樣的人嗎?

曾經笑罵書中人,現在已在此書中。
我們曾經充滿美好的夢想,可是現實無情,讓你不得不變得市儈,可憎。越來越多人慢慢成為胡屠戶,范進四鄰這樣的小人物,他們熱衷於權力和利益,在權力面前卑躬屈膝。而范進這些滑稽的角色慢慢變得我們高攀不起,成為瞭我們一心想成為的人。
我們,而最終我們終將成為我們年少時曾經憎惡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