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劇裡俠士的“掌中雷”是否真實存在?清朝一官員因此喪失仕途!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古裝劇裡俠士的“掌中雷”是否真實存在?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後人對於歷史人物的瞭解,更多是基於民間的故事。就拿清朝來說,那些仗義行俠之事,有幾個是記載在正史之中?正因為如此,有些真有點本事的人,反倒湮沒於歷史之中瞭。

王仲瞿,如去檢索他的資料,很會讓人失望,就兩三行字,乾隆年間的舉人。一介文人,又沒見他有啥官職,古時讀書是不容易的,不過,像他這種舉人,累計起來也不少瞭,這裡,幹嘛要單單說到他。
龔自珍,大傢有點印象吧,滿滿的愛國情懷,他和王仲瞿可以說是忘年交,二者差32歲。王仲瞿的墓志銘就是他書的。這在大傢眼中看來,也是正常之舉,好友嘛。不過,若是去細看這段文字,也許就會在驚嘆中發現,原來,我們可能真的忽視瞭一位“奇人”也。
話說,王仲瞿會“掌中雷”,可以“落萬夫膽”,他是文人,怎麼也會瞭這武學?原來,他少時就跟著一個大喇嘛學瞭此法,其實,更多是用來“遊戲”,還不時的表演一番,但是,最終他也栽在瞭這上面。

對於此,民間是這麼說的:
他先是中瞭舉人,然後,再去考試時,大概是考得太順暢瞭,心中這一得意,就在這考場開始耍起瞭拳腳,就看他雙拳運氣,隻聽得雷聲轟轟,考場如臨狂風大作一般,再聞得“砰轟”聲,桌椅頓時滿地亂倒,試卷也亂飛。於是,他的“事跡”傳到瞭乾隆皇帝耳中,自此,他的仕途生涯就算是畫上瞭句點。一個讀書人,不好好研究那四書五經,卻整這個歪門邪道,自然會被排斥在主流之外。
不過,龔自珍卻是說瞭另一個故事。他會這“掌中雷”,所以,才被士大夫們所不齒,隻要有考試,一旦懷疑是浙江王某的試卷,必然不中。如此一來,他也得知自己這前途之路算是斷瞭,於是,開始放縱自己的行為:如果大聲呼叫時,就如百十個鬼神嚎叫一般,還可見風雨齊來,水火夾帶,雷電不斷。如此一來,大江南北的人都知道瞭“王舉人”。

李伯元在《南亭筆記》中所述的他的故事,大概就是聽一些販夫走卒所言吧。王仲瞿既然做不瞭文人瞭,就想著能否靠著自己的“武力”為朝廷效力。那時的白蓮教鬧得兇,還真有人跑到嘉慶皇帝那去舉薦王仲瞿,說他這掌上有功夫,可以對付那幫人。
不過,這嘉慶帝倒很是冷靜,沒搭理,於是王仲瞿的理想又落空瞭。其實,這個推薦不是在嘉慶年間,而是在乾隆年間,那時“川楚匪起”,有人就推薦瞭他,並且,說他有“掌中雷”,而這人和當時的紅人和珅還有一些關聯。等和珅被嘉慶砍瞭之後,這王仲瞿自然不會被重用瞭。
在《清稗類鈔》的《義俠類》中,還真說到瞭王仲瞿跟和珅的一個故事。說他有一次參加和珅的生日宴席,也來瞭段表演,是表演劍術。和珅一連讓人取來很多劍,都被他給掰斷瞭。後來,連和珅的寶貝,一把日本的倭刀都拿出來瞭,這才得到瞭王仲瞿的勉強肯定。

一番前奏過後,這王舉人才吐露真相,說:他鼻子裡有兩把好劍,就見他俯身打瞭個噴嚏,然後,兩道白光從鼻孔閃出,交錯飛旋,發著寒光,而這時的王舉人卻是不見瞭人影,這劍氣也是逼的讓人不敢直視。突然一道白光飛向瞭那桌面,就聽得“砰”聲,白光消失,人還是無影無蹤。
很有武俠小說的精髓吧,那和珅一見桌子被分成瞭兩半,才明白過來,這王舉人若是想要他的腦袋,是太容易的事情瞭。甚至,還說到他在乾隆皇帝的龍椅上留瞭一首詩。嘉慶帝時,倒是有天理教的一些人拿著刀跑進瞭紫禁城,不過,也沒找到這金鑾殿上的龍椅。
看清後來的歷史,民眾天真的以為有瞭“神功”護體,就可以“刀槍不入”瞭,所以,民間傳奇中的那些武俠者,個個都身懷絕技,各種功夫名詞也就相繼出現瞭,就如這“掌中雷”。

那麼,這功夫是否真的存在?
道傢還真有此法,不過,大傢都知道,道傢最擅長的就是煉丹。其實,以現在的知識去分析,這真的就是個簡單的化學遊戲。一些物質有自燃的性質,再配上些視覺、音效,那就成瞭一個很有看點的雜耍表演瞭。王仲瞿是挺有才的,也許是他生的太早瞭,若是晚個200年,沒準就是個有名的怪才瞭。
但是,在那樣的年代,隻需要循規蹈矩之人,你有想法,你就是異類。
“掌中雷”算是障眼法,但是,道傢的“五雷掌”卻是真的。相傳,為道傢密功,用於降妖除魔、滅邪衛道。五雷暗指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雷,五指與五臟六腑相連,五臟六腑為人體五行運轉之所,號為“內五行,小五行”,自然金木水火土運轉變化,號為“外五行,大五行”,以人體內五行溝通天地自然外五行,借助內外合力,對他人、非類、化生之存在進行五行打擊,破壞五行運轉,阻斷及破壞內外能量的交換與吸收分解,從而,達到鎮壓、炁滅、驅使、降咒等目的。

五雷掌起源不可考究,據傳說:
一是起源於高維度宇宙生命體民間傳說所為天庭雷部天君、功曹等降神傳授。
另一說法為民間異能人士武林高功根據人體與自然的聯系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