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中國古代最強大的三個王朝!漢唐明三朝是怎麼對待藩王的?

中國古代最強大的三個王朝!漢唐明三朝是怎麼對待藩王的?

時間:2020-02-07 15:50:49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給大傢帶來漢唐明三朝的藩王制度?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中國古代最強的三個王朝無非是強漢、盛唐和剛明。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的特色,而讓諸多朝代頭疼的宗親藩王問題這三個朝代的處理方式也各不相同。

何為藩王?藩王是介於天子和地方官吏之間的統治者,有屬於自己的藩國。這些藩王可能是宗室成員,如明朝的那些王爺;可能是軍功功臣,如漢初分封的那八位異姓王,分別是楚王韓信、燕王臧荼、趙王張耳、梁王彭越、淮南王英佈、韓王信、長沙王吳芮、燕王盧綰;還可能是已經實際上成為割據勢力但沒有公開宣佈獨立的地方勢力首領,如清朝康熙帝宣佈撤藩前的三藩,分別是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但是歷史上藩王作亂的例子比比皆是,前有西漢七國之亂、西晉八王之亂,後有明朝靖難之役、清朝三藩之亂,可見藩王勢力坐大會嚴重威脅皇權,所以在隋唐和宋元時期,封的王爺都沒有多大的權力,可到瞭明朝朱元璋又大肆分封藩王,讓這一制度死灰復燃。那麼明朝的藩王與漢唐時期的藩王有什麼不同呢?

首先來說說西漢的藩王。西漢實行的是郡國並行制,先後置立瞭楚、荊、吳、燕、齊、趙、濟北、膠西、膠東等數十個藩國。在漢初八位異姓王中隻有長沙王吳芮得以善終,其餘都被劉邦解決瞭,並將他們的藩國封給劉氏宗親。吳式長沙國到瞭文帝時期也被廢除瞭,景帝時期重置劉氏長沙國,至此西漢再無異姓諸侯王。那麼西漢的藩王都有什麼權力呢?其一,西漢的各諸侯王擁有與中央朝廷相對應的名分,諸侯王是國王,正妻是王後,下設百官;其二各諸侯王需要定期到朝廷述職和進貢;其三各諸侯王可以自己選拔任命禦史大夫以下的各層階級官吏,朝廷一般不過問;其四諸侯王擁有在轄地征稅權和鑄幣權,並且可以征調百姓服勞役以從事各種工程建設。可見諸侯王除瞭不能稱“皇帝”以外,其餘權力與皇帝差別不大。

其次來說說唐朝的王爺。唐朝沒有藩王,隻有王爺。唐朝的“王”是一種爵位,而王爵又分親王、嗣王、郡王三種。凡是皇帝的兄弟、兒子,都封為親王;皇太子的兒子封為郡王;親王兒子中承嫡者為嗣親王,也就是嗣王,其餘諸子為郡公。《舊唐書》中記載“親王國”有國令、國尉、國丞等,可見親王有自己的一套官屬和機構,可以稱“國”。不過唐朝的這些王爺並沒有封土。在唐初各位親王還能到各州任刺史,擁有刺史之權,但是慢慢的親王都是遙領刺史瞭,並不真的去地方,而是居住在京城的王宅。所以在唐朝中後期藩鎮割據時,這些沒有封土隻有空名號的王爺無能為力,隻能任由地方節度使擁兵自重。

最後來說說明朝的藩王。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冊封諸皇子為王,昭告天下。封第二子朱樉為秦王,第三子朱棡為晉王,第四子朱棣為燕王,第五子朱捕為吳王,第六子朱楨為楚王,第七子朱榑為齊王,第八子朱梓為潭王,第九子朱杞為趙王,第十子朱檀為魯王,從孫朱守謙為靖江王。洪武十一年又封第十一子朱椿為蜀王,第十二子朱柏為湘王,第十三子朱桂為豫王(二十五年改封代王),第十四子朱楧為漢王(二十五年改為肅王),第十五子朱植為衛王(二十五年改為遼王)。改封吳王朱捕為周王。洪武二十四年封第十六子朱栴為慶王,第十七子朱權為寧王,第十八子朱楩為岷王,第十九子朱橞為谷王,第二十子朱松為韓王,第二十一子朱模為沈王,第二十二子朱楹為安王,第二十三子朱桱為唐王,第二十四子朱棟為郢王,第二十五子朱為伊王。雖然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又生下第二十六子朱楠,但其不久就夭折瞭,所以朱元璋在世的二十五子全部封王。這些藩王可不像唐朝那樣有名無實,雖然不如漢朝諸侯王,但還是有一些權力的。

明朝藩王制度有自己的特色,既不同於漢晉,也不同於唐宋。漢晉宗藩裂土臨民,權力過大;唐宋宗室不胙茅土,權力又過小。明朝就以前史為鑒,采取折中的方式,對歷代政策取長補短。具體表現就是明朝藩王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且不可參合士農工商四業。就是說明朝的藩王隻有封號,沒有封土;隻有爵位,沒有治理百姓的權力;隻有俸祿沒有治理所在地的權力,還不能與百姓一樣參與士農工商之事。唯一的好處就是明朝的藩王爵位能夠世襲罔替。有的邊疆藩王為瞭戍邊皇帝還會給他們一些軍權,不過藩王本身沒有募兵權,隻有一定數量的護衛。沒有皇帝同意藩王也不能出藩地。簡單的說就是明朝的藩王在自己的藩地沒有治理權,隻有錢,可以保證你衣食無憂。實際上就是皇帝給藩王畫瞭個圈,如養豬般圈養藩王,隻要不造反就好吃好喝的養著你。

這麼比較下來,明朝藩王不像漢朝藩王那樣擁有治權,也不像唐朝王爺那樣能夠留京,這三朝的宗親制度可以說各有利弊吧。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