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馮盎放棄稱王放棄江山,他最後結局是什麼?

馮盎放棄稱王放棄江山,他最後結局是什麼?

時間:2020-02-07 16:03:27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在歷史長河中,馮盎這個人可以說是很出名瞭,那麼大傢知道他的故事嗎?接下來小編為您講解。

嶺南,也就是今天廣東、廣西以及越南北部。在今天,這裡是人口密集、商貿發達、人文薈萃之地,然而在隋唐以前,卻是人人望而生畏的化外之地,甚至有不毛之地之稱。嶺南與中原有著崇山峻嶺的阻隔,同時又有中原人難以忍受的炎熱氣候,因此此地也是絕佳的割據稱王之所。隻要中原發生大亂,當地守將便可隔絕道路,稱孤道寡,為天下的統一制造障礙。

例如秦末大亂時,秦將趙佗就曾割據嶺南,建立強大的南越國,給新生的漢朝造成嚴重危險。因此自古以來,中原王朝將北方敵國稱為“胡”,將南方敵國稱為“越”。

然而令人稱奇的是,從南北朝到隋唐,嶺南地區卻從未發生割據。按說當時天下戰亂頻仍,乃是分裂割據的最好時機,但是嶺南地區卻為何從未遊離於中華版圖之外?而這就必須歸功於一個偉大的傢族——嶺南馮氏。

據史料記載,嶺南馮氏並非本地土著。宋元嘉十三年(436),北燕皇帝馮弘失國,馮業“以三百人浮海歸宋,因留於新會”。北燕的皇室姓馮,籍貫是高句麗。北燕遭北魏滅後,其遺民在馮業的帶領下歸順瞭劉宋王朝,並被安置在嶺南地區。

在嶺南,馮氏傢族世代作為當地的郡守。但由於他們本是外來傢族,因此“號令不行”,導致當地經常發生叛亂。為瞭改變現狀,一位叫馮融的族長決定入鄉隨俗,讓自己兒子馮寶娶瞭一位姓冼的當地女貴族,而她正是歷史上著名的巾幗英雄——冼夫人。

冼夫人是古高涼(今屬廣東茂名)人,自幼就隨父兄參與械鬥,非常勇猛同時又富有謀略,在當地非常有威望。馮冼結親後,冼夫人勸誡本宗,要安分守己;而馮寶也要求自己的族人“使從民禮”,徹底融入當地的部族。就這樣,馮寶和冼夫人強強聯合,將原本叛服無常的嶺南治理地井井有條。

公元548年,南梁發生侯景之亂,梁武帝被叛將侯景活活餓死。按說,馮寶和冼夫人完全可以借著江左大亂割據嶺南。然而極具大格局的馮寶夫婦卻並沒有這麼做,而是選擇與陳霸先一起,到處平定叛匪。為侯景之亂的結束和陳朝的建立,立下瞭汗馬功勞。

在冼夫人的幫助下,馮氏牢牢地控制瞭整個嶺南,實現瞭當地的繁榮與和平。梁陳間,馮融“以禮義威信鎮於俗,汲引文華,士相與為詩歌,蠻中化之,蕉荔之墟,弦誦日聞……自是溪洞之間,樂樵蘇而不羅鋒鏑者數十年”。

馮寶去世後,冼夫人成為瞭馮氏傢族的族長。為瞭鞏固馮冼聯姻的局面,冼夫人又讓自己兒子馮仆娶瞭一位冼姓貴女。此外,冼夫人還多次鎮壓當地的郡守、貴族的叛亂,維護著祖國的統一。

陳朝滅亡後,嶺南數郡選擇“共奉夫人,號為聖母,保境安民”。在得到陳朝滅亡的消息後,冼夫人並沒有選擇愚忠於陳朝。她在為陳朝慟哭瞭數日後,選擇歸降隋朝,並被封為宋康郡夫人。

為瞭嘉獎冼夫人維護統一的壯舉,隋文帝還特下詔書:“

“朕撫育蒼生,情均父母,欲使率土清凈,兆庶安樂。而王仲宣等輒相聚結,擾亂彼民,所以遣往誅翦,為百姓除害。夫人情在奉國,深識正理,遂令孫盎斬獲佛智,竟破群賊,甚有大功。今賜夫人物五千段。暄不進愆,誠合罪責,以夫人立此誠效,故特原免。夫人宜訓導子孫,敦崇禮教,遵奉朝化,以副朕心”。

也就是說,隋文帝承認瞭冼夫人和馮氏傢族世代統治嶺南的權力。而冼夫人也投桃報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召集族人開會,以“忠孝”之道教育子女。當嶺南地區發生叛亂,馮氏傢族就會作為國傢的前驅,第一時間前去平叛。

冼夫人去世後,他的兒子馮盎繼承瞭他的位置。在嶺南,馮盎繼承瞭冼夫人的政策,到處討伐當地的叛賊。而他的才能和愛國情懷,也得到瞭當時權臣楊素的贊賞。其後,馮盎又隨隋煬帝攻打高句麗,並因功被封為左武衛大將軍。

由於征討高句麗的失敗,導致天下分崩,中原大亂。於是,馮盎緊急從洛陽趕回嶺南,主持當地局勢。他先後擊滅番禺、新興的高法澄、洗寶徹等割據勢力,領有番禺、蒼梧、硃崖地,自號總管。

此後,馮盎封閉瞭道路,保境安民,等待著中原最後的平定。而嶺南地區在他的治理下,也成為瞭亂世中的世外桃源。

武德五年(622年)七月十八日,唐朝李孝恭和李靖已經平定瞭蕭銑等南方割據者,兵臨嶺南,並向馮盎發出瞭招撫檄文。

此時的馮盎,控制范圍方圓萬裡,人口百萬,實力已經超越瞭當年的南越王趙佗。因此有人勸說他,如今天下大勢仍尚未明瞭,還不如割據嶺南,效仿趙佗自稱為越王。然而馮盎卻堅定地說:

“我傢居留百越之地已經五代,州郡長官所轄之地僅我一姓,子女玉帛我已有,人世間的富貴,像我這樣的都少有。常常怕承擔不起重擔,使先人蒙受恥辱,怎麼敢效法趙佗自己稱王一方呢?

就這樣,懷著祖先賦予自己的忠孝之道,馮盎將嶺南49州全部獻予唐朝,實現瞭祖國的和平統一。因此,唐高祖將馮盎封為上柱國、耿國公,並讓其統轄高、羅、春、白、崖、儋、林、振八州之地。

之後,馮氏傢族仍然世代居住於嶺南。雖然屢次有當地官吏,舉報馮盎造反。但出於對他的信任,唐太宗李世民卻從未出兵妄加誅殺,而馮盎在沉冤得雪後,仍一直為祖國守護著南疆。馮盎占據的地方縱橫二千裡,奴婢一萬多人,珍奇寶物甚多。馮盎善於為政之道,親自查閱財務、出納簿冊文書,揭露舉發隱秘的行奸作惡的人和事,深受百姓和部下的愛戴。

貞觀七年,李世民設宴款待瞭馮盎和突厥頡利可汗。宴會期間,太上皇李淵命頡利可汗跳舞,命馮盎的兒子馮智戴當場賦詩,並笑著說:

“胡、越一傢,自古未有也!”

可以說,正是因為馮盎的高風亮節和維護國傢統一的愛國情懷,才讓唐朝完成瞭空前的大一統。而他的愛國情懷,也讓他的傢族得到瞭豐厚的報償。馮盎一生多子,擁有30個兒子,而他們都得到瞭朝廷的誥封,享受瞭無上的富貴。

從公元626年到唐朝滅亡,馮氏在嶺南維持瞭281年的富貴,是一個罕有的強勢傢族。如今在廣西和廣東,馮氏傢族仍然枝繁葉茂、人才輩出。例如愛國將領馮子材,中國第一個航空專傢馮如,都是嶺南馮氏的子孫。而這一切都歸功於馮融、馮寶、冼夫人、馮盎等人,為祖國統一作出的偉大貢獻。

王夫之曾在《讀通鑒論》中寫道:

“亂世之王公,輕於平世之守令;亂世之將相,輕於平世之尉丞;顧影而自笑,夢覺而自驚。”

無論是在古代還是今天,有多少人貪戀於至高無上的權位與稱孤道寡、萬人之上的快感。因此在亂世,無論有沒有條件,許多人都想著割據一方,稱王稱帝。然而這樣的生活真的快樂嗎?

正所謂站得越高、摔得越慘。既然天下必然一統,眾多的割據者,自然隻會成為勝利者的踏腳石。而這些不知死活的割據者的命運,往往是身死族滅、萬世詬罵的結局。想到這裡,這些割據者在享受至尊快樂的同時,也同樣會懷有惴惴不安之感,以至於“顧影而自笑,夢覺而自驚”。

因此,王夫之才會認為,在亂世當王公,還不如在和平時期當個守令來得快樂。因此冼夫人、馮盎不僅是偉大的愛國者,同時也均為智者。而正是這種智慧,讓馮氏傢族世代享受富貴,並且枝繁葉茂,一直延續到今天。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