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洗衣粉”是什麼做的?古代人的衣物去漬方法介紹!
今天小編給大傢帶來古代的“洗衣粉”是什麼做的?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隨著文明程度的提高,人類從最初的衣不遮體到衣冠楚楚,已經是過去瞭幾十萬年的時間瞭。所以有些人就有些疑問瞭,古人穿著光鮮亮麗,那麼古人在洗衣服的時候是用什麼來去除污漬的呢?畢竟古代可沒有洗衣粉。那麼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傢講解古人洗衣服如何去污,不得不佩服他們的智慧。

根據史上記載,最早的洗衣記錄要追溯到4000年前,埃及法老的一個墳墓,墓中壁畫有著兩個奴隸在洗衣服。一人在給衣服澆水,另一人正在揉搓,水順流而下到另一個槽,這是最早的洗衣記錄,都是用清水洗,沒有其他類似洗衣粉的東西。
草木灰,是我國最早的洗衣粉,也是最簡單制造的,隻要把草本植物燒成灰就可以瞭。草木灰中,含有大量的碳酸鉀成分,去油污效果非常好。把衣服浸濕之後,加入草木灰和揉搓和捶打,就可以把衣服洗幹凈。

後來人們發現,將貝殼灰和草木灰攪拌,在洗絲綢料的衣服時效果更好,看起來煥然一新。因為草木灰和貝殼灰混合,會產生一種化學反應,它的堿性變得很強,洗衣服也更加幹凈。而這種貝殼粉和草木灰混合的產品,古人把它稱為“蜃”。
到瞭漢朝以後,古人已經懂得使用天然石堿來洗衣服。衣服雖然洗得幹凈,卻會殘留一些氣味,所以到瞭金朝之後,一種帶有香味的石堿應運而生。人們在石堿中加入淀粉和香料,做成一塊塊在商店出售,深受百姓的喜愛。

一直到明朝末年,香味石堿發現到頂峰,在北京開設瞭很多香味石堿的店鋪,其中以“合香樓”和“華漢沖”最為出名。這時候的香味石堿多種多樣,不管是形狀還是香味,都各有不同,成為洗衣必備的良品。
後來發展到皂角,它是皂莢樹的果實,含有大量的堿性物質,很適合洗衣去污。古人在使用之前,把皂莢樹的果實搗碎,弄成粉末泡在水中,還能產生泡沫,跟現代的肥皂有點相似。皂角還有一個好處,它是純天然的植物,對人體無毒無害,用來洗衣服非常清香,還能保持衣服不褪色。

再往下,“澡豆”開始盛行起來,這是用豆粉和多種藥粉以及多種香料研磨而成。澡豆在當時的古代,可以說是全能的化妝品,洗頭、洗臉、洗澡、洗衣服,一切污漬和油脂,澡豆全部搞定。不僅這些,據說澡豆還具有美容的功效,當時的達官貴族或是平民百姓,每傢每戶必備。
最不可思議的一種,就是豬的器官,豬胰子。就是把豬的胰臟清洗幹凈,加入豆粉和香料,搗碎曬幹做成塊狀,堪稱當時去污領域最頂級的產品。後來人們通過加工,在豬的胰腺中加入純堿、砂糖和草木灰,去污能力更上一層樓。

這個產品不僅能洗衣服,還能洗臉和洗澡。唯一的缺點是,價格太昂貴瞭,一般平民百姓都用不起。
不得不說,古人雖然沒有現代的先進技術,卻有著非比尋常的智慧,令人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