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射箭真的百發百中?歷史上他的實力如何?
在歷史長河中,朱高熾這個人可以說是很出名瞭,那麼大傢知道他的故事嗎?接下來小編為您講解。
在歷史上,朱高熾確實在父親朱棣和兩個弟弟的陰影之下獲得戰戰兢兢。而他之所以活得那麼憋屈,完全是因為他患有肥胖病。
在明代學者焦竑編纂的《國朝獻徵錄》中,曾記載瞭這樣一段故事:
“皇太子(朱高熾)校場射箭,下馬發無不中。”
根據《明史》記載,朱高熾從小就有射箭的才能,曾“數日輒造精藝,發無不中”。從表面上看,《國朝獻徵錄》似乎是在承認並誇獎朱高熾出神入化的射術。
但我們仔細一想,卻又覺得不對。古人射箭,講究的是騎射。畢竟在戰馬上使用弓箭,其機動性和威力要比步射要高得多。那麼朱高熾為何一定要“下馬”射箭呢?
原來,朱高熾實在太胖瞭,戰馬根本無法承受他的重量,因此才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在馬下射箭。可以說,焦竑明褒實貶,拐著彎兒嘲笑朱高熾長得胖呢!對此學者王夫之評價說:“此為史傢之曲筆矣”。
那麼朱高熾到底有多胖呢?《明通鑒》記載,朱高熾走路時,需要兩個人扶著,而且還走不穩,稍不註意就會摔倒。朱高熾為啥走不穩呢?是因為他太胖,體力虛,有足疾。同時,他臉上的肉太多,眼睛被擠成瞭一條縫,視野窄,路都看不清。
眾所周知,明成祖朱棣是個馬上皇帝,本是一介藩王的他,是通過造侄子朱允炆的反,才坐上瞭皇位。從小,朱棣便受到瞭嚴格的軍事教育,他善於騎射,精於格鬥,敢於以萬乘之尊沖鋒陷陣。對於自己肥胖、虛弱的皇長子,朱棣是一萬個看不上,一萬個不喜歡。

相比於朱高熾,他更喜歡勇武過人的漢王朱高煦。從先天條件上來說,朱高煦“貌奇偉,美須眉,智勇有大略”,與父親朱棣非常類似。作為父親,自然更喜歡像自己的孩子。因此,朱高煦得到瞭朱棣更多的偏愛。
在靖難之役中,朱高煦跟隨在朱棣身邊,屢建戰功,活脫脫就是第二個李世民。而且朱棣也曾勉勵朱高煦:“吾病矣,汝努力,世子多疾!”在朱棣的寵愛之下,朱高煦的奪嫡之心更是有恃無恐,他的部下甚至直接將之稱為“二殿下”。
然而朱棣並非真的想廢朱高熾,畢竟“廢長立幼”乃為政者之大忌。況且朱高熾並非沒有優點,他喜好讀書,宅心仁厚,是個仁主。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朱棣自然知道自己過於苛刻、窮兵黷武,若讓比自己更加苛刻的朱高煦當權,秦、隋二世而亡的教訓可不是好玩的。因此,朱棣雖然不喜歡朱高熾,但仍相信他繼位後,能改變自己的苛政,實現國傢的平穩過渡。
除此以外,朱棣還非常喜歡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與父親不同,朱瞻基英武而有材力,因此非常受朱棣的寵愛。可以說,朱高熾的皇位看起來不穩,實際卻穩如磐石,朱高煦看起來優勢很大,實際上並無機會。
然而作為皇太子,過分肥胖實在有礙觀瞻,用文人的話來說就是“望之不似人君”。王者,必須有王者的氣度。沒有王者之像,就無法鎮服周圍的不軌之徒。為瞭改善朱高熾的形象,朱棣專門為其制定瞭減肥計劃。
首先,朱棣責令朱高熾每日必須到校場上練習騎射。但是一方面,朱高熾太過肥胖,戰馬承受不瞭;另一方面,朱高熾一生很少運動,稍微動一動就累散瞭架。他象征性地射瞭幾箭,就回傢休息瞭。第二天,他說什麼也不去校場瞭。首戰失敗。

其後,朱棣減少瞭朱高熾每日的飲食,隻準他吃七八分飽。但不久後,朱棣卻發現,朱高熾反而更胖瞭。這是為啥呢?原來,他的廚子唯恐主子餓著瞭,半夜偷偷給他開小灶。天裡餓,半夜裡飽,這肥肉能減得下來嗎?
連續的失敗讓朱棣狂性大發,他將壞事的廚子扔進油鍋,直接在朱高熾面前烹熟。換做旁人,估計早就被嚇得胃口全無。可問題是,這朱高熾還真不是一般人,他的父親可是敢於親手割人肉、滅別人十族的朱棣。林林總總的酷刑,朱高熾啥沒見過?因此他在為廚子默哀瞭幾分鐘後,立即多吃瞭幾碗壓壓驚。朱棣的減肥計劃還是失敗瞭。
朱棣死後,47歲的朱高熾有驚無險地繼承瞭皇位,是為明仁宗。他繼位之後,果然改變瞭朱棣好大喜功、窮兵黷武的政策,轉向瞭休養生息,為“仁宣之治”奠定瞭基礎。但可惜的是,肥胖病對於健康損害實在太大。
在位僅僅十個月,朱高熾便一命嗚呼。為瞭顯示的其“仁慈”,“僅”用瞭五個嬪妃為他殉葬。相比於父親的三十個,朱高熾確實“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