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是怎麼走向衰落的 東漢和西漢相比誰更強大一些
跟著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東漢和西漢。
東漢和西漢差不多都存在瞭200年左右的時間,如果不是中間王莽篡權,整個漢朝還能連接起來,不用分什麼東西瞭。不過要說東漢和西漢誰更強大,隻能說各有千秋,畢竟從統治的時間上看是差不多的,隻是西漢的皇帝會更加出名一些,而東漢隻有劉秀、還有劉協大傢比較熟悉。也有人問為什麼漢朝有名的皇帝大多數集中在西漢,主要還是因為西漢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長久穩定的政權,到瞭東漢也能延續下去。不過我們都知道東漢最後的下場算是比較慘,漢獻帝可能是整個漢朝最憋屈的皇帝,那東漢到底是如何走向衰落的呢?

其實很多人在看漢朝的歷史時,會發現西漢要比東漢精彩的多,所以往往都直接跳過瞭東漢,或者是從東漢末年開始看起,因為三國也非常精彩。但真正把匈奴從中原驅逐出去的,正是東漢王朝,而且東漢的軍事實力曾一度達到瞭世界最強,但並沒能維持很長時間。主要就是因為東漢內部蘊藏瞭一個陳年痼疾,久久不能治愈。東漢的皇帝之所以混不好,就是因為當時士族門閥的權利太大,皇權專制已經名存實亡。

曹魏也是斷在士族手中,司馬懿作為士族首領,發動政變架空瞭曹氏政權。而東漢的門閥士族歷史更加悠久,有些傢族甚至是從春秋戰國時期遺存下來的,之前士族們還沒有完全統一戰線,直到東漢時期終於爆發瞭。漢室宗親被連年打壓,最後失去瞭控制權,主要原因還是後代斷層,有能力的人根本就上不來。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富不過三代”,但在當時的環境下根本就不適用,因為是世襲的制度,隻要你有兒子就能繼承父親的官位,能保證這個傢族一直大權在握。

漢武帝曾經推行瞭一段時間的察舉制,想要選拔新人當官,結果這些境界官途的士人卻成瞭新的一代官僚地主,讓士族們的力量更加強大起來。而他們後來又掌握瞭選官的權利,而且在朝中的分量也無人能敵,就算是當朝皇帝也完全沒辦法奪回話語權。除非是把他們全殺瞭,但士族門閥已經非常團結,可能會倒逼皇帝產生新的政權。而且劉秀能建立東漢,就是靠著那一批跟自己打天下的人,後來劉秀是通過經濟來換取他們手中的權利,但這些權利也都被分到各個大傢族手中。

隨著門閥士族的壯大,東漢的皇帝也並不是坐以待斃,而是推行瞭很多政策打壓權貴,但士族的勢力已經深入朝中各個角落,想要提拔新人上位基本上是不可能瞭,導致最後朝中大的官位都是通斷的狀態,無人能撼動。從皇帝無實權開始,就證明一個朝代要走向沒落瞭,最後的下場也就是漢獻帝那樣,從上位開始便被人要挾。東漢末年,王朝覆滅全雄爭霸,各地諸侯割據一方,一個新朝代的出現已經勢不可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