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朝會制度是怎麼樣的?什麼時候可實行輟朝制度?
今天小編為大帶來宋朝朝會制度是怎麼樣的?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宋朝時期的輟朝制度涉及到許多方面,並形成逐漸制度化的一個過程。這一制度涉及到喪禮輟朝、式假輟朝、國祭輟朝,一些像天象異常,皇帝身體原因或者是自然災害等並不包含在制度之中。
在這其中喪禮輟朝是輟朝制度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說是整個制度的主體。如若是皇帝長時間輟朝必定會對政務產生影響,在中央集權大制度之下,會出現人心不穩的情況。另一方面,輟朝制度在那一時期也是作為一種禮制而存在,對維護封建統治以及作為外交手段有著積極的作用。
一、宋朝朝會制度簡述及輟朝制度定義
朝會是古代封建社會重要禮儀的一種,主要泛指諸侯和朝臣等人進朝面見君主,朝會制度屬於賓禮之中。據史料記載,大朝會最早是在宋太祖建隆二年的元旦,開始在大慶殿崇元殿舉辦,初步制定瞭朝會的禮儀制度。

這一時期的禮儀制度並不完善,後經過不斷地修改,最終到宋神宗元豐元年,由宋敏等人正式制訂瞭大朝會的禮儀制度。
“元旦、五月朔、冬至大朝會,有司設禦坐大慶殿,皇帝接受百官朝賀”
輟朝顧名思義即是停止上朝,其中並不僅僅局限於大臣的喪禮,還有皇帝停止臨朝聽政。
輟朝並不是指皇帝停止對事務的處理,隻是停止群臣面見皇上的儀式,在輟朝期間,如果沒有什麼特殊情況,皇帝依然會在後殿正常的處理事務。
宋朝行皇帝喪主要的禮制分為四個階段:宋太祖喪,這一時期是開國初期,喪禮制度並不是完備,隻是在舉喪之時輟朝五日。宋太宗喪,這一時期的宋朝大行喪的制度基本成形。

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和宋哲宗喪;這一階段宋朝大行喪的制度已經成熟。最後一個階段南宋時期宋高宗喪時,對前一階段的大行喪制度進行完善總結。
二、宋朝輟朝制度的變遷
宋朝時期的輟朝制度可以分為兩大方面,一方面是制度化的輟朝模式,另一方是非制度化的輟朝操制度。
制度化的輟朝制度隻要是下幾種情況:喪禮輟朝、式假輟朝、國忌輟朝。非制度化的輟朝一般是因為天氣的變化,皇帝的個人原因以及皇室重要成員生病,又或是因為自然災害等一些突發情況輟朝。
制度輟朝一般是對前朝輟朝制度進行沿襲總結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輟朝制度,非制度輟朝由於變化因素較多,因為各朝代統治者的不同有著很大的差異,具有階段性。

宋太祖和宋太宗時期由於國傢正處於開國之初的重要時期,有著開拓疆土的重任,這一時期的輟朝制度處於不穩定且不完善的時期。
在這一時期,皇帝對於政事非常勤懇,每日都要趕赴長春殿視朝,隻有在國傢祭祀,大臣喪禮等時期才會輟朝。在這一時期,不論是國傢祭祀是大還是小都隻是簡單的輟朝一日。宗室喪的輟朝禮制在這一時期有著嚴格的規定:
“齊衰親輟朝五日,大攻親輟朝三日,小攻親和緦麻親都是輟朝一日”
從這裡可以看出,這一時期官臣的輟朝是由官品和官職兩方面因素決定的。
可以確定的是,宋太祖和宋太宗時期輟朝制度並沒有真正的形成,隻是有一個簡單的雛形存在。
宋真宗時期,在這一時期的政局逐漸趨於穩定化,在檀淵之盟之後,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社會處於發展時期。

宋朝的輟朝制度從這一時期開始逐漸走向成熟,宋朝大行喪的輟朝制度也是在這一時期基本成型。在因為大臣喪輟朝的制度基本是沿襲前朝,有所不同的是節度使喪的輟朝是一日或者是二日不定,在這一時期,由於天氣原因開始對輟朝制度產生影響。宋真宗就曾下詔在極寒酷暑時放朝,改為令式。
宋仁宗、宋英宗時期,這一時期恢復瞭宋太祖和宋太宗每日視朝的制度,到宋英宗時期仍被沿用。在大行喪方面也是對前朝制度進行瞭沿襲,並在輟朝天數上進行改變,在這一時期,宋朝大行喪的輟朝制度已經成熟。
宋仁宗時期,對於天氣不好的情況影響詔令有瞭新的不同,但是還沒有出現因為天氣原因而輟朝的現象發生,隻是對大於大雪的情況進行瞭新的規定,在這種情況下會改為常朝,如若遇到天氣顏色,皇帝會在後殿視事,後有改編成前後殿不坐。
在宋神宗之後的北宋時期,基本是沿用每日視朝的制度。對於大臣喪情況下的輟朝除瞭繼承宋仁宗的制度之外,還進行瞭一系列的改動。宋神宗時期在天氣嚴寒時期是否視朝也是沿襲瞭後殿視事的習慣。

南宋時恢復瞭禦前殿制度,禦前殿視朝每日都在繼續,但發展到南宋後期,這種每日禦前殿視朝也是名存實亡,皇帝已經很少進行。這一時期的大臣喪的輟朝制度也是基本沿襲元豐時期的制度。
三、輟朝對於政務的影響以及輟朝時期的事務處理
在一般情況下,輟朝的時間基本不會太長,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大臣也是基本可以接受,對國傢政務來說也是沒有太大的影響。前文提到,在輟朝時期,不做特殊說明的話,皇帝一般會在後殿繼續處理事務。但是在皇帝生病的情況下,輟朝時間一般會比較長,並且對於國傢政務也是不進行處理,這種情況下的輟朝對於國傢政務來說就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在國傢喪期間,有舉喪不視政的禮制,由於是國喪的原因,沒有人可以代替皇帝處理國傢政務,在皇帝未視政的這段時間裡往往會產生政務的堆積,一直要等到皇帝聽政的時候才能對堆積的政事一一處理,所以對國傢政事的影響還是挺大的。
皇帝生病不能處理政務的這段時間裡,對於大臣來說會心中又不安,害怕政局會發生動蕩。在這種情況之下,為瞭穩定群臣之心,皇帝會在大臣的建議之下確定繼承人。
例如在宋英宗統治時期,宋英宗的病情加重,宋英宗就立穎王為皇太子,讓太子監國,文武大臣對其輔助,另一種情況就是由皇太後代替皇帝去處理政務。

不論在什麼情況下造成皇帝無法視朝都會對政務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即使是在有人待處理的情況之下,在中央集權的封建時期也會在城證據不穩定,人心動蕩的現象時有發生。
在我國封建時期對於禮制十分的重視,宋朝也不例外。在宋朝的思想傢心中,“禮”是維護社會秩序的基本原則,在國傢政治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並且禮制不可逾越,作為國傢政治穩定的根本。統治者認為,通過禮制思想去規范民眾的行為,最終的目的是為瞭維護自己的統治。
在輟朝制度中的體現就是,在為不同地位的人進行輟朝時,輟朝的天數都是不相同的,強調至上而下的封建等級制度。為瞭大臣而進行的輟朝,主要為瞭表達對人才的重視,希望可以給百姓做到榜樣的作用。在天災的情況下輟朝,一方面是為瞭表達對天的敬畏之情,另一方面則時統治者為瞭標榜自己是以德治天下,表達皇帝的仁愛之心。
總之,輟朝制度的實施對於教化民心,維護封建王朝的統治,維護外交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