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顏三衛”是什麼組織?朱棣為什麼要突襲“朵顏三衛”?
今天小編給大傢帶來朱棣為什麼要突襲“朵顏三衛”?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明成祖一生進行瞭5次北伐,在第3次北伐的時候,本來是為瞭打擊韃靼大汗阿魯臺,但是在進軍途中,並沒有找到阿魯臺。因為阿魯臺早就帶著族人提前逃跑瞭。明成祖一怒之下,把阿魯臺沒有來得及轉移走的帳篷一股腦兒燒掉,把阿魯臺留下來的牛羊牲口,全部往傢裡趕。
在回來的路上,明成祖忽然拐道前往進攻朵顏三衛。由於朵顏三衛並沒有著力防備,因此明成祖給予瞭他們沉重的打擊,幾乎滅絕瞭朵顏三衛。

(朵顏三衛)
說起來,朵顏三衛是曾經給過朱棣很大幫助的。朵顏三衛在朱元璋北伐期間,歸附瞭明朝。後來,朵顏三衛被朱元璋劃撥給瞭寧王朱權。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的時候,由於要用一個藩王的兵力對付全國的兵力,因此,他在兵力上捉襟見肘。在這種情況下,他打起瞭朱權的主意。《明史》上記載,當時朱權實力雄厚,“帶甲八萬,革車六千,所屬朵顏三衛騎兵皆驍勇善戰。”也就是說,朱權除瞭有八萬甲士、六千戰車外,還有朵顏三衛下面眾多驍勇善戰的騎兵。
朱棣在用計謀擒獲朱權以後,也就把朱權的這些兵力收歸己有。這樣一來,雖然朱棣在總兵力上,還是遠遠不能與中央軍抗衡。但他依靠這些強悍的軍隊,最終奪取瞭朱允炆的江山。
由此可見,朵顏三衛對朱棣是幫瞭很大忙的。所以,朱棣實在不該打擊他們。打擊他們的話,就有點顯得恩將仇報瞭。
再一點,在明軍的強力打擊下,當時整個蒙古分成瓦剌、韃靼和朵顏三衛三部分。這三部分中,韃靼與明朝比較敵對,瓦剌稍微好一點,朵顏三衛與明朝最親善。
這三部分並不團結,互相攻擊。當時對於明朝來說,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對他們進行分化。最重要的,就是要聯合一部分,打擊另一部分。尤其是應該聯合瓦剌和朵顏三衛,把韃靼給消滅掉。這也是唐朝的時候,對付北方少數民族所使用的政策,而且效果還非常好。

(朱棣畫像)
可是為什麼朱棣卻不這樣做,反而還要打擊自己的朋友朵顏三衛拉仇恨呢?
朱棣之所以要打擊朵顏三衛,有兩個直接的原因。
一是因為朵顏三衛雖然與明朝親善,表面上投奔瞭明朝,實際上又和韃靼的阿魯臺眉來眼去,幫助阿魯臺打擊明朝。
二是朵顏三衛本來一開始還和明朝關系很好,但是後來,他們卻開始不斷南下抄掠明朝,侵擾明朝邊關的老百姓。
那麼,朵顏三衛本來和明朝親善,為什麼會做這件事呢?
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當蒙古人回到漠北的時候,由於他們人的基數比較龐大,再加上元朝統治期間,蒙古人大量南下,在南方生活,漠北缺少經營。當然瞭,由於那裡土地貧瘠,不出產莊稼,他們想要經營,也辦不到。
當年蒙古帝國之所以強勢崛起,在那裡生活得比較好,更多的,還是靠不斷的南征北戰,從別的國傢掠奪瞭大量的財富和糧食,因此生活不愁。元末明初蒙古人回到漠北後,就面臨著物資極為缺乏的情況。他們為瞭奪得更多的物資,隻能互相攻擊,同時南下抄掠明朝。

(韃靼大汗阿魯臺)
朵顏三衛當時在蒙古三大部落中,力量是最小的。當韃靼打過來的時候,他們雖然想對抗,但是力量不足。因此,盡管他們歸順瞭明朝,卻又不得不向韃靼投降。畢竟明朝鞭長莫及,等著明朝帶著軍隊來救的時候,他們可能早就被韃靼給幹掉瞭。所以,他們才會顯得兩面三刀。
另一方面,雖然明朝也會賜給他們物品,但是由於他們基數太大,因此根本不夠。沒有辦法,他們隻能南下抄掠。
所以,朱棣當時之所以要打朵顏三衛,就是明白,在利益面前,在利害關系面前,沒有真正的朋友。且不說明朝自身物資就不豐富,就算很豐富,也無法滿足朵顏三衛蒙古人巨大的需求。而且,就算滿足瞭,當明軍撤退,阿魯臺打過來的時候,朵顏三衛依然會投降他們。與其養一個填不飽的“白眼狼”,不如把它消滅,以免成為禍害。
明朝之所以采用它這樣的策略,還在於他們對自己軍隊的力量極為自信。明朝是歷史上唯一不采用溫和外交手段,直接強打北方少數民族的朝代。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朱元璋和朱棣給後世定下的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