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楊修之死 楊修被殺是因為自己太聰明嗎
今天小編給大傢準備瞭:楊修的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楊修之死,因為選錄進中學課文,成瞭《三國演義》中廣為人知的橋段。恃才放曠的楊修、嫉賢妒能的曹操,似乎成瞭定論。
楊修之死的罪責,一直以為是歸於曹操的,畢竟是他殺瞭楊修。即使是後面很多揭密的文章中,最多不過是說明楊修是袁氏的女婿,所以其死還有其他原因而已。
貞觀六年(632年),唐太宗李世民大擺宴席宴請皇親國戚和朝中重臣。大將尉遲敬德因為任城王李道宗的勸告而一拳打傷其眼,導致宴席不歡而散。李世民對其說:“朕現在才知道劉邦為什麼要大殺功臣瞭!”
後來唐太宗還專門對尉遲敬德解釋道,“過去我總認為漢高祖做的太過分。然而當我登基之後,才明白韓信、彭越等之所以遭到殺戮,其實並不全是漢高祖的過失。治理國傢,隻能有獎勵和處罰,額外的恩惠,不能給的太多,你要嚴格要求自己,可別做出後悔不及之事。”
結果是,尉遲敬德整整十六年不敢再出門瞭。

諸葛亮舌戰群儒
諸葛亮舌戰群儒時,批評程德樞說:
“儒有君子小人之別。君子之儒,忠君愛國,守正惡邪,務使澤及當時,名留後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務雕蟲,專工翰墨,青春作賦,皓首窮經;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且如楊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閣而死,此所謂小人之儒也;雖日賦萬言,亦何取哉!”
按照這種說法,人才其實也分很多類的。
最出名的是大才,如伏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袁紹陣營的田豐、沮授,曹操陣營的荀彧、郭嘉,劉備陣營的諸葛亮、龐統,孫權陣營的周瑜、魯肅,都屬於胸懷天下而且能謀劃天下的人。
最管用的是能才,如鐘繇,用之可安西涼,不僅有效防禦西涼入侵司隸,而且為曹操收服馬超、韓遂打下堅實基礎。如韓浩,替曹操搞屯田制,很快就卓有成效,實現糧食自給。再如文聘、魏延,一個鎮江南數十年,一個鎮南蠻數十年,雖然沒有大名,卻有大用。
最好玩的是奇才,如江東馬忠,活捉關羽、箭射黃忠,蜀漢五虎上將有兩個死在他手上,妥妥的名將殺手。再比如逢紀、孫乾,善於出使勸說,逢紀讓韓馥拱手讓出冀州,孫乾讓幾乎每個諸侯都接受劉備,完成的也都是艱巨任務。
最可怕的是傷才,如九江蔣幹,第一次出使帶回一封“假信”,幹掉瞭蔡瑁、張允,第二次出帶回一個“真人”,幹掉瞭八十三萬大軍。再如獻帝劉協,在董卓面前露個小臉害死瞭哥哥,在董承面前寫個紙條害死瞭國舅,在伏後面前小哭幾聲害死瞭嶽丈,自己倒是活到五十四歲,還娶瞭曹操三個女兒!
最活該的,就是楊修這樣的殺才瞭。他們雖然有才,可這個才卻隻是讓他們把自己向滅亡的道路上大踏步前進而已!

新《三國》楊修劇照
1.楊修的所謂“才”,讓他弄混瞭自己的位置
楊修是曹操的主簿。
主簿是各級主官屬下掌管文書的佐吏。屬於長官的心腹,權勢頗重。三國時著名的主簿除瞭楊修外,還有呂佈、司馬懿、陳琳、黃權、廖化、楊儀、陳壽等等,雖非顯官,卻是心腹之官。
領導的心腹最大的優勢在於大傢常常會把他當成領導的代言人,最大的風險在於他常常會把自己也當成領導!所謂閻王好見、小鬼難纏,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楊修作為曹操的主簿,曹操對他應該是很信任的,很多事都不避著他。曹操信任他,是為瞭工作的需要,絕不是給他賣弄的成本。
楊修卻恃才而驕,真把自己當成與曹操對稱的存在瞭。曹操寫瞭“活”字,本來是用來考察外面的幹部的,不是楊修這樣的身邊人。楊修卻忍耐不住跳瞭出來,把領導的信任當成賣弄的本錢,你不是找死嗎?
曹操讓楊修經常參加機密事項,既是主簿的工作職責,也是對他能力的肯定。楊修卻把這些便利用於幫助曹植爭奪繼承權上,這是主簿應該做的事嗎?
對比一下另兩個心腹人。曹操的侍衛長許褚,曹操讓他防守帳門,他連曹操兄弟重臣曹仁都不讓進去,不惜得罪曹仁來體現內外有別,多清楚啊。曹操的謀士頭賈詡,曹操問他應該選哪個兒子當世子時,他隻是說想起瞭袁紹、劉表,把選擇的權力始終交在領導手上,多懂事啊!
有人說:懷才就像懷孕一樣,日子久瞭才能看得出來。問題是,如果隻懷三天就漲得讓人吃驚的,往往是胃脹氣,隻有懷瞭三年的,才可能是哪吒啊!

新《三國》楊修劇照
2.楊修的所謂“才”,讓他糊塗瞭應有的界限
沒有界限感,在生活中容易得罪人,在職場上則容易害死自己。楊修自以為有才在手,可以無往而不勝,可以摧毀所有的界限,結果隻能是摧毀瞭他自己。
楊修有急才,能猜出曹娥之碑的含義,問題是,你猜出來就猜出來瞭,何必一定要顯擺出來呢?下屬常常希望領導能理解一下自己,不要給太大的壓力。問題是,又有幾個有才的下屬能想到,不要給領導太大的壓力呢。
楊修有急智,能理解曹操寫字的想法。問題是,你理解瞭並不等於要公之於眾啊。“一合酥”哪怕就是“一人一口酥”,也並不意味著就讓你楊修組織大傢把它給吃掉瞭啊!你從哪裡看出曹操授權給你這麼做瞭呢?
楊修有急思,能做出曹操考子的題目。問題是,你能做出來不等於要幫曹植作弊啊!人傢曹操考核孩子,是為瞭給他們安排工作,你楊修一摻和,不是白考瞭嗎?
楊修可能真的有些小才,而且是很便於賣弄的小才。問題是,有才不等於就有瞭一切,更不等於就可以跨越一切障礙,可以進入任何的領域,到哪裡都不把自己當外人,什麼事都摻和一把,什麼場合都成為主角。

楊修組織大傢把“一合酥”吃掉瞭
3.楊修的所謂“才”,讓他丟掉瞭基本的責任
有才的人常常陷入“心比天高、命如紙薄”的境地。他們之所以命如紙薄,最大的原因不是“心比天高”,而是“眼高手低”。說起來頭頭是道,做起來卻是稀裡糊塗,自然是責任越大、錯誤越多、死期越近瞭。
楊修作為曹操的主簿,屬於曹操最親近的屬官,本應以曹操的利益為重,他卻汲汲於做傷害曹操的事,一次不夠,兩次不夠,直到被幹掉為止。
比如,曹操的安全本來應該是身邊人最看重的事。演義中,曹操經受瞭多少刺殺吧,連吉平這樣的太醫,都想致他於死地。他自己想個小辦法,防止別人隨意靠近他,也許心狠瞭點。你楊修非把它說破,豈不是讓那個可憐的近侍白死瞭,也讓曹操的安全更沒有保障瞭!
楊修作為曹府的屬官,屬於曹操陣營的一部分,本應積極促進行政組織的有效運轉,引導大傢圍繞曹操做好工作。結果,他僅憑自己的猜測,又是挖園門,又是分甜點,好像自己真能當傢似的。
如果曹操放縱他,豈不是等於在曹府確立瞭兩個“太陽”,再發展下去,他把曹府給拆瞭,把曹操的傢產給分瞭,大傢也都以為是猜對瞭曹操的心思瞭。
楊修作為曹軍的一員,屬於曹軍領導指揮體系的一分子,本應以整體的勝利為勝利,要求他做什麼事、說什麼話,都要從整體利益出發。
楊修卻不是這麼做的。他僅僅憑著曹操偶有所感說的“雞肋”口號,就告訴夏侯惇準備撤軍。你是誰啊,你是主簿啊,是曹操的發言人。你做什麼呢?假傳聖旨啊。這不僅是屢犯曹操之忌瞭,而是屢犯兵傢大忌瞭!
曹操其實已經很能容忍瞭,看看孔融是怎麼殺瞭左承祖的,人傢還隻是好好地提建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