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先秦時代朕熱人人都可以用 為什麼至今無人使用

先秦時代朕熱人人都可以用 為什麼至今無人使用

時間:2020-02-10 13:43:41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就給大傢帶來“朕”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傢有所幫助。

皇帝自稱朕,是因為皇帝這一名號的創始人嬴政要求的,後世皇帝沿用下來的。秦始皇統一華夏之後,認為王這個名號配不上他的功績,經過群臣一致討論,認為嬴政當采用皇帝的名號來榮耀自己。

皇帝者,功蓋三皇 ,德超五帝也。嬴政當瞭第一個皇帝後,對第一人稱進行瞭規定,隻有皇帝本人才能自稱朕,臣民一律不得用朕這個第一人稱。可以用吾,餘,我,在下,區區不才等等。後世皇帝沿用瞭這一規定。

皇帝自稱朕,朕就成瞭皇帝的專有代名詞,在先秦時期,朕隻當作人稱代詞出現,像是在屈原的《離騷》中就有朕皇考曰伯庸,這個當中的朕就是第一人稱的意思。許慎《說文解字》中也解釋朕我也,東漢著名文學傢蔡邕也對這個字有解釋,固有尊卑共稱朕,這個意思就是在先秦時期的朕,無論是尊卑貴賤的人都可以用朕這個字來自稱。

朕的本意為舟縫,另引申為跡象,征兆。凡言朕兆者謂其幾甚微如舟之縫如龜殼之裂紋也。舟縫指木造船的兩塊木板的間隙。以其極為細小譬喻寡德以自謙。類似寡人之意。

先秦時代朕的本意是我的或者我,是人人都可以用的,比如屈原就寫過帝高洋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不得不說,李斯這個機靈抖得恰到好處,秦始皇意氣風發拋出瞭天下皆朕這句話,他便穿針引線拉出這麼多東西,秦始皇很是受用從此秦始皇皇帝以朕自居。

朕有征兆的含義其實不難理解,征兆古時也寫成朕兆,《鬼谷子》一書中有句話叫變化之朕焉。在《莊子應帝王》中也寫到體盡無窮而遊無朕。這裡真的含義極為征兆跡象。此外清朝的韓懿行在《爾雅義疏》中又提到臺,朕,陽為予我之予。將朕釋義為給予之義。

不管後人如何探究朕的本意,如今我們都基本不用其本意瞭,朕雖然是封建社會的產物,卻也是中國幾千年文明的見證。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