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趙高是秦朝的“掘墓人”?趙高是個怎麼樣的人?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瞭一篇關於趙高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趙高之名對於不少讀者朋友來說可謂是如雷貫耳,這個人也真正做到瞭“遺臭萬年”,如果沒有此人對秦二世胡亥的教唆,對大秦丞相李斯的誤導,相比大秦帝國能夠扭轉局勢,成為像漢、唐那樣的長命朝代。但可惜的是,誰也沒有想到,一個出身低微、官職也不大的人能夠日益深入帝心,忠厚的外表下竟藏在一顆要將世俗大權悉數收入囊中的野心。趙高成功瞭,他取代瞭李斯成為秦相,位極人臣,當然他的下場也極慘,被一刀砍死不說還被秦王子嬰夷滅三族。那麼這位大秦帝國的“掘墓人”是個怎樣的人呢?在他身上又發生過哪些事呢?

一、隱宮出生,逐入帝心
趙高之惡行就連司馬遷也不屑為之立傳,與趙高有關的記錄隻能在《秦始皇本紀》、《李斯列傳》、《蒙恬列傳》才得見一二。據《史記·蒙恬列傳》記載:“趙高昆弟數人,皆生隱宮,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賤”,並沒有明確的記載趙高是否為宦官,但可以肯定的是趙高的母親因觸犯刑法遭到處刑後身體殘缺,被收入“隱宮”,趙高和自己的兄弟皆出生於此。然而出身卑微的趙高沒有放棄,不僅自學瞭秦法,據說造詣不下當時的廷尉,還寫得一手艷冠秦朝好書法,“秦王聞高強力,通於獄法,舉以為中車府令”,憑借著自身的努力,趙高得到秦始皇的賞識。

雖然隻是職位不高的中車府令,但趙高逐步成為瞭秦始皇的心腹,不僅有翻閱秦始皇辦公文案的便利,秦始皇還讓他教自己的少子胡亥判案斷獄,這時的趙高決定做一次豪賭,就像當年的呂不韋一樣,他逢迎獻媚,因而很快就博得瞭公子胡亥的賞識和信任,這也為他日後發動“沙丘政變”埋下伏筆。所謂“狡兔三窟”,趙高在“投資”公子胡亥時,也不忘記獻媚於秦始皇,尤其是當嬴政以“以王號不足以顯其業,傳後世”,下令上至丞相、禦史大夫,下到諸議郎共議帝號時,就連李斯也沒能讓秦始皇滿意,反而是趙高的奏折讓秦始皇大悅,上面寫道:“陛下已功蓋三皇,德超五帝,不論皇、帝,皆不能涵蓋陛下功業,三皇五帝相加,或可。”
看到這裡,那個秦始皇心中早有定數的尊號,已呼之欲出瞭,三皇五帝相加,自然是“皇帝”!趙高精明之處在於他沒有在奏折中說出“皇帝”的稱號,因為在秦始皇看來,身為上位者,君主的原則,在於不能被臣下看透,而平時大臣中或有人想要隱瞞自身想法,但詔書一下,所有人都不敢沉默,隻能出聲,在奏折中,一些平日裡所隱藏的心思和政見,便袒露無遺。不過,若是有人不偏不倚將陛下所想的事全然猜出,並且得意洋洋地說出來,將會受到他的忌憚,李斯與趙高都是極其聰明之人,前者看似隨大流,但與後者同時猜出陛下的意圖,隻不過相比李斯,趙高職位較低,又是陛下身邊的近臣,自然能夠說出來。自此以後,趙高便簡在帝心,扶搖直上瞭。

二、長袖善舞,其心已改
簡在帝心的趙高還是一不小心觸犯秦法,至於趙高犯下何種大罪,並未留有任何記載,隻知道蒙毅不敢違背律法,要按律處以趙高死刑,可“帝以高之敦於事也,赦之,復其官爵”。相必秦始皇是想運用權術使趙高對自己更加惶恐忠心,因為蒙氏是秦能一統六國的重要支柱,趙高無權無勢,便隻能依附秦始皇,但此舉卻錯失瞭這唯一能殺掉趙高的機會,還使得趙高與蒙毅和整個蒙氏結仇。也就是因為這件事,趙高一方面不得不夾著尾巴做人,變得更加謹慎;另一方面是他發現瞭秦法的漏洞——皇帝,隻要操控瞭皇帝,便是將天下大權盡掌於手,於是乎一個膽大包天的想法占據他的腦海,久久揮之不去。

趙高自然是不能控制秦始皇的,但他把目光放到瞭公子胡亥身上。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的負擔並不輕松,每天都要批改繁重的公文讓他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隨著病勢一天天加重,秦始皇深知自己的大限已到,於是召來兼管著皇帝符璽和發佈命令諸事的趙高,讓他代擬一道詔書給長子扶蘇,要立扶蘇為儲君,然而趙高與扶蘇不合,他害怕扶蘇繼承帝位後,自己的個人地位不利,而胡亥是自己看著長大的,更容易控制,於是趙高假意允諾,但暗中扣壓瞭遺詔。隨著巡遊的車隊行駛至沙丘,秦始皇嬴政也駕崩瞭,“丞相斯為上崩在外,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乃秘之,不發喪”,所以秦始皇之死隻有公子胡亥、趙高和幾名近臣知道。
趙高也知道機會來瞭,帶著扣壓的遺詔來見胡亥,勸他取而代之,等到胡亥松口後又轉而勸說李斯,被李斯嚴詞拒絕後趙高話鋒一轉:“然則長子即位,必用蒙恬為丞相,君侯終不懷通侯之印歸鄉裡明矣”,此話戳痛瞭李斯,於是二人決定矯召,立胡亥為二世。為決出後患,趙高又炮制一份詔書送往上郡,以“不忠不孝”的罪名賜扶蘇與蒙恬自裁。不僅胡亥稱帝,是為秦二世,“高為郎中令,任用事”,簡在帝心的趙高已深入帝心,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瞭。

三、奸不當立,下場悲慘
趙高掌握實權後,開始著手排除異己,首先便拿蒙氏開刀,趙高“日夜毀惡蒙氏,求其罪過,舉劾之”,子嬰進諫無果,蒙恬、蒙毅兄弟冤死。趙高也沒放過李斯,他又設計陷害李斯、李由父子,盡管李斯已經看出趙高的陰險狡詐,指出趙高“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提醒二世當心。但此時趙高的權勢如日中天,李斯、馮去疾等大臣被他關押入獄,最終李斯被判腰斬,此時的李斯悔不當初,臨死前他看到瞭秦必亡的氣息:“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趙高為佐,吾必見寇至咸陽,麋鹿遊於朝也。”秦朝的氣數,在胡亥與趙高的統治下,已喪失殆盡。

趙高還把事情做絕瞭,不僅唆使胡亥誅殺自己的親兄弟,還以“指鹿為馬”之事殺盡大秦最後的賢臣。眼看反抗軍的勢力做大做強,為避禍端,趙高與弟弟趙成、女婿閻樂制定瞭弒君政變的計劃,逼迫昏庸的秦二世胡亥自裁。閻樂將胡亥的死訊回報給趙高,趙高乃悉召諸大臣公子,告以誅二世之狀,同時想仰仗著自己也有著嬴姓趙氏的血統,準備宣佈登基。但群臣皆低頭不從,不得已,趙高另立王室成員子嬰,由於秦的力量已大為削弱,子嬰隻得取消帝號,復稱秦王。子嬰知道自己的王不是個真王,鐵定要受到趙高的控制,於是他與貼身宦官韓談定計殺瞭趙高,並滅其三族。

陰險、狡詐、殘忍、老奸巨猾,都是形容趙高最好的詞語。有人認為趙高本為趙國公子,因痛惜自己的國傢被秦所滅,因此他不惜殘害自己的身體自宮後進入秦宮引發秦朝內部一系列爭鬥,殺盡秦朝宗室,滅亡秦朝趙高的所作所為志在復仇。但筆者並不認為是這樣,趙高是嬴姓,趙氏,哪怕血緣再偏,但從他最後殺掉胡亥,想自立時可以看出他的野心並不是光復趙國,而是成為他敬仰的皇帝,一切的起因在於趙高曾經犯下的重罪。趙高犯下重罪,僥幸免除一死,恢復官位,但他也看到瞭秦帝國最為致命的漏洞——皇帝,他長袖善舞,隻為瞭依附帝國的最高統治者,因此“復仇”比不上對權勢的渴望,趙高顛覆瞭大秦的統治,但下場也極其淒慘,最終還為別人做瞭嫁衣,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