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楊修是個怎麼樣的人?楊修之死給我們什麼啟發?

楊修是個怎麼樣的人?楊修之死給我們什麼啟發?

時間:2020-02-12 10:37:46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給大傢帶來楊修之死給我們什麼啟發?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楊修是歷史上非常聰明的一個人,按理來說,聰明人應該混的很好才對。但楊修不是,他的下場並不好,受到曹操猜忌直接被殺。這屬於典型的聰明沒有用對地方,從楊修的死可以帶給我們現代人很多啟示,聰明是好事,但是太聰明的人往往容易把自己也給算進去,如王熙鳳“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瞭卿卿性命”。

楊修之死,有正史和演義小說兩個版本。在這兩個版本裡面,楊修的死因不同,帶給現代人的啟示也不同。先說《三國演義》,也就是絕大多數人都熟知的曹操殺楊修的版本。在這個版本裡,曹操殺楊修的起因,簡單一點說,就是楊修喜歡耍小聰明,平時嘴巴還特別欠,惹得曹操心理很不爽,嫌他是在作死。

“闊”字事件

楊修任曹操的主簿一職,當時正在修建相國府的大門,剛剛建好屋椽屋桷,曹操就親自來視察瞭。看完之後,曹操沒說話,叫人在大門上題瞭個“活”字就離開瞭。楊修在旁看見後,就叫人把大門拆瞭。建成後,楊修對旁人說:“門裡加個‘活’字,是‘闊’字。丞相是嫌門修太大瞭。”曹操事後聽說瞭這事,當時對楊修的態度是”操雖稱美,心甚忌之"。

“一合酥”事件

有人送給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吃瞭一點,就在蓋上寫瞭一個“合”字給大傢看,沒有誰能看懂是什麼意思。按順序傳到楊修那裡,楊修便吃瞭一口,說:“曹公教我們每人吃一口啊,還有什麼好猶豫的?”曹操看瞭楊修的表現,當時對楊修的態度是"操雖喜笑,而心惡之”。

“夢中殺人”事件

曹操怕別人刺殺他,就說自己有夢中殺人的習慣,有一天他真的殺瞭人,就謊稱自己是在夢遊,並非有心殺人,楊修在私下裡偷偷拆穿瞭曹操的心機。曹操聽說後很不爽,對楊修的態度是“操聞而愈惡之”。

“吳質”事件

曹丕密請謀士吳質入內府,相議曹操立世子一事,但怕有人知道,就用箱子藏瞭吳質偷偷入府。楊修知道後,就告訴曹操瞭。待曹丕再往府裡搬箱子時,曹操就派人檢查瞭箱子,可檢查的結果卻是箱子裡面隻有絹,沒有吳質。曹操聽說後,懷疑是楊修故意想陷害曹丕,對楊修更加痛恨。(“操因疑修譖害曹丕,愈惡之”。)

“試曹丕、曹植之才幹”事件

曹操為瞭測試曹丕和曹植的才幹,便叫他們出城門。待曹丕、曹植走後,曹操卻叫門吏不要放他們出城。楊修偷偷告訴曹植,說這是曹操測試你的膽量,如果有人敢阻擋,你就當場斬殺他,定會得到曹操歡心。曹植照著楊修之計果然外出成功,曹操聽說後也非常高興。但是後來事機泄露,被曹操知道瞭曹植所作所為是楊修所教。

曹操知道事情真相後的態度是“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曹植答教”事件

楊修為曾經為曹植作瞭十幾條“答教”,當曹操每次以軍國的事問曹植,曹植都按照楊修的“答教”對答如流,曹操因而懷疑。其後,曹丕收買曹植的左右,偷那些“答教”來通知曹操。曹操知道後,當時對楊修的態度是“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時已有殺修之心”。

在以上這六個事件中,曹操對楊修的態度是一個漸進的心理歷程。當曹操有瞭這個心理漸進過程後,終於在漢中之戰的“雞肋事件”中,演變成瞭曹操決定殺楊修,並以“借惑亂軍心之罪殺之”為理由,最終殺瞭楊修。

因此,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殺楊修的原因就是楊修喜歡耍小聰明和嘴太欠。那麼,我們當代人從中可以得到什麼經驗教訓呢?我覺得有三點啟示。

①:不要耍小聰明,老老實實做人

比如說一盒酥事件,曹操隻是隨手一寫,心裡可能就是楊修解釋的那樣,但曹操沒說,身為下屬就不能亂猜。否則領導的面子會掛不住。這就好比有些領導說話隻愛說一半,身為下屬的就應該多問。寧願領導說自己腦子不靈活,也不能故意耍小聰明,否則你要是出瞭什麼錯,領導是不會承認的。

②:不要瞎攙和事,要老實做事

比如說曹丕與曹植爭奪世子之位,這本是就曹操自己的傢事,也是未來魏國的大政之事,不是一般人可以介入的,但楊修卻要攙和。這就好比公司兩個副經理爭奪下一任總經理的位置,你明目張膽跑去兩人中間瞎摻和,肯定會得罪人。正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你是什麼職位就幹好什麼事,整天像個萬事通一樣,到處指手畫腳的人,通常不遭人喜歡。

③:不造謠,不傳謠

比如說漢中之戰的雞肋事件,曹操沒明說,楊修就動搖軍心的說曹操想撤軍,曹操殺掉他,完全是合情合理。這就好比公司領導要裁員,領導沒公佈前,就不要亂說,否則動搖士氣,領導第一個要裁員的就是你。

總的來說就是一句話:在領導眼裡,馬屁精隻要一個就好瞭,要想在公司、單位裡面待的久一點,一定要管住自己嘴,老老實實做事,不要老覺得自己瞭不起。以上就是演義小說中的楊修之死的情節。下面再說歷史上曹操殺楊修的原因。

歷史上的楊修之死,與演義小說有非常之大的區別,其中最大的一個區別,就是楊修的死亡時間是在漢中之戰之後。在《三國演義》裡面,楊修死於漢中之戰的後期,也就是公元219年的四五月份,曹操拿楊修的人頭祭旗後,與劉備決戰,戰敗之後,率部撤出漢中。

但是按照正史的記載,楊修是死於關羽北伐期間,也就是公元219年7~12月,比漢中之戰至少晚瞭兩個多月。

夏五月,(曹操)引軍還長安。——《三國志·魏武帝本紀》;二十四年秋,公(曹操)以脩(楊修)前後漏泄言教,交關諸侯,乃收殺之。——《典略》

因此,歷史上的曹操殺楊修,並不是因為楊修在漢中之戰期間多嘴,隨意揣摩曹操的心理才被殺的。那麼,歷史上的曹操為什麼殺楊修呢?在《三國志》中,給出瞭這樣的解釋:

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三國志·曹植傳》

在《三國志》曹植傳中,陳壽把曹操殺楊修的原因寫的很清楚:曹操擔心自己死後,他的幾個兒子會像袁紹的幾個不肖子孫在袁紹死後一樣,自相殘殺。並且楊修還是袁術的外甥,讓曹操一直對他很戒備。因此,曹操在臨死之前找瞭個借口把楊修給弄死瞭。

袁紹死後,他手下的謀士分別支持袁譚和袁尚,導致袁氏一族分裂,自相殘殺,最後分崩離析,被曹操逐一消滅。簡單點說,在曹操立儲這個事情上,楊修支持曹植和曹丕對著幹,犯瞭大忌。曹操在死前為瞭給曹丕掃清潛在威脅,就把曹植的大謀士楊修幹掉瞭。

另外,楊修父親楊彪官居太尉,弘農楊氏傢族還是漢朝的世傢大族之一,葉茂根深。曹操選擇處死楊修,也是對弘農楊傢這股政治勢力的敲打和壓制。至於說啟示作用,那就是能力太強的人,一定要有城府,要學會“露拙”,如果事事都要霸氣外露,隻會死的很慘。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