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名將是如何煉成的?五虎上將的成名戰!

名將是如何煉成的?五虎上將的成名戰!

時間:2020-02-12 10:48:46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給大傢帶來五虎上將的成名戰!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蜀漢五虎上將,存在於小說《三國演義》裡,也活在絕大多數讀者心中。我們細看三國相關演義小說與影視作品,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問題:這五位三國正史中合為一傳的名將,都是在戰鬥中成長起來的,比如關羽和張飛原先會不會武功都是個問題——他們曾經連真正的兵器都沒有。

看過《三國演義》原著的讀者都知道,按照古代“窮文富武(讀書不需要力氣,練武需要營養,食不飽力不足)”的規律,桃園三兄弟中,隻有張飛有可能修煉武功:“世居涿郡,頗有莊田,賣酒屠豬,專好結交天下豪傑。”

跟財主張飛相比,關羽就比較潦倒,而且“逃難江湖,五六年矣。”劉備織席販履,能吃飽肚子就不錯瞭。

這三位沒有一個是行伍出身,所以根本就沒有趁手兵器,就更別提獨門武功瞭要不是遇到大金主張世平蘇雙送給劉備五十匹好馬、五百兩金銀、一千斤鑌鐵,可能這三位就隻能拎著木頭棍子上戰場瞭。

有瞭當時屬於稀缺資源的鑌鐵,這哥仨才擁有瞭獨門兵器:“玄德命良匠打造雙股劍;雲長造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艷鋸,重八十二斤;張飛造丈八點鋼矛。”

有瞭趁手兵器,劉關張開始瞭草根逆襲之旅,但是前期殺的隻是小貓三兩隻:黃巾軍的程遠志和鄧茂,說白瞭也就是剛放下鋤頭拿起刀槍的菜鳥,戰鬥經驗也少得可憐。

接下來咱們就該步入正題瞭:劉關張在戰鬥中成長,五虎將從默默無聞到威震天下,轉折點是哪場戰鬥?蜀漢五虎上將從那場關鍵之戰後,武功也突飛猛進,於是有人懷疑,是不是那一戰解除瞭加在他們身上的封印,讓他們可以大殺四方?

這裡要強調一句:咱們的依據是《三國演義》而不是《三國志》,正史中看的是將領的指揮能力而不是個人武功,而且正史中也很少有武將單打獨鬥。

一、溫酒斬華雄,崛起瞭驕傲的關羽

關羽的特點,就是誰都瞧不起,能入他法眼的三國名將,可能也就是張飛趙雲兩個,他青壯年時期唯一沒打贏的,可能就是呂佈呂奉先瞭。

關羽的驕傲,是從溫酒斬華雄開始的。

當年華雄連斬濟北相鮑信的弟弟鮑忠、江東猛虎孫堅的部將祖茂、袁術麾下驍將俞涉,連“大斧饑渴難耐”的冀州上將潘鳳,也在轉瞬之間被華雄砍掉瞭。

這時候才輪到關羽溫酒斬華雄:“鸞鈴響處,馬到中軍,雲長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其酒尚溫。”

帥呆瞭,酷斃瞭,關羽一戰成名,後人有詩贊之曰:“威鎮乾坤第一功,轅門畫鼓響冬冬。雲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

關雲長溫酒斬華雄,給曹操留下瞭深刻印象,也為後來他收降關羽打下瞭伏筆。

手起刀落斬華雄,讓關羽自信心爆棚,所以他才會在張飛拿不下呂佈的時候,拍馬舞刀上前,準備讓呂佈追隨華雄而去。

關羽白馬坡斬顏良、延津誅文醜、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威震華夏,關羽封神,其實就是從溫酒斬華雄開始的。

二、三英戰呂佈,打出瞭張飛的信心

要評成長最快的三國名將,那當然非三爺張翼德莫屬,這個玩瞭多年刀子(殺豬)的財主,耍起丈八蛇矛,也是風車般滴水不漏。

如果問三國第一單挑高手呂佈最忌憚的對手,肯定不是已經溫酒斬華雄的關羽關雲長,更不是當時還沒出道的趙雲趙子龍,而是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的張飛張翼德,以至於呂佈後來一見張飛就頭痛:這傢夥怎麼越來越能打?

呂佈的“三姓傢奴”綽號,好像就是張飛叫的次數最多,呂佈氣得暴跳如雷,但卻又無可奈何——再打幾架,他就真的打不過張飛瞭。

前面咱們說過,關羽張飛一開始殺的是小貓兩三隻,還沒出汗呢,對手就死翹翹瞭,要是總跟臭棋簍子下棋,棋藝是沒辦法提高的。直到在虎牢關前遇到瞭三國第一悍將呂佈,張飛才算是真正活動開瞭筋骨。

張飛大戰呂佈,是五十回合不分勝負的,隻是被某個稀稀松松的傢夥拍電視劇給貶低的馬倒矛丟,出盡瞭洋相——如果張飛當時真的那麼狼狽,後來又怎麼有膽量多次找呂佈單挑?

事實是張飛跟呂佈的戰鬥打成瞭膠著,關羽上去幫忙,似乎有點越幫越忙:騎著奔馳的駿馬打鬥,每次交手隻是一瞬間的事情,也就是說,呂佈每一瞬間隻需要單獨面對關羽或張飛,並不存在一加一等於二或大於二的情況。

張飛在虎牢關前沒有把呂佈挑落馬下,肯定是憋瞭一肚子氣,所以他經常沒事找事挑逗呂佈:呂佈的老丈人曹豹,被張飛揍瞭;呂佈買瞭三百匹好馬,被張飛搶去瞭一半。張飛之所以這樣不顧大局不計後果地蠻幹,就是想再跟呂佈一決高下。

張飛繡花粗中有細,如果他在虎牢關前被呂佈殺怕瞭,或者是認為自己打不過呂佈,是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挑事兒的。

事實上張三爺並不是盲目自信,在小沛城外,傾巢而出的呂佈可謂有理有據有力(畢竟張飛理虧),但是一百個回合打下來,還是誰也奈何不得誰。

最後呂佈還真打不過張飛瞭,以至於見瞭張飛就跑,這一點在“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門樓呂佈殞命”一章中有記載: 跟張遼起名的高順打不過張飛,“佈親自接戰”也未能取勝;突圍時遇到關羽攔路,呂佈還敢出馬交戰,但是一看張飛殺來,呂佈掉頭就跑:“佈無心戀戰,與陳宮等殺開條路,徑奔下邳。”

呂佈知道,如果被張飛攆上纏住,他就真跑不掉瞭。

三、當陽救阿鬥,趙雲從此天下無敵

虎威將軍一身是膽,趙子龍白馬長槍天下無敵,但是他的首秀卻是以平局告終,他的對手是連關羽三刀都接不住的河北名將文醜。

這道不怪趙雲武功不高,而是他根本就沒有戰鬥經驗,當時他隻是一個有點嬰兒肥的“少年將軍”:“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與文醜大戰五六十合,勝負未分。”

初戰打平,趙雲消失瞭相當長一段時間,他戰平文醜的名氣也被時間消磨得差不多瞭,所以火燒博望的時候,夏侯惇並不認為趙雲是詐敗——這位拔矢啖睛的悍將,真的以為這個白馬將軍打不過他。

趙雲真正殺得曹軍聞風喪膽的,還是當陽長坂的那一場血戰:“趙雲力戰四將,曹軍一齊擁至。雲乃拔青釭劍亂砍,手起處,衣甲平過,血如湧泉。殺退眾軍將,直透重圍。”

那一戰,“雲懷抱後主,直透重圍,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前後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

在當陽長坂大戰之前,不但曹操不認識趙雲,就是曹營諸將,也沒有一個人認識趙雲,於是才有瞭曹操派曹洪去打聽姓名。

曹洪是個混不吝,即使遇到馬超,五十個回合之後刀法散亂,仍然死戰不退(為瞭給曹操爭取逃跑時間),一直堅持到於禁馳援並嚇跑馬超,但是他根本就沒想過跟趙雲交手——他知道趙雲已經連斬五十名將,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也不少。

與當陽長坂大戰相比,趙雲戰平文醜,斬殺高覽的戰績,都變得微不足道瞭,盡管高覽與顏良文醜張郃並稱河北四庭柱,也是三國頂尖高手——趙雲一個照面刺死高覽,見於《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曹操倉亭破本初 玄德荊州依劉表”。

正因為在當陽長坂殺出瞭赫赫威名,所以後來的漢中之戰,張郃徐晃圍住黃忠欺負,但是卻見瞭趙雲就跑,連接招的勇氣都沒有:“那槍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張郃、徐晃心驚膽戰,不敢迎敵。”

趙雲已經把曹營諸將殺得膽戰心寒,所以才能“空營計”嚇退曹操,“偃旗息鼓”“一身是膽”兩個成語,也因此而來。

四、潼關攆曹操,給瞭馬超沖天膽氣

馬超在正史中是個什麼形象,本文不去討論,因為既然是以《三國演義》為標準,所以咱們就不去討論馬騰到底是誰坑死的瞭。

在三國迷口中,有“金呂佈銀馬超”隻說,這根據當然是來自《三國演義》,因為在演義小說裡,呂佈“頭戴三叉束發紫金冠,體掛西川紅棉百花袍”,馬超“生得面如傅粉,唇若抹朱,腰細膀寬,聲雄力猛,白袍銀鎧,手執長槍”,都是當時頭等帥哥,他們既不像雲飛兄那樣胡子拉碴,也不像希希版那樣貌似丐幫幫主。

馬超一輩子最光彩的瞬間,當然不是跟赤膊虎癡許褚大戰,也不是葭萌關單挑張飛,因為那兩次戰鬥,馬超都不算打贏瞭。馬超最威風的時刻,是攆得曹操割須棄袍——那也是曹操一生中最狼狽的一次:即使是被張繡算計,丟掉瞭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將典韋,曹操也還是全須全尾地逃掉瞭。

潼關之戰,不但曹操丟臉,就是曹營諸將,也會認為那是他們一生中最黑暗的時刻:被馬超殺得四散奔逃,丟下主公曹操被人追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於禁八九個回合戰敗,張郃二十回合後不敵,李通轉瞬之間被挑落馬下,馬超像開掛一樣,打遍曹營無敵手,所以他後來才敢跟許褚張飛單挑——這個偏居西涼一隅的小軍閥,在曹操身上找到瞭自信。

五、長沙鬥關羽,讓黃忠草雞變鳳凰

曹操對馬超的戰鬥力,是打十分的:“馬兒不死,我死無葬地。”但是劉備和關羽,對黃忠好像評價都不高,甚至黃忠陣斬夏侯淵之後,劉備還在說風涼話:“夏侯淵雖是總帥,乃一勇夫耳,安及張郃?若斬得張郃,勝斬夏侯淵十倍也。”

這也難怪劉備和關羽對黃忠有些不認可,因為在長沙大戰關羽之前,黃忠幾乎可以說是籍籍無名的,他在長沙太守韓玄面前,連親信大將都算不上,甚至可能不如管軍校尉楊齡在韓玄面前說話好使。

黃忠戰關羽,一戰成名,也開始瞭他的名將之路,如果沒有跟關羽這場勢均力敵的對決,黃忠在曹營(韓玄當時已經投降曹操,或者說歸服大漢朝廷)的地位,必然遠遠不及諸曹夏侯和五子良將,甚至也不如許褚須仲康。

就是長沙城外這一戰,改變瞭黃忠的命運,封侯拜將青史留名,也不知道是他成全瞭關羽的大義,還是關羽給瞭他成名的機會。

結語:名將在戰鬥中成長,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

三國將星如雲,屬於主公級別的公孫瓚、孫堅、孫策,都很能打,但是因為享年不永,最後都成瞭一現的曇花。

我們細看五虎上將的履歷,就會得出一個結論:名將都是在戰鬥中成長起來的,鋼鐵都是經過千錘百煉才變得無堅不摧。

名將在戰鬥中積累經驗並百戰餘生,要激發他們全部的戰鬥潛能,需要一個契機:溫酒斬華雄,是關羽的契機;三英戰呂佈,是張飛的契機;長坂坡七進七出,是趙雲的契機;潼關攆曹操,是馬超的契機;長沙鬥關羽,是黃忠的契機。

這五位三國名將把握住瞭改變自己命運的契機而沒有成為對手的墊腳石,讓我們想起瞭一段名言:蜈蚣百足,行不如蛇;雉雞兩翼,飛不及鴉。馬有千裡之行,無人力不能自往;人有凌雲之志,非時運不能自通;天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生;水不得時,風波不作。人生在世,富貴不可盡用,貧賤不可自欺,心若不欺,必然揚眉吐氣。

機遇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劉關張趙馬黃憑借自身的實力,牢牢把握住瞭改變自己命運的契機,而他們的對手如呂佈之流,卻隻能被湮沒在歷史長河之中……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