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首到底是什麼意思 武則天都幾十歲瞭為什麼還要面首伺候
還不知道:武則天的面首是什麼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最近不少的人也說瞭看瞭一些武則天相關的資料,這個武則天也挺有意思的,他有很多的面首,那麼有的人要問瞭,這個面首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武則天都幾十歲瞭還要這個面首入宮伺候呢?下面我們就著這個問題一起來分析看看!

武則天,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東)人。她14歲入宮,被選為才人,太宗死後,曾削發入閹為尼,不久被唐高宗召為昭儀。公元655年,31歲的她被立為皇後,隨後參與朝政,號為天後。公元683年唐高宗死去,其間雖然曾先後立中宗(李顯)、睿宗(李旦)為帝,而武太後臨朝聽政,實權完全操縱在她的手中。公元690年廢睿宗,自稱為神聖皇帝,改國號為周,史稱武周。公元705年武後病重,唐中宗復位,上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隨後武氏死去,享年82歲,被溢為大聖則天皇後,因而史稱武則天。
武則天在位期間,廣納面首,面首數量多達數十人。到瞭晚年,武則天還在不停的找面首入宮,而一些大臣為瞭巴結武則天,也會提武則天物色人選,甚至還有推薦自己兒子的。
武則天所納的第一個面首是薛懷義。據《舊唐書·外戚傳》記載:
“薛懷義者,京兆零縣人也,本姓馮,名小寶。以背臺貨為業,偉形神,有普力,為市於洛陽,得幸於千金公主待兒。公主知之,入宮言曰:小寶有非常材用,可以近待。因得召見,恩遇日深。則天欲隱其跡,便於出入禁中,乃度為僧。又以懷義為非士族,乃改姓薛,令與太平公主婿薛紹合族,令紹以季父事之”。
這段話的意思是,薛懷義本名叫馮小寶,是洛陽城裡一個販賣脂粉等臺貨的人物,因生意交往結識瞭不少貴族侍女,再由侍女的幫助而結識瞭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太平公主見薛懷義身體魁梧強壯,那方面能力又極強,於是引他進宮向武則天加以推薦,武則天便任命他為侍從。武則天為瞭讓薛懷義出入宮禁方便,便叫他削發為僧,又因他不是士族出身,乃賜姓薛,改名叫薛懷義。隨即讓他與太平公主的丈夫薛紹聯宗,讓薛紹稱他為叔父,這就大大抬高瞭薛懷義的地位。就這樣,薛懷義因為一技之長,從一個販夫走卒,成為女皇身邊的寵人,甚至成瞭駙馬的叔父。
從史書的記載來看,薛懷義既是武則天的面首,同是也是太平公主的情夫,可以說薛懷義是武則天與太平公主母女兩人共享的男妾,因而成瞭當時不可一世的人物。薛懷義得勢後,氣焰囂張,不知收斂,不僅大臣對他怨聲載道,連武則天也看不下去瞭,於是在武則天的授意下,由太平公主與其乳母合謀,設法將薛懷義誅殺。
武則天先後寵幸的面首除瞭薛懷義之外,尚有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及柳良賓、侯祥、沈南謬、僧惠范等多人,這些人都是以“陽道壯偉”而深得武氏寵愛。此類面首大部分是經過太平公主親身嘗試之後再推薦給武則天的。無怪乎駱賓王在《為徐敬業討武望檄》中有這樣的描寫和論述:“泊乎晚節,穢亂春宮”,“陷吾君於聚鹿”,都是指斥武氏性關系太亂之意。
鑒於歷代男皇帝有三宮六院,妃殯彩女數以千計,武則天也想極力擴大她的面首隊伍。據《舊唐書·張行成傳》記載,有一次,“天後(即武則天)令選美少年為左右供奉”,想大肆網羅男色。這時左補胭(諫官)朱敬則進諫道:
“臣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嗜欲之情,愚智皆同,腎者能節之,不使過度,則前聖格言也。陛下內寵已有薛懷義、張易之、昌宗,固應足矣。近聞上舍奉禦柳模自言子良賓潔白美須眉左監門長史侯祥雲陽道壯偉,過於薛懷義,專欲自進堪奉衰內供奉。無禮無儀,溢於朝聽。臣愚職在諫凈,不敢不奏”。
朱敬則的意思是說:內心追求嗜欲的願望不可太滿足,房室之樂不可放縱,性生活必須有所節制,情欲不節必然損傷身體。宮中所置面首為數已經不少瞭,人員不可再擴大。近來聽說柳模一再推薦自己的兒子入宮做男侍,說他兒子如何貌美雄偉,侯祥則自我吹噓地說他“陽道壯偉”,大大超過瞭薛懷義,願意入宮當內侍供奉。這些醜言穢語在宮中四處傳播,實在違禮悖德,淫穢不堪,有失朝廷體統。作為諫官,他不能不忠言直諫,希望能夠聽取自己的逆耳之言。
武則天畢竟是一位傑出的女皇帝,對朱敬則的犯顏直諫不但沒有大發雷霆之怒,恰恰相反,竟
然對他加以褒獎,說是“非卿直言,聯不知此”,並且賜給彩絹面匹。這樣,既掩蓋瞭她在宮中的醜聞,保全瞭面子,又收到瞭廣開言路的良好政治名聲。

那麼,武則天晚年為何廣納面首?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欲求不滿
武則天素來身體健康,體弱多病的唐高宗根本不能滿足他,但是唐高宗在世時,她礙於皇後身份,不能亂來,因而長期處於性抑制狀態。唐高宗死後,一切朝政大權都落在她的手中,知道無人膽敢當面非議和反對。盡管當時武則天已經59歲瞭,但是她仍大肆漁獵男色,以滿足自己的需要。
武則天甚至以此當作養生保健的重要手段。她享年82年,這在中國歷代皇帝中,其年壽之高,赫然列在第三位,僅次於清代享年89歲的乾隆皇帝和南朝享年68歲的梁武帝。武則天在68歲那年,由於新接納瞭很中意的面首,她感到無比的高興和喜悅,,是決定改變年號,將天授二年(公元692年)改為如意元年。不久她又生瞭新牙,頗有老當益壯之意,因而再次改元,又將如意元年改為長壽元年瞭。
二 挑戰男權,伸張女權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女皇帝。挑戰男權,伸張女權,也是鞏固皇位的需要。她認為,男皇帝有三宮六院,可以網羅數以千計的宮妃彩女,為什麼當女皇帝的人就不可以挑選幾個面首呢?其實,她接納的男寵前後不過幾個或十來個人,這與皇帝的三千粉黛相比,就要算是小巫見大巫瞭。
三 權謀之術,把面首當成自己權利的延伸
唐高宗李治在世時,由於體弱多病,就把批閱奏章等事情交給武則天,後來很多朝中大事也是武則天說瞭算,一時間,宮中出現“二聖”的局面。同樣,武則天到瞭晚年,終究是年事已高,於是很多朝廷事務都交給張易之、張昌宗兄弟。
在武則天的縱容下,這兩個面首肆意橫行,掌握生殺大權,連皇親國戚也隻好忍氣吞聲,無可奈何。甚至,為瞭維護面首,逼死瞭她自己的親孫子和孫女。
“中宗(李顯)為皇太子,太子男邵王重潤及女弟永泰郡主竊言二張專政。易之訴於則天,付
太子自鞠間處置,太子並自溢殺之”。

李重潤和永泰郡主是唐中宗李顯當太子時的兒子和女兒,是武則天的親孫子和親孫女兒,隻因為議論過張易之、張昌宗這兩個面首如何在宮內橫行專政之事,被張易之告發到武則天那裡,武則天便命令兒子李顯親自進行審訊和處置,李顯為瞭避禍和保全自己的太子地位,隻好迫使他的兒子和女兒自殺來解除張易之兄弟的憤恨。
大臣魏元忠和張說亦因上奏張易之兄弟的罪過而被罷官流放到邊遠地區。張易之、張昌宗這兩個面首在宮內是如何橫行霸道和作威作福的,由此可見一斑。
當然,張易之、張昌宗最後也沒有好下場。
“神龍元年(公元705元)正月,則天病甚,是月二十日,宰臣崔玄瑋、張柬之等起羽林兵迎太子,至玄武門,斬關而入,誅易之、昌宗於迎仙院,並泉首於天津橋南”。
多行不義必自斃,張易之、張昌宗這兩個惡貫滿盈的面首終於被殺頭示眾。就在這年冬季十一月武則天去世,享年8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