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死後,他手下的那些功臣為何不阻止呂後專權?
大傢好,這裡是小編,今天給大傢說說劉邦的故事,歡迎關註哦。
隻是劉邦死後,雖然即位的是他兒子劉盈,但真正掌權的人卻是呂後,按道理,劉盈管不瞭自己母親,這些大臣們應該也有足夠的實力,防止呂後擾政。
為何這些人不阻止呂後?反而呂後死瞭,他們才推翻呂後的統治。
呂後早參政
呂後並不是劉邦死後,才進行參政的,相反,劉邦還活著的時候,呂後就已經開始有自己的勢力,並對朝廷有一定的影響。
呂雉很早就嫁給瞭劉邦,而且還是下嫁,那時候劉邦隻是村裡頭的無賴,但呂雉是富貴人傢的千金。
按理說,劉邦娶瞭名門傢的女兒,應該會好好疼愛自己的妻子,但事實卻是相反。
呂雉過門後,不但要打理傢務,還得照顧劉邦的私生子劉肥,而劉邦是一個不顧傢之人,傢裡的事情基本是呂雉處理。

後來劉邦起義,當地的官府沒找到劉邦,就把呂雉和孩子給抓走,劉邦絲毫沒有營救的想法。要不是當時蕭何暗中相助,呂雉可能已經被折磨致死。
後來楚漢爭霸的時候,呂雉又被他人俘獲,而劉邦還是一樣無賴,絲毫不在乎別人的死活,後來項羽被打敗瞭,呂雉才被拯救。
漢朝建立之後,呂雉也明白劉邦這樣的男人靠不住,於是她開始組建自己的力量,畢竟那時候劉邦已經有瞭新寵戚夫人,而且還想將她的孩子劉如意立為太子,呂雉深刻知道,自己沒有實力,隻能聽天由命。
早年的經歷以及後來戚夫人的對抗,是呂雉參政的兩大原因,為瞭保障自己日後的地位,呂雉必須早有行動。
朝中勢力不均
其實並不是沒有大臣想要阻止呂後專政,隻是他們勢力並不集中。
就比如樊噲,他很早就跟隨劉邦出來闖天下,而且還在“鴻門宴”中拯救過劉邦。但他很早就歸屬於呂後這一派的,因為他的妻子,恰好的是呂雉的妹妹。
張良是漢朝的開國功臣,他對漢朝的作用,不亞於諸葛亮對於蜀國。但他早年也曾經幫助過呂雉對抗戚夫人,他的目的很明確,就是保住劉盈的太子之位,隻是他之前也沒想到,呂雉後期居然會專權。
張良算是中立人物,他並沒有明確站在呂雉一方,也沒有站在對立方。
韓信和彭越等異姓諸侯王,很多都被呂雉采用計謀殺死,他們不僅是呂雉的敵人,還是劉邦的敵人。
而張平和周勃等人確實反對呂後專政,隻是他們礙於呂後強勢,沒能阻止她。不過呂後去世,他們很快就推翻瞭呂氏集團。
漢朝雖然是傢天下,但朝中勢力錯綜復雜,當時僅有呂後才能壓制住各方勢力,也難怪她能專權。

結語
其實,呂後能在後期專政,很大原因還是劉邦允許的結果。漢朝建立之後,劉邦為瞭能更好的除掉異姓諸侯王,多次采用瞭呂後的計謀,漢初三大名將韓信,彭越和英佈,都經過呂後的迫害。
而且那時候朝中很多的大臣支持劉盈為太子,實際上也就是支持呂後,這些人或多或少成為她後期專政的爪牙。
劉邦也知道劉盈性格較為溫和,難以管理朝政,必須有親信之人為他把持,而呂後就是很好的對象。隻是劉邦沒想到,劉盈即位沒幾年就死瞭,呂後先後控制瞭兩個傀儡皇帝,直到死去,朝廷還是被她把控。
如果劉邦知道呂後在後期專政那麼嚴重,估計他自己都會十分後悔過去對呂後的縱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