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清朝最悲劇的皇帝,勤政節儉也救不瞭國

清朝最悲劇的皇帝,勤政節儉也救不瞭國

時間:2020-02-13 17:53:30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對道光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瞭詳細的文章供大傢參考。

道光是被培養出的“好皇帝”苗子

道光帝是嘉慶帝的次子,因為嘉慶帝的長子早夭,所以他是實際上的嫡長子。道光帝的爺爺,就是著名的乾隆大帝。乾隆帝活的歲數太大,八十九歲才駕崩,所以道光有的是時間跟爺爺學習,而乾隆帝也很喜歡這個孫子,著意培養他。因此,道光的童年是在皇宮內的書房度過的,接受的是最嚴酷的皇子教育,四書五經不用說瞭,滿蒙文字也要精通,騎射功夫也要一流。文能安邦,武能定國,是其最終的教育目標。為瞭教好道光,乾隆曾多次懲罰道光的師傅,給以降職、撤職甚至四十大板的處罰。在這樣近乎苛求的教育下,道光終被教育成文武全才。

有兩個故事可以看出道光登級前的表現。一是他十歲時隨乾隆帝打獵,竟然在這麼小的年紀射中一隻鹿,被乾隆皇帝賞賜黃馬褂、花翎;二是他31歲時,天理教叛亂,打進瞭紫禁城,道光臨危不亂,親手用槍射殺瞭兩名叛匪,並指揮鎮壓瞭叛軍,被他的父皇嘉慶稱贊為“忠孝兼備”。

乾隆皇帝

被乾隆和嘉慶聯手培養出的“好苗子”,在嘉慶帝駕崩後順利即位。但等待著他的卻是一個積重難返的爛攤子。所謂的乾隆盛世,其實貪官污吏橫行,和坤就是一個例子,“和坤跌倒,嘉慶吃飽”,其實乾隆年間不隻和坤一個貪官,和坤隻是一個貪官代表罷瞭。再者,鴉片煙是從乾隆年間就傳入中國瞭,到瞭嘉慶年間已經泛濫成災瞭。到瞭道光接盤時,吏治腐敗,國庫空虛,叛亂頻繁,英法侵略者虎視眈眈,早已沒有瞭康乾盛世的榮光。但道光是一個經過嚴格培養的“苗子皇帝”,於是他決心勵精圖治,復興康乾時期的盛世。

道光執政大刀闊斧改革成為“小康熙”

道光即位後第四年,新疆伊斯蘭教白山派首領張格爾發動叛亂,這次叛亂很厲害,叛軍攻占瞭喀什噶爾、英吉沙爾、葉爾羌、和田等城,又屬於伊斯蘭教,跟清人不是一條心。張格爾的兩個爺爺,在乾隆時代就跟清人不是一條心,鬧叛亂,但幹不過乾隆爺,到瞭孫子這一輩,也算為爺爺復仇。為瞭鎮壓張格爾叛亂,道光帝先後派巴彥巴圖、楊遇春、長齡、武隆阿、惠顯等大臣鎮壓叛亂,用瞭四年時間,才抓獲匪首張格爾,處以極刑;道光即位第十年第十三年,先後又有新疆、廣東、臺灣等地發動叛亂,被道光派軍鎮壓。可以說,道光帝執政的前期,是在鎮壓叛亂、穩定國傢局勢的日子中度過的。

道光帝執政的前期是在鎮壓叛亂、穩定國傢局勢的日子中度過的

除瞭鎮壓叛亂,道光帝在內政上也施行改革。因為財政緊張,道光帝帶頭節儉,穿著補丁衣服上朝。史載他“省衣減膳”,勤儉持傢,“宮中用膳,每日不得超過四碗”,“宮中歲入不得超過二十萬”。為瞭省錢,就連後宮的脂粉錢也全部省掉,皇後過生日,宮女和太監祝賀也隻吃一碗打鹵面。在他的帶動下,大臣們也紛紛節儉,但事實上大臣們隻是陽奉陰為。挺新的朝服,故意找人補幾個補丁,目的隻是討皇帝的歡心。回傢後沒有瞭監督,過個生日花費上萬兩銀子也是平常事。

為瞭增加財政收入,道光帝在清查陋規、整治吏治上也頗費瞭一番功夫。道光下詔:“箕斂盤剝之風日甚一日,而民間之儲藏概耗於官司之朘削,因此民生困極。與其私取,不如明給”、“各地督撫將所屬地區陋規逐一清查,應存者存,應革者革”,並且明令禁止河工費讓過往官員、貢生、監生染指,處分瞭一些貪污受賄的河工官員。但道光帝的改革卻隻是他個人的改革,他重用的官員,沒有商鞅、王安石、張居正那樣的改革派,而是曹振鏞、穆彰阿、奕山這樣的保守派。這註定瞭他的想法隻是流於想法,而不能落到實處。道光的改革雖收到一定成效,一度被稱為“小康熙”,也隻是後世給他抹粉罷瞭。道光帝雖不是昏君,但他隻是一個志大才空的皇帝,和明末的崇禎皇帝差不太多。

道光跟不上時代腳步註定瞭個人悲劇

道光帝的悲劇在於,他趕上瞭一個特殊的時代。在西方,這個時候正處於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發展過度的變革時期,瓦特開啟瞭蒸汽機時代,法國大革命爆發,美國憲法公佈,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殖民國土面積超過瞭蒙古帝國。當西方進入興旺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的時候,道光帝的眼光還在封建社會的帝國專制裡沾沾自喜。他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發生瞭什麼,還在以為中國是世界的中心,周圍不過是蠻夷之邦。甚至英、法聯軍打到瞭傢門口,他還不知道英國和法國的國傢在哪裡。從哪裡冒出瞭這麼厲害的洋毛子。

對於道光來說,鴉片戰爭是莫名其妙地爆發的。鴉片這個東西,是從他爺爺那時候就傳入中國,父親那一輩泛濫成災的。等到林則徐等大臣向他報告時,他才註意到瞭問題的嚴重性。於是果斷派出林則徐等大臣禁煙。公正地說,道光帝這一步,挺英明的。而林則徐虎門銷煙,也大長瞭中國人的志氣。遺憾的是,一個林則徐救不瞭中國,鴉片戰爭發生後,英軍繞過瞭林則徐的嚴密防線,關天培、陳化成等力戰殉職,而琦善、奕山等人不是英軍對手,最後的結果是清軍失敗瞭。鴉片戰爭的失敗,帶來的是喪權辱國的《中英南京條約》、《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等,中國從睡夢中的天朝大國一下子跌落到任何一個西方小國都可隨意欺侮的“東亞病夫”時代,而道光帝也從天朝上國的皇帝夢境中醒來。

鴉片戰爭失敗的原因,固然與英國的船堅炮利有關,也與清政府的財政困難有關,更與腐朽沒落的清政府統治制度有關。可惜的是,被打醒的道光帝並沒有主動向西方學習,奮發自強,而是心情抑鬱,在這一點上,他還不如他的後人光緒皇帝。光緒帝還知道變革維新呢,如果不是慈禧掣肘,或許光緒帝的戊戌變法就成功瞭呢。史載鴉片戰爭失敗後,道光帝“上退朝後,伏首於便殿階上。一日夜未嘗暫息,侍者但聞太息聲,漏下五鼓,上乎頓足長嘆”。他不是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在哀嘆聲中度過瞭最後的幾年,抑鬱而終。而在同時,西方大步跨入資本主義快速發展時代,將中國遠遠地拋在瞭後面。道光帝的節儉治國,成瞭後世傳說中的笑話。(陸棄)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