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齊名的兩大神童!方仲永後來為何不及王安石瞭?
今天小編給大傢帶來方仲永和王安石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一提到王安石這個名字,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兩個標簽:王安石變法、唐宋八大傢。王安石變法使王安石成為一個政治傢,唐宋八大傢說明王安石文學傢的身份!所以,我們要清楚,王安石首先是一個政治傢,改革傢。其次才是一個文學傢!
王安石曾做過宋神宗朝的宰相,是唐宋八大傢中官階最高的人。他的文章最大的長處就是文章立意高遠!政治傢的立意,文學傢的文采!此一點絕非其他單純文學大傢可比!

王安石
那麼,今天我們實際要說的是王安石寫過的一篇文章《傷仲永》,這篇文章的大體內容是描述天才方仲永是如何從一個“天縱奇才”一步步淪為“泯然如眾人”的經過,學習這篇文章時,我們難免為方仲永的天才平庸化的結果感到割腕痛惜,當年的初中老師當時也曾極為巧妙地將這篇文章與愛迪生的名言結合起來:“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但,筆者要說的是,方仲永的結局絕不是努力與不努力這樣簡單的原因,我們重讀《傷仲永》會發現很多細節發人深省!
01方仲永VS王安石:同歲同鄉神童

《傷仲永》
王安石與方仲永是什麼關系呢?六個字概括:同歲同鄉神童;方仲永這個人歷史上確有其人,而且幾乎與王安石同歲,《傷仲永》文中交代一個細節:
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傢,於舅傢見之,十二三矣。
宋仁宗明道年間,明道這個年號是從1032—1033。而王安石是公元1021年出生,也就是說王安石第一次見到方仲永時,王安石不是十二三歲。而此時方仲永也是十二三。所以,兩個人基本同歲!
文章《傷仲永》就說到:“金溪民方仲永”江西金溪有一個叫方仲永的百姓。而王安石的老傢什麼地方的?今江西撫州!我們看地圖就清楚,金溪是縣,撫州是市,他們都是撫州市的,兩個人還是同鄉。

方仲永
方仲永是神童:
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五歲就能提筆寫詩,那麼,當時的王安石呢?據《宋史.王安石列傳》記載:“安石自幼聰穎,酷愛讀書,過目不忘,下筆成文。”所以,兩個人又都是神童!
同歲,同鄉,小小的撫州出瞭兩個神童,王安石與方仲永!按正常心理,兩個神童之間一定是彼此慕名,有互相比較,甚至有朝一日PK一下的想法!所以,自然彼此關註,互為榜樣,共同進步!那麼,兩個人除瞭同歲,同鄉,都是神童以外,還有什麼不同呢?

咱倆還有什麼不同?
02一門八進士VS八代貧農那麼,王安石與方仲永作為同歲,同鄉的兩個天才的出身就很不同,《傷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
一句話,方仲永傢“八代”貧農!而王安石出身的傢庭背景呢?一門八進士:
王安石的叔祖王貫之,北宋真宗咸平三年登陳堯咨榜進士;
王安石的父親王益,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登蔡齊榜進士;
王安石的長兄王安仁,北宋仁宗皇祐元年登馮京榜進士;
王安石本人,北宋仁宗慶歷二年登楊寘榜進士;
王安石的四弟王安禮,北宋仁宗嘉祐六年登王俊民進士;
王安石的五弟王安國,北宋神宗熙寧元年召試賜進士及第;
王安石六弟王安上,北宋仁宗歷慶六年登賈黯榜進士;
王安石的長子王雱,北宋英宗治平四年登許世安榜進士。

差距
傢庭的差距巨大啊!
03以子求利VS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那麼,出瞭傢庭背景不同以外,王安石的父親與傷仲永的父親又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呢?
《傷仲永》: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很簡答,方仲永越來越出名瞭,很多人慕名來訪,很多人甚至花錢求詩,打算沾沾方仲永的靈秀之氣!方仲永的父親一看,眼眉都樂開瞭花,我的乖乖啊!都說養兒能防老,這兒子不就是賺錢賺名的寶貝嗎?於是,領著方仲永各處“走穴”,演出賺取出場費,不亦樂乎!

走穴演出
而王安石從小跟著父親在幹什麼呢?讀書自不用說!另外還經常跟著父親王益宦遊各地,接觸現實,體驗民間疾苦。
《王荊公年譜考略》:公自丙子以前,常隨宦遊至韶州,丙子以後,年十七至江寧。旋居喪三年。《宋史·王安石列傳》:安石議論高奇,能以辨博濟其說,果於自用,慨然有矯世變俗之志。
王益則帶著兒子王安石讀萬卷,行萬裡路,廣博見聞,厚積薄發呢!都說母親成就血脈,父親造就性格,此言不謬啊!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04結果:再來找你PK,我們已不在一個檔次!那麼,兩位神童並行發展,在不同的傢庭環境中,在不同的父母培養下,出瞭什麼結果呢?
《傷仲永》: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傢,於舅傢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傢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文中交代瞭兩次王安石來找方仲永切磋技藝的細節:
第一次是明道中,就是宋仁宗明道年間,明道這個年號是從1032—1033,大約就是在王安石十二三歲時來找過一次方仲永,此時方仲永也是十二三歲。

似曾相識:魯迅與閏土
也是慕名而來,讓方仲永作詩與其切磋,結果發現:方仲永已經名不副其實瞭!
第二次是在七年後,王安石和方仲永都已承認時,也就是王安石進士及第的前兩三年,此時,方仲永已經“泯然眾人矣”。
此時王安石已經發現,當年與自己齊名的天才方仲永跟自己已經不在一個檔次瞭!
再讀《傷仲永》,作為傢長,你能想到瞭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