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龍記》中趙敏的原型是誰?歷史上她是朱元璋的兒媳婦!
今天小編就給大傢帶來《倚天屠龍記》中趙敏的原型介紹,希望能對大傢有所幫助。
作為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其卑微的出生和幼年坎坷的經歷造就瞭他多疑嗜殺的性格。在登上權力的最高位後,為瞭加強中央集權,他廢除瞭丞相制度,並設立軍事特務機構錦衣衛,朝中大臣的一舉一動均受到監視和制約。

明初有名的大學士宋謙,也是當時明太子的老師,曾因宴請朋友受到朱元璋的盤問,宋為人向來謹慎,一一如實回答,朱元璋見其沒有欺騙自己,對他愈加信任,宋謙告老還鄉之後,朱贈與他錦緞以期望他百年之後可以穿上百歲衣。

可惜造化弄人,宋謙因為孫子宋慎卷入胡惟庸案,也被錦衣衛抓去京城,所幸有馬皇後求情,才免瞭死罪,讓其充軍茂州,此時的宋謙年事已高,加上路途艱辛,沒到達目的地就去世瞭,結局令人惋惜。可見即使是遠離朝堂之上的老臣,也逃不過朱元璋的疑心病。

佈衣出身的朱元璋深知皇權的來之不易,因幼年受官僚壓迫嚴重,因此在位時崇尚節儉,大力懲治貪官污吏,造就瞭歷史上著名的"洪武之治"。
他曾編著《鐵榜文》、《資治通訓》等書文來訓誡朝臣對自己忠誠,側面反映瞭他疑心之重。晚年為瞭給子孫後代留下一個安穩的政治局面,不惜大肆誅殺開國功臣,而誅殺的罪名幾乎都是因為圖謀不軌,歷史上有名的"胡藍之獄",前後受牽連的王公貴族不計其數,很多無辜的人成為冤魂,這些大肅殺間接導致靖難之役中朝中無人可派。
朱元璋的多疑專制不僅體現在對待這些開國功臣上,在和自己的親人傢屬相處過程中,也絲毫不會放下防備之心。比如有一次,朱遇到自己的二兒媳王氏,一時心血來潮問她天下什麼最大?王氏思索片刻回答道:"忠孝最大。"

看似不經意的一番對話,其實暗藏殺機。王氏雖為女流之輩,卻深知帝王的城府之深,如此巧妙的回答不僅逃過瞭滅頂之災,還促進瞭公公對自己的信任。
歷史上這位王氏不僅是朱元璋的兒媳,還是元末大將軍王保保的妹妹,王保保是元末著名將領,在漠北一戰中大敗明軍,而被朱元璋譽為"天下奇男子",因多次拒絕朱的招降,成為瞭明成祖一生的遺憾。
由此可見,朱元璋對這位兒媳心存芥蒂,並隨時試探,更多是因為她的哥哥。王氏盡管安分守己,在面對自己的公公時,卻依然如履薄冰,為瞭安穩度日,除瞭忠於大明,也要對朱恪守孝道,因此她回答的忠孝最大非常符合朱元璋的心境。

這位王氏作為影視劇《倚天屠龍記》中趙敏的原型(察罕帖木兒女兒),愛情並沒有那麼幸福美滿,而是一生備受冷落,加上身份特殊,被秦王朱樉幽禁,最終不幸殉葬。
朱元璋的疑心病算是歷代帝王中最嚴重的一位,有時甚至到瞭無可救藥的地步。民間傳聞朱有一次批閱奏折到深夜,貼身宮女見其勞累,便吩咐禦廚做瞭一碗熱粥給他送上,沒想到盡招致殺身之禍。這原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貼身宮女也是為瞭龍體安康,但朱元璋卻並不這麼想,他覺得自己的想法被別人洞察,也沒有吩咐廚房給自己送吃的,這無異於自作主張,無視皇權,因而這位宮女和禦廚一同被處死瞭。
筆者認為朱元璋的疑心病不僅和他幼年經歷有關,主要還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 曾經被親人背叛
朱元璋在軍營歷練的時候,起初也並不是無情之人,面對背叛他的同僚沒有過多的苛責,直到遇到他的親侄子朱正文,此時朱非常高興,對他視如己出,可天不遂人願,朱正文最終倒戈張士誠,與舅舅為敵。朱元璋心痛之餘也徹底變得冷漠無情,連至親之人都會背叛自己,更何況那些與自己一同打江山的朝臣們呢?
二、 馬皇後的離世
馬皇後是朱元璋的發妻,患難與共,朱非常的尊重他。馬皇後本身也是性格溫順,生活節儉,在位期間曾帶領公主嬪妃們紡織刺繡,既是後宮表率,又是朱元璋的賢內助,常婉言規勸朱元璋肅殺功臣的行為。因此對於馬皇後的離世,朱悲痛不已。


高處不勝寒,朱失去精神支柱變得更加孤獨和自私,內心深處覺得無人可信。疑心病也變得越來越嚴重,此後也沒有重新立皇後,可見帝後感情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