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朝帝師翁同龢是個怎麼樣的人?對清朝的政局產生瞭什麼影響?
今天小編就給大傢帶來兩朝帝師翁同龢的故事,希望能對大傢有所幫助。
十九世紀中葉以來的晚清帝國,有一個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以狀元進而入仕,先後成為統治招聘倆朝帝師不說,還把握瞭十數年的國傢財政大權,毫無疑問他對晚清政局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他就是翁同龢。
自古以來,位極人臣的官員都是非大忠即大奸,譬如連殺3個皇帝的宇文護就是大奸臣,像三個女兒獨孤天下卻依舊固守初衷的獨孤信就是大忠臣。他一個人幾乎可以影響整個政局的走向,但是晚清最終走向瞭覆滅,那翁同龢算不算奸臣呢?一個詞評價翁同龢最恰當不過,那就是大奸似忠。大奸似忠的含義就是內心最奸詐的人他的外表往往表現得像最忠厚的人。為什麼這麼說呢?

翁同龢生平
字叔平,號聲甫,江蘇人。他的一生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平步青雲、得到重用、罷官歸傢、鬱鬱而終。他是大學士翁心存的兒子,出身書香世傢。咸豐六年,先任戶部侍郎、後步步高升至軍機大臣。
在官場混得這麼開可見他的雙商都很高,而且很會為人處世,最重要的是當時他還被大多數人認為清流砥柱,要知道這可不容易,位高權重還不貪財少有。後來他成為光緒帝師,年輕的光緒更是極其倚重他,每次遇到事都問他的意見,以至於後來光緒不聽他的堅持戊戌變法的時候他很寒心,罷官回傢,鬱鬱而終。
按理說,他一朝首輔大臣就算是罷官也應該衣錦還鄉,後半生做個富貴老頭安度晚年。誰承想,他到回傢鄉時兩袖清風,過得十分清苦,論做官的道德操守他為官清廉,值得稱頌。但是光從這一點來看,就可以說他是一個好官麼?當然不是,為官要看是否無愧自己,無愧君王,無愧百姓,無愧國傢。他勉強做到瞭前面2個。

翁同龢的死敵
翁同龢有個哥哥叫翁同書,這是個熱血青年,在太平天國戰爭中他義無反顧稱贊太平軍,導致曾國藩、李鴻章彈劾他通敵叛國,這是殺頭之罪。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因這件事翁同龢被貶,雖然之後又成為軍機大臣,但心氣高的他從此就決定一輩子和李鴻章為仇敵,要處給李鴻章穿小鞋。
洋務運動時李鴻章主張的訓練海軍、開鐵道、改變科舉制度的八股制學習一下西方,處處遭到當時在戶部的翁同龢的反對和牽制,而且守舊派對他議論紛紛,多有誹謗,所以李鴻章最終也沒能貫徹執行他的想法。
中日甲午海戰,李鴻章、丁汝昌被罵瞭個狗血噴頭,但是他們也是有苦衷。沒有充足物資的支持和先進的思想其實直接導致瞭甲午戰爭的戰敗。

為什麼沒有物資呢?明面上北洋水師每年可是五百萬兩軍費啊,被主戰派的翁同龢扣押拿去給慈禧拿去過70大壽瞭,他就是想讓李鴻章死,所以他也是甲午之恥的始作俑者之一,從這方面看就算是個奸臣無疑瞭。他確實因個人仇怨,給整個國傢帶來瞭不可估量的損失,也間接給本就水深火熱的百姓增加瞭負擔。
不論古今,當官都要知道忠奸明言辯,百姓才是頭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