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乾隆一繼位就殺掉曾靜,背後原因是什麼?

乾隆一繼位就殺掉曾靜,背後原因是什麼?

時間:2020-02-14 16:56:02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大傢好,這裡是小編,今天給大傢說說曾靜的故事,歡迎關註哦。

乾隆不喜歡他爹,和這個曾靜,其實有很大的關系。

雍正這個人,細細一想還是蠻悲劇的。九龍奪嫡到底有多亂,他心裡很明白,親兄弟折騰成這樣,不僅對後代影響不好,還讓當時的漢族文人看瞭笑話。

為瞭避免後代子孫也瞎折騰,雍正隻好弄瞭個“秘密立儲”制度。但是怎麼堵住漢族文人的嘴,就十分頭疼瞭。要想踏踏實實過日子,就必須讓那些文人閉嘴,別整天嘮叨什麼“華夷之分”。

但問題在於,九龍奪嫡的後遺癥——那些關於雍正“得位不正”的傳言,還是四處流傳瞭。對於一般老百姓來說,也就是沒事偷摸八卦一下,第二天該種地還要種地。但是對於努力“反清復明”的組織來說,這可就是最好的宣傳口號瞭。

曾靜,本來隻是湖南永興縣的一個教書先生,自己比雍正小一歲,本來也想通過科舉光耀門楣。可是水平不行,屢試不中,隻能回老傢開瞭個小私塾,教書唄。這麼看的話,曾靜也不是一開始就有反清思想,就像太平天國的洪秀全一樣,一開始都指望著考科舉走仕途的——因為考不上,隻能另尋出路。自然,也從心裡開始討厭朝廷。

不過說實話,像曾靜這樣的讀書人,太多瞭,有反清思想的讀書人,到處都是。

一般人也就是聊天閑扯的時候,低聲罵幾句;膽子大一些的,作詩寫文的時候,偷摸地諷刺幾句;更誇張一些的,就傳抄一些朝廷“禁書”。

其實曾靜一開始,也僅僅是看看“禁書”,罵罵咧咧而已。他看的是呂留良的書,裡面有不少反清復明的思想。曾靜這個人比較單純沖動,滿腦子讀書人的熱情澎湃。他覺得讀書不過癮,還專門去拜訪呂留良,希望交個朋友。

結果,人傢呂留良已經去世瞭。呂留良的傢人就送給瞭他一些書,喜歡就拿回去好好看吧。然而,曾靜還不滿意,和呂留良的弟子開始深入交流,時不時寫詩罵罵“夷狄”。

就算這樣,也沒啥大事兒,窮鄉僻壤的教書先生,能掀起多大的風浪?以曾靜的脾氣,估計早就在授徒的時候,掰扯瞭不少反清復明的事情。極有可能地方官都聽說過,隻不過不想和他一般見識。

然而,曾靜聽說瞭關於雍正“得位不正”的傳言,忽然激動起來瞭。

他開始用道聽途說的八卦素材,寫文章罵雍正。罵就罵唄,他還異想天開的想要“造反”。對的,他想造反,但是手裡沒兵。因為聽說川陜總督嶽鐘琪被朝廷懷疑,不受重用,於是曾靜天真的認為,可以策反嶽鐘琪。

他就這麼寫瞭信,讓弟子給嶽鐘琪送過去瞭。

嶽鐘琪看到信,都驚呆瞭!這窮鄉僻壤的教書先生,還能有這種操作?是誰給你的勇氣這樣找死?嶽鐘琪轉手就把信遞給瞭雍正。

我們前面說瞭,雍正正為瞭“得位不正”的謠言傷腦筋呢,這就冒出來一個教書先生找麻煩。

心煩意亂的雍正立馬想到:一個小小的教書先生都質疑我,都敢造反,那不就意味著,民間充滿瞭這種謠言八卦?

所以,曾靜就被押到瞭京城,開始審訊。當然,具體什麼情況不知道,但沒咋出過遠門的曾靜,迅速就深刻認識到瞭自己的錯誤,保證以後不會再犯瞭。

雍正本來就不是針對曾靜,就想借著這個事情,說說自己的想法,於是整瞭本《大義覺迷錄》,針對民間流傳的謠言,一一辟謠。

為瞭顯示自己的寬宏大量,還把曾靜給放瞭。

雍正沒想到,大多數的讀書人,根本不在乎“華夷之分”、“得位不正”,要不然幹嘛擠破腦袋考科舉?

恰恰是雍正一解釋,大傢紛紛來看熱鬧瞭。《大義覺迷錄》中的宮廷醜事,被雍正自己抖摟出來瞭。所以,曾靜就是個無足輕重的人,你要麼不理他,要麼直接砍瞭他。

乾隆上臺之後,立馬把曾靜拉過來砍瞭,把《大義覺迷錄》都封禁瞭。他一定覺得自己親爹腦子不太正常,自己傢裡的事兒,憑啥都說給別人聽?不聽話就砍瞭,多簡單。

也就是說,乾隆殺掉曾靜的原因很簡單,說出來大傢別不相信。

乾隆和雍正的矛盾就在這,雍正一直想著說服漢族文人,讓他們認同滿清的統治,所以這麼對待曾靜。但是乾隆看明白瞭,除非你給人傢個個封官,不然總會有罵你的,沒必要心慈手軟。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