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蔣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蔣濟為什麼在演義中被黑
還不知道:蔣濟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蔣濟是三國時期曹魏重臣,也是經歷瞭曹操、曹丕、曹睿和曹芳的四代老臣。蔣濟早年被曹操視為心腹,幫助曹操出過很多計謀,所以深受曹操重用。此後也和其他君王相處的比較融洽,並沒有出現失寵或者棄用的情況。但在《三國演義》中,蔣濟的形象就有些被黑過頭瞭,很多是他的功勞都成瞭別人的功勞,自己還被周瑜各種戲耍。那歷史上真實的蔣濟究竟是個怎樣的人呢?

蔣幹是東漢末年著名的謀士,以能言善辯著稱,但是在《三國演義》,蔣幹刻被畫成瞭被周瑜所愚弄的小醜形象,那麼在歷史上,蔣幹真的愚不可及,還是羅貫中對蔣幹的抹黑呢?
蔣幹說周瑜?
在《三國演義》中,蔣幹自幼與周瑜同窗,赤壁之戰之時,蔣幹奉命出使周瑜,意圖勸說周瑜投降曹操,周瑜一旦投降曹操,孫權失去瞭最重要的武將代表人物,加上張昭等文臣集團主張投降曹操,也就隻能不戰而降瞭,因此,此行意義重大。如果蔣幹成功勸降周瑜,意味著曹操能夠兵不血刃奪取江東,就這樣,蔣幹身負勸降周瑜的重任,去瞭江東。
在正史上,並未記載蔣幹與周瑜的關系,蔣幹遊說周瑜也不是毛遂自薦,曹操讓蔣幹去遊說周瑜並非因為蔣幹與周瑜是同窗,而是因為肯定蔣幹自身的口才主動命令他去遊說周瑜的。
初太祖聞周瑜年少有美才,謂可遊說動也,乃密下揚州,遣幹往見瑜。幹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江表傳

蔣幹見到周瑜以後,正史記載與演義差不多。周瑜隻是和蔣幹敘舊,並沒有談論軍事,區別在於,演義中的蔣幹比起歷史上的蔣幹,就顯得驚慌失措多瞭,甚至毫無風度、氣急敗壞。歷史上的蔣幹鎮定自若,在周瑜主動質疑蔣幹此行的目的之時,從容應對:
乃佈衣葛巾,自讬私行詣瑜。瑜出迎之,立謂幹曰:“子翼良苦,遠涉江湖為曹氏作說客邪?”幹曰:“吾與足下州裡,中間別隔,遙聞芳烈,故來敘闊,並觀雅規,而雲說客,無乃逆詐乎?——江表傳
三天以後,周瑜帶著蔣幹去觀看軍營,並且表達瞭他誓死追隨孫權的決心,蔣幹見周瑜不會被說動,便放棄瞭遊說周瑜的想法,全程一言不發,蔣幹回去見曹操,稱贊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間”,而《三國演義》中,虛構瞭蔣幹面如土色的表現。

蔣幹盜書?
《三國演義》之所以通過這些細節描寫,將有名士風度的蔣幹寫成跳梁小醜的形象。是為瞭引出接下來蔣幹坑曹操的劇情。(實際上正史中蔣幹見周瑜堅決抗曹便放棄遊說回去瞭,根本沒有之後的情節。)
在《三國演義》中,周瑜設宴招待蔣幹,假裝喝醉,然後蔣幹乘機盜取“蔡瑁、張允給周瑜的密信”,當天夜裡,蔣幹又聽見士兵與周瑜的對話“張、蔡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蔣幹以為得到瞭瞭不得的情報,連夜逃會曹營,蔣幹將書信的內容以及小兵與周瑜對話告訴曹操,曹操勃然大怒,不聽二人解釋,斬首蔡瑁、張允,剛剛斬殺二人,曹操才意識到自己中計。蔡瑁後來歷任從事中郎、司馬、長水校尉等職務,還被封瞭侯,就這樣被羅貫中寫死瞭。
但是歷史上,並沒有這個情節,蔣幹可是被羅貫中黑慘瞭。

連環計?
蔣幹第二次坑曹操,是為曹操請來瞭鳳雛龐統,然後龐統為曹操設“連環計”,解決北方將士不習水性的暈船問題,說服曹操鐵鎖連船,暈船問題的確是解決瞭,但是卻留下瞭更大的隱患,最終周瑜火攻曹操,曹操水軍,因為船連在一起,無法脫離火海,被燒得全軍覆沒。然而在歷史上,蔣幹沒有第二次找周瑜,龐統也並沒有去見曹操,至於鐵鎖連環,是曹操自己的決定,與龐統無關。
所以說,《三國演義》有些記載並不準確,隻是可惜蔣幹,被黑得真悲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