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揭秘:為什麼明朝歷代皇後大多都出身平凡?

揭秘:為什麼明朝歷代皇後大多都出身平凡?

時間:2020-02-19 14:22:46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就給大傢帶來明朝的故事,希望能對大傢有所幫助。

一般情況下的皇後都是娘傢實力雄厚,皇帝也是為瞭鞏固自己的地位才會選有實力的官宦人傢的女兒進宮,說簡單點就是找一個對自己有利的人當皇後,比如清初的皇帝,一般都會選蒙古的女子為妃,目的很明瞭,就是在拉攏蒙古的勢力,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孝莊當初為康熙選的赫舍裡皇後,就是在籠絡索尼一黨的勢力,一起打敗瞭當時的惡人鰲拜。

歷史上有一個與其它朝代都不一樣的朝代,這個朝代的皇後,不是達官貴人傢的小姐,多數都是出身平凡的平民,這個朝代就是曾經擁有276年歷史的“明朝”。

歷史上的朱元璋和馬皇後,可謂是一對非常有名的草根帝後瞭,馬皇後的出身很平凡,她本是郭子興收養的義女,像郭子興這個的傢庭,出身一般,也不是什麼達官貴人。

我們再來說說明宣宗的兩任皇後,她們的也都是出生在平凡的傢庭,第一任皇後:胡皇後是出生在低級的軍官傢庭,第二位孫皇後的父親則是一個小縣城的一名小小的主簿。再就是嘉靖的陳皇後,她也是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傢庭,唯一值得說的就是她的父親是當地的一位秀才。還有崇禎的周皇後,更是出生在普通百姓傢,其父親是一位看相的算命先生。

當時明朝還有許多皇後出生很平凡,按理說,皇後是除瞭皇上以外可以統領後宮的人,本應該地位就高,出身也應該要高才對的,可是為什麼明朝的眾多皇後都出身一般呢?

這其實都是當初朱元璋定下的一條祖訓,當初朱元璋當瞭皇帝之後,特地修撰瞭《女訓》,這是當時為管理宮中的妃子而特意修的,當中又一條規定明確的說瞭:“凡天子親王之後、妃、宮嬪,慎選良傢女為之,進者弗受,故妃、後多采之民間。”

那麼朱元璋當時為何要定下這樣的祖訓呢 ?

那是因為朱元璋他本身就是一個出生在普通傢庭的孩子,他白手起傢,其中的艱辛恐怕別人是體會不到的,就憑這一點,他就不允許別人對門第有偏見,不可以看不起普通人傢,朱元璋當時與他的馬皇後感情特別好,他堅定的認為一個女子隻要賢德,出生不重要,因此他的定下的《女訓》中便有瞭“慎選良傢女”。

其實朱元璋當時能這麼規定是有原因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為瞭防止“外戚幹政”,在古代歷史中,外戚幹政事件的發生很是普遍,而最常見的結果就是導致整個朝代由盛轉衰,當時作為開國皇帝的朱元璋,外戚幹政的事情他肯定要防 的,畢竟誰都不想直接一手打下的江山落到別人手裡,沒有哪一個皇帝不想自己的朝代永久的統治下去。

這一點不僅僅是朱元璋能想到,自古以來,各朝各代的皇帝都想盡瞭辦法避免此事發生,很多皇帝為瞭避免此事,不惜一切代價。武漢帝為瞭防止“子少母壯”,外戚幹政更是用殘忍的手段殺死瞭鉤弋夫人,不得不說,外戚幹政真的是當時眾多皇帝,懼怕發生的事,不得不防。

等到瞭朱元璋這一朝代,他早已經深知外戚幹政事件的嚴重性,這個對他的威脅有多嚴重,為瞭把這種事情扼殺在搖籃裡,他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事情,那就是不要娘傢勢力強大的妃子,那麼最好的辦法 就是在平民中選妃子當皇後,這樣一來就避免掉很多麻煩。

出身平凡的皇後能和出身於達官貴人傢的皇後一樣嗎?

相信很多人都有一個想法,那就是覺得名門望族或是官宦人傢的大小姐,從小就是在優越的環境中長大的,接受的教育也要比普通人傢的子女要好都很多,在禮法方面更是見的多懂得多,而出生在普通傢庭的女子是否能像大傢閨秀傢的女子那樣懂禮儀,有涵養呢?

其實雖然明朝的大多數皇後都是出生在普通傢庭,但是能被選中進宮,那都是經過層層篩選出來的,無論是從容貌上還是在禮儀舉止品行上,都是相當好的,在篩選的過程中不能有半點馬虎,最終能被選中的人一定是很優秀的那個, 一點都不比大傢閨秀差,而並非隨便一個普通傢庭出生的女子就可以被選中。

其實明朝還有一位特殊的皇後,她並不是和其他皇後一樣出身普通傢庭,她是明成祖朱棣的徐皇後,徐皇後的父親是徐達,洪武年間曾任職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兼太子少傅,還被封為魏國公。

在當時這樣的出身已經是極高瞭,其實按照朱元璋的留下的祖訓,徐氏是不可以當皇後的。隻是徐氏在嫁給朱棣時,他還不是皇帝,當時的他隻是燕王,而當時的太子是朱標,大傢都知道朱棣不會是皇帝。徐氏更不可能成為皇後,當時讓徐氏給朱棣當妃子,隻不過是給朱棣找個媳婦而已,並沒想太多。

隻不過誰都沒有想到。最終朱棣謀反,從自己的親侄兒手中奪取瞭皇位,就這樣原本不可能成為皇後的徐氏,成立唯一一個不是平民出身的皇後。

不過徐皇後十分賢德,根本不會幹預朝政,她始終默默支持丈夫的事業。不僅讓朱棣對她又愛又敬,也贏得天下人的尊重,成為明朝又一代賢後。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