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五皇子為何是孝莊撫養大的?那他為什麼沒參與奪嫡?
今天小編就給大傢帶來康熙的故事,希望能對大傢有所幫助。
康熙的皇子很多,龍椅卻隻有一把,奪嫡成功的概率不大,失足的可能不小。作為皇子,隻要不捅出簍子,在身份待遇上一般都不差。康熙的皇子裡面,就有人看得非常透徹,奪嫡是趟渾水,不如退一步,平平安安地當個富貴王爺,五阿哥便是其中之一。
五阿哥名叫胤祺,是很受康熙寵愛的宜妃所生,同母弟弟就是八爺黨的骨幹胤禟。
胤祺從小由孝莊太後和孝惠章皇後撫養,這是連皇太子胤礽都得不到的特殊待遇。
在康熙朝,皇子的出生以及撫養人對於皇子的地位至關重要。
胤禩奪嫡失敗,很大原因是受低微的出生導致。胤禛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從小就由佟傢的孝懿仁皇後撫養。

孝懿仁皇後自己沒有兒子,就將胤禛當親兒子對待,讓他在康熙面前加瞭很多印象分。在胤禛繼位中,起到關鍵作用的隆科多,就是這位皇後的親弟弟。
胤祺能被康熙的祖母撫養,這簡直就是天大的面子。很自然,康熙對胤祺也會高看,每次出征都將他帶在身邊,讓他18歲就能獨掌正黃旗大營。他若想奪嫡,起碼在身份上比其他阿哥更有競爭力。
然而康熙對胤祺的評價是“心性甚善,為人淳厚”。這句話是康熙對胤祺人格的肯定,說他是個老實人,也是間接宣告不會傳位於他。
善良的老實人隻能當王爺,當不瞭皇帝。單位表彰員工時,老實人隻能拿好評和優秀員工獎,升職的大多是“奸詐”員工。皇帝要懂得帝王心術,要用權謀駕馭群臣和王公,善良敦厚的胤祺不適合。
胤祺受太後熏陶,也會有自知之明的智慧,面對康熙的評語,他是聽得出弦外之音的。
有一次征戰時,胤祺的臉被敵方的軍箭劃傷,嚴重破相,形象受到很大影響。
《雍正王朝》中,孫嘉誠本該是探花,結果因形象有礙觀瞻而被降低名次,這個事件雖是作者虛構的,但是很符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在大清的皇宮中,明裡暗裡都會以貌取人,不太可能選一個“其貌不揚”的皇子當皇帝。
胤祺的親弟弟已經深度參與瞭奪嫡之爭,如果他再攪和進去,隻會讓競爭更加激烈、局面變得更加復雜。
康熙已經被奪嫡搞得焦頭爛額,如果看到胤祺跳進來,對他的好評就可能變成差評。皇帝的評語直接決定瞭一個人的前途,胤祺好不容易樹立起的良好口碑經不起奪嫡失誤的風險。萬一自己和胤禟都敗瞭,宜妃這一支就全完瞭。

胤祺有奪嫡的身份優勢卻無奪嫡的意願以及手腕,遠離瞭奪嫡之爭,反而受到命運的眷顧,康熙不僅對他印象良好還賜他親王爵位,到瞭雍正朝胤祺也能得以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