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來遊牧民族問題一直困擾中原王朝 清朝是怎麼用三招搞定的
很多人都不瞭解清朝和遊牧民族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眾所周知,中原王朝千年以來一直都飽受北方遊牧民族的侵襲,為此從秦朝開始就修築瞭長城,一直延續到明朝還在不斷的完善長城,可卻始終都無法解決這個威脅。而明朝之後的清朝,卻徹底搞定瞭,他們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其實說來也有特定的歷史原因,因為清朝有自身的優勢,那就是他們的出身,是女真族,跟蒙古遊牧民族一樣,都是馬背上的民族,所以他們是最瞭解北方遊牧民族的,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解決起來自然就簡單瞭。
於是乎,在清朝建立之前的努爾哈赤時代,他們就先通過手段解決瞭部分威脅。
當時的明朝跟蒙古族相處雖說不是很融洽,但也相安無事,可滿洲女真的崛起卻讓雙方都起瞭警惕之心,所以這兩方勢力對努爾哈赤都是敵對的。

要不說都是遊牧民族呢,彼此還是有相通,努爾哈赤很快就想到瞭解決辦法。一方面不斷對蒙古部分的部落進行征討,另一方面又不斷跟另一部分的部落進行聯姻,以得到他們的支持。所以到瞭皇太極時期,他們就徹底擊敗瞭漠南蒙古察哈爾林丹汗,終於征服瞭漠南蒙古。
這個漠南的蒙古部落,其實就在中原王朝的邊上,威脅很大。征服他們之後下一步咋整呢?要不說是努爾哈赤呢,他搞瞭個滿八旗制度,在征服他們的過程中不斷地從蒙古各部落吸收優秀的人才入選八旗軍,就成瞭後來的蒙八旗。如此一來,蒙古就越來越虛弱,再也沒啥威脅瞭。
這就是典型的同化政策,此乃第一招,徹底解決瞭蒙古現在的戰鬥力問題。

緊接著第二招來瞭,此招主要是扼殺蒙古族未來的威脅,主要體現在管理上。
遊牧民族有個特點,那就是居無定所,哪裡水草肥沃就在哪裡安傢,為此清朝又搞瞭個盟旗制度,就是把蒙古地區進行瞭劃分,然後把各個部落安置在不同的地區,並且規定各部落隻能在自己的區域內遊牧,不得去其他區域。
如此一來,草原民族再想很快聚起來形成勢力的可能性就幾乎為零瞭。

第三招就有點狠瞭,所謂的“絕育政策”,這就從根本上杜絕瞭蒙古的反抗。
當時蒙古族和滿族因為信仰不同,關系實際上還是很惡劣的。滿族信仰的是薩滿教,而蒙古族信仰的則是喇嘛教,清朝占領中原之後,其統治者做瞭個非常明智的選擇,開始大力推動喇嘛教的信仰,同時還規定蒙古每個傢庭隻能允許一人留在傢中,其他人必須喇嘛教出傢,當然是有好處的,可以免除賦稅。
此招一出,蒙古人口越來越少,到瞭清朝末年,蒙古人口從當初的500多萬直接銳減到不足50萬,這麼點人,如何反抗?
以上就是清朝對付北方遊民民族的三招,不可謂不妙。當然瞭,這隻是內因,從外因來說,當時的蒙古其實也不具備威脅中原的實力瞭。

一來,清朝崛起時的蒙古早已不是成吉思汗時期的蒙古瞭,而是變成瞭四分五裂的各部落,以這樣的狀態對抗清朝,無異於以卵擊石。
二來就是技術上的領先。以前中原王朝搞不定遊牧民族,無非就是他們的騎兵很厲害,而反觀中原王朝,多是步兵,以防禦為主。可到明清時期就不一樣瞭,當時火藥開始運用到戰場上瞭,尤其是清朝的紅衣大炮,可以說一句解決瞭蒙古鐵騎在戰場上的優勢,從技術上全面碾壓他們。
再加上清朝入主中原後對蒙古的管理又規定長城是蒙漢的天塹,不管是技術還是文化,全面的封鎖,禁止流入蒙古。如此一來,蒙古族的優勢既然就越來越弱瞭。

但清朝萬萬沒想到,自己當年用技術碾壓蒙古,一舉掃除瞭威脅,百年後自己卻遭到瞭同樣的待遇,在技術上遭到瞭西方列強的碾壓,從而造就瞭一個百年的黑暗動蕩時代。
對此,各位小夥伴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