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東漢末年漢室宗親占據半壁江山 為何匡扶漢室會交給一個弱勢的劉備

東漢末年漢室宗親占據半壁江山 為何匡扶漢室會交給一個弱勢的劉備

時間:2020-02-20 18:19:08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很多人都不瞭解漢室宗親靠劉備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漢末諸侯中,漢室宗親其實占瞭半壁江山,而且每一個的皇室血統都比所謂的“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後也”的劉備要更純正。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可是勢力最強大的並非曹操、袁紹、呂佈等人,反而是這些漢室宗親。這些人中間隨便一個的實力都要遠遠強於我們熟悉的各路諸侯,可是最終結果確是“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漢室宗親中,除瞭劉焉、劉備以外,都毫無進取心,就這樣看著別的勢力做大做強。劉焉最先提出州牧制度,在劉焉的建議下,漢靈帝任命瞭大量親族作為掌握一州軍政大權的州牧,例如幽州劉虞,揚州劉繇,兗州劉岱,益州劉焉,荊州劉表,這5方諸侯,任何一個實力都遠遠強於劉備,可是卻無法挽留傾頹的漢室,真是一個比一個窩囊廢。

益州劉焉、劉璋

劉焉其實能力還是很強的,而且很有野心,一開始就知道如今朝綱混亂、王室衰微,必定天下大亂,於是提出州牧制,表面上是為瞭漢室,實際上是為瞭割據一方。劉焉一開始是交州牧,後來聽說益州有天子之氣,於是請求朝廷改任其為益州牧,劉焉擔任益州牧以後,馬上派遣張魯進攻漢中太守蘇固,可見劉焉此時已經野心勃勃,想要取代漢室,自己當皇帝瞭。可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張魯也是個有野心的,他占據漢中以後,居然斬殺漢使,脫離劉焉,劉焉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以賊臣張魯隔斷交通為理由,斷絕瞭與漢朝廷的聯系,割據一州,做他的益州王去瞭,諸侯討伐董卓之時,劉焉也拒絕出兵,完全沒有把漢室當成自己人瞭,甚至一度準備稱帝,隻不過是被劉表舉報瞭才作罷。

但是他兒子就有點廢物瞭,劉璋占據著“沃野千裡,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的益州,居然連一個漢中張魯都搞不定,還傻乎乎的引狼入室,請劉備入川,而且他還不知道任用賢人,像法正這種天下奇才居然沒有得到重用,也難怪諸葛亮說:“智能之士思得明君”瞭。他不僅拒絕瞭鄭度的正確計策,反而將他罷免,最後成都守軍依然有數萬的情況下,居然直接放棄抵抗投降劉備。不過諸葛亮說他“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純粹是瞎說瞭,劉璋就是太知存恤瞭,不忍心傷害益州百姓,才拒絕鄭度的計策,才選擇投降的。

揚州劉繇

這位能力不錯,但是運氣不好,碰上瞭袁術,袁術霸占淮南,就是不給他過淮南就任,劉繇初期沒有真正的地盤,不是袁術的對手,隻好繞入進去江東。可惜的是,好不容易稍微發展起瞭自己的勢力,又被孫策給滅瞭。不過諸葛亮後出師表中有提到:“劉繇、王朗,各據州郡,論安言計,動引聖人;群疑滿腹,眾難塞胸;今歲不戰,明年不征,使孫策坐大,遂並江東,此臣之未解二也。”也就是說,劉繇根本也是沒有進取之心,看著孫策漸漸做大也無動於衷,沒有把孫策扼殺在萌芽之中,這才被滅的,所以這位也是很窩囊的。

幽州劉虞

劉虞深得民心,愛民如子,還差點被袁紹擁立為帝,奈何遇上瞭與之意見相左的公孫瓚,劉虞是和平主義者,主張和異族和平相處,公孫瓚主張鐵血政策鎮壓異族,劉虞後來被公孫瓚所殺,也是可惜瞭。最後公孫瓚也敗亡瞭,便宜瞭袁紹。

荊州劉表、劉琮

劉表此人依然是“守成有餘,進取不足”。荊州帶甲十萬,居然不用來進取中原,隻用來守傢,居然不在曹操和袁紹官渡之戰的時候,居然沒有趁機進取中原,實在是很可惜呀。劉表至少還能守住荊州,劉琮就更廢物瞭,曹操南下,直接投降瞭,真是十萬大軍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所以漢室復興的希望,隻能給瞭一無所有的劉備瞭。

參考文獻:

《三國志》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