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退位後還被喊萬歲怎麼處理?歷史是怎麼評價溥儀的?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歷史怎麼評價溥儀?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在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滅亡之後,都會有很多仍舊懷念那個時代的人,他們或多或少都保留著過去的影子。比如清朝滅亡之後,其實還是有很多曾經在皇宮裡,或者在王府裡工作過的人們,還是很懷念自己的過去的。溥儀在退位之後,曾經去看望過一個老太監,而這個老太監見到溥儀之後直接叫他萬歲爺,這時候的溥儀是如何回應的呢?

1.溥儀如何回應老太監
在1959年,溥儀經過10年的改造之後,終於被特赦瞭,終於成瞭一名自由的公民,回到北京之後,溥儀也特別想念他的老朋友。溥儀在三歲的時候就進瞭皇宮成為皇帝,在童年的時期是在太監的陪護之下長大的,因此溥儀非常想去看望那些還在世的老太監。
經過多方打聽,溥儀才知道這些老太監住在北海公園的萬壽街興隆寺裡,其實就是太監的養老院,沒錢置辦房產的老太監們大多數住在這裡。溥儀知道瞭這件事情之後就去拜訪他們,然而這些太監們看到皇帝,看到溥儀非常的激動,於是高聲的呼喊萬歲爺,這下讓溥儀非常的驚訝,畢竟自己當瞭這麼多年的戰犯,已經沒有人這麼喊過他瞭,而現在太監高聲呼喊也讓他恍如隔世,無比的尷尬。
溥儀立刻就對太監說,這可使不得,現在不興那一套瞭,我已經不是皇帝,而是一名普通的公民瞭,下次叫我同志就行瞭。有的老太監還是非常的激動的。畢竟在他們的眼中溥儀就是他們的萬歲爺,所以說溥儀讓他們改口,他們也是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怎麼扶也不肯起來,後來溥儀還經常看望他們,但也立下的規矩,應該叫他同志。
既然溥儀開口的這些老人也很配合,見到溥儀之後就稱他為同志們,但是也總不能見到一個人,就叮囑一下,後來他調到北京植物園工作經常坐公交車,這個時候隻要有人認出溥儀來,還是經常會山呼萬歲的,剛開始溥儀還要解釋,後來幹脆直接走開瞭,溥儀還是非常的識趣,畢竟大清已經亡瞭半個世紀瞭。萬歲爺的確已經過時瞭,不應該再叫瞭。
溥儀現在想要做的就是過一個普通人的生活,1962年4月30日,溥儀和護士李淑賢結婚瞭,在1967年的10月17日,因為得瞭尿毒癥,醫治無效,溥儀在北京去世瞭,享年61歲,在生命中的最後幾年中,他過得還算平淡,實現瞭自己的心願,安安靜靜的走過瞭生命中的最後幾年。

2.溥儀患病去世
1967年,溥儀因患尿毒癥病倒。周恩來總理聞訊後指示將他安排到首都醫院進行中西醫會診。在病情最危急時,周總理又指派蒲輔周去給他看病,並轉達周總理對他的問候,後因醫治無效,於1967年10月17日凌晨2時30分去世。溥儀的遺體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有關法規火化,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1995年,他的遺孀李淑賢將他的骨灰葬於北京西南120千米的河北省易縣華龍皇傢陵園,溥儀墓在清西陵附近。
長期以來,人們對中國的末代皇帝溥儀的稱呼都是宣統帝或者清廢帝、末代皇帝、遜帝等,因為他沒有廟號和謚號,他去世時是平民身份,所以沒有謚號。但愛新覺羅傢族在臺灣的後裔於1967年給溥儀上瞭廟號“憲宗”和謚號“配天同運法古紹統粹文敬孚寬睿正穆體仁立孝襄皇帝”。但溥儀所謂的謚號,廟號並不算是正式的謚號、廟號,這個廟號和謚號是傢族內定的,未獲國民認可。

3.人物評價
史書評價
《清史稿》:帝沖齡嗣服,監國攝政,軍國機務,悉由處分,大事並白太後取進止。大變既起,遽謝政權,天下為公,永存優待,遂開千古未有之奇。虞賓在位,文物猶新。是非論定,修史者每難之。然孔子作春秋,筆則筆,削則削。所見之世且詳於所聞,一朝掌故,烏可從闕。儻亦為天下後世所共鑒歟?
歷代評價
李淑賢:溥儀當過皇帝,而我卻是個普通護士,然而我們真誠相愛,無論是溥儀所在的全國政協,還是我所在的醫院,人們都知道溥儀對我特別好。
李茂傑:所謂‘滿洲國是王道樂土’根本就是日本人制造出來的謊言。溥儀則在謊言中自欺欺人地繼續著他的皇帝夢。溥儀登基用過的大殿,那局促的空間正是溥儀有如籠中鳥一般生活的寫照。
毛澤東:邇者李守信卓什海向綏進迫,德王不啻溥儀,蒙古傀儡國之出演,咄咄逼人。日本帝國主義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周恩來:你當皇帝的時候才兩三歲,那時的事不能讓你負責。但在偽滿時代,你是要負責的。
喻大華:無疑,末代皇帝溥儀是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是人類歷史上擁有非凡經歷和傳奇命運的特殊人物,然而,他身為皇帝卻沒有掌握過一天國傢政權;長期處於政治漩渦中卻未發揮關鍵的作用。
閻崇年:宣統沖齡登極,成為大清末帝。中國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稱皇帝以降,到1912年宣統皇帝退位,歷經2132年,溥儀不僅是清朝最後一位皇帝,而且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溥儀退位,既是大清皇朝的終結,又是中華帝制的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