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曹操胸有大志,為何到死都沒有稱帝?

曹操胸有大志,為何到死都沒有稱帝?

時間:2020-02-20 18:30:29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曹操為何沒有稱帝?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若天命在我,我為周文王。這或許是曹操對自己一生最重要的詮釋。這個若字代表著無限的不確定性,曹操本人不確定,天下群雄也不確定。

周文王姬昌,是周武王姬發的父親。周武王在周文王的基礎上,建立瞭周王朝,所以說周文王是周王朝的實際建立者,隻不過他沒有稱天子。

曹操的意思很顯然,如果真的應該老曹傢做天下的話,那麼他寧可做一個創業打天下之人,將建立帝國的事情,交給自己的兒子。既然曹操完全有能力稱帝,為什麼他不稱帝呢?

01曹操對自己的要求比較高,不統一天下,不配稱帝。

多少人不理解曹操,其實從他觀滄海的那首詩裡,我們就能看得出,曹操是一個胸懷大志的英雄。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認為自己雖然歲數大瞭,可是還是需要繼續奮鬥。

他已經創造瞭如此大的功績,完成瞭北方大一統的局面,為什麼還要這麼努力呢?因為他的志向跟我們不同,我們吃飽穿暖就是幸福生活,他的志向是要一統天下。

十一月,魯自巴中將其馀眾降。封魯及五子皆為列侯。劉備襲劉璋,取益州,遂據巴中。遣張郃擊之。十二月,公自南鄭還,留夏侯淵屯漢中。二十一年春二月,公還鄴。三月壬寅,公親耕籍田。夏五月,天子進公爵為魏王。代郡烏丸行單於普富盧與其侯王來朝。天子命王女為公主,食湯沐邑。---《三國志》

曹操是具備瞭一統天下的實力的,當初拿下荊州以後,其實曹操就已經志得意滿,認為一統天下指日可待瞭。

可惜在赤壁之戰中,曹操遇到瞭兩個生平宿敵,劉備和孫權。這兩個人的志向恰好跟曹操幾乎一樣,所以導致曹操最終隻能完成北方的大一統局面。

所以在他的人生當中,那是有遺憾的。作為漢帝國的丞相,曹操是每創立一次蓋世功勛,就給自己加封一級爵位。

曹操在迎漢獻帝回許昌的時候,被漢獻帝加封為大漢丞相。這個時候的曹操恰逢創業初期,一切都充滿著希望。

曹操北征楊秋,打下安定以後,曹操得到瞭更高級別的待遇,漢獻帝嘉獎曹操可以贊拜不名,入朝不趨,甚至可以帶劍上殿,跟漢蕭何一樣。

曹操在擊敗馬超,徹底收服西涼的時候,更是加九錫稱魏王,建立瞭自己的王國。從這兒開始曹操比天下諸侯王的地位都要高。

曹操帶兵進入漢中,收復瞭漢中,讓夏侯淵在該地區鎮守以後,曹操被加封為魏王,正式成為漢朝的異姓王。

如果曹操還要立功的話,那就隻有是滅瞭劉備或者孫權任何一方瞭。一旦建立瞭這樣的功勛,那曹操稱帝就有理由瞭,很可惜他到死都沒有辦成這件事,還把漢中給丟瞭。

02曹操已經獲得瞭帝王的待遇,稱帝對自己反而沒有好處。

曹操在北方已經被加封為魏王,有瞭自己的王國,整個北方等於都是他的封地。他跟皇帝有什麼區別嗎?完全沒有。

秋七月,始建魏社稷宗廟。天子聘公三女為貴人,少者待年於國。九月,作金虎臺,鑿渠引漳水入白溝以通河。冬十月,分魏郡為東西部,置都尉。十一月,初置尚書、侍中、六卿。馬超在漢陽,復因羌、胡為害,氐王千萬叛應超,屯興國。使夏侯淵討之。---《三國志》

曹操可以在中原地區,行使皇帝所能夠行使的任何權力,這就是曹操厲害的地方。漢獻帝雖然還活著,可他隻是一個擺設而已,沒有任何用處。

既然已經有瞭帝王之實,為什麼曹操不直接拿一個帝王之名呢?當然不能,因為拿瞭以後,對他沒有任何好處,反倒是有壞處。

曹操曾經說過,如果沒有他的話,真不知道這世上有幾人稱王幾人稱霸瞭。其實有瞭他以後,依舊還有三個人可以稱王稱霸。這三個人就是曹操、劉備和孫權。

曹操的一生,永遠繞不開另外這兩個人,所以曹操的一舉一動,所導致的後果,必須要考慮到這兩個人的勢力影響。

曹操加九錫稱魏公,劉備不說話。曹操稱魏王以後,劉備立刻就稱漢中王瞭。也就是說劉備始終都要跟曹操平起平坐。

如果曹操稱帝的話,劉備也一定會稱帝。而到那個時候,曹操手裡就沒有漢獻帝這枚棋子瞭,從道義上來說,曹操已經成為亂臣賊子。

而劉備就不一樣瞭,他是漢室宗親,現在曹操取代漢獻帝自己做瞭皇帝,毀滅瞭漢朝,那劉備就有理由登基稱帝,繼承漢室江山瞭。到時候劉備反倒是成瞭正統,曹操成瞭亂賊,天下英雄都跟隨劉備去瞭,那曹操不是虧大瞭?

03曹操身為漢臣,不願做第二個王莽。

曹操的性格當中,其實還是存有儒傢學術的思想在裡面的,他十分註重禮儀。在接漢獻帝回來的時候,一切禮儀都是按照漢朝皇宮的待遇來辦的,盡管當時的曹操手頭比較緊,卻從來不讓漢獻帝的待遇有所下降。

這個時候的曹操,對漢朝說不定還真的是比較忠心的,這個時候的他並沒有那麼大的野心去奪取天下,他隻想著恢復漢室江山,成為匡扶社稷的功臣。

他的祖先是漢高帝劉邦的開國功臣曹參,他的爺爺是漢朝的掌權宦官曹騰,他的父親曹嵩位列三公,是漢朝的重臣。而曹操本人,其實也是漢朝的大臣。

既然已經披上瞭這一層外衣,曹操就再也無法摘除自己是漢臣的標簽。所以曹操也不願意成為篡漢的大臣。

他的兒子們就不一樣瞭,他始終是漢臣,可他的兒子們一直都在他手底下做事,所以算不上漢臣,他們就可以自由發揮瞭。

冬十月,軍自長安北征楊秋,圍安定。秋降,復其爵位,使留撫其民人。十二月,自安定還,留夏侯淵屯長安。十七年春正月,公還鄴。天子命公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如蕭何故事。馬超馀眾梁興等屯藍田,使夏侯淵擊平之。割河內之蕩陰、朝歌、林慮,東郡之衛國、頓丘、東武陽、發幹,鉅鹿之癭陶、曲周、南和,廣平之任城,趙之襄國、邯鄲、易陽以益魏郡。---《三國志》

在曹操心裡,漢臣的標簽似乎還是比較重要的,這就是曹操思想上的枷鎖。其實每個人的思想上都會有一定的枷鎖,隻是有些人刻意回避掉瞭罷瞭。

總結:曹操遇到的對手太強大,導致他不敢隨便稱帝。

試想一下,關羽北伐水淹七軍的時候,曹操差點就要遷都北上瞭。往北再走可能就算不上是中原王朝瞭,這麼一個狀態之下,曹操敢隨便稱帝嗎?

他的對手實在是太強大瞭,雖然他們占據的資源比較少,他們擁有的人馬不算多,可是人傢打起仗來厲害這不得不服氣。

尤其是劉備集團,他們打仗是真的厲害,過去實力小看不出來,自從到瞭荊州招兵買馬以後,劉備的戰鬥力幾乎成瞭三國最強者。

有這麼一個強勁的對手,他在名義上還支持著漢朝,你能夠隨隨便便就稱帝嗎?一旦曹操稱帝瞭,那麼若幹支持漢朝的人才,極有可能會跑到劉備那邊去。

當時的劉備占據荊州益州漢中等地,實力大增,如果人才再都跑過去瞭,那天下豈不是就送給劉備瞭?虧本的買賣,曹操不會幹。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