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文盲皇帝創造千古盛世!一生隻寫瞭一首詩!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歷史上的文盲皇帝創造千古盛世!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據《漢紀》記載:“高祖起於佈衣之中。奮劍而取天下。不由唐虞之禪。不階湯武之王。龍行虎變。率從風雲。征亂伐暴。廓清帝宇。八載之間。海內克定。遂何天之衢。登建皇極。
說起中國歷史上的文盲皇帝,想必大傢都會想起農民出身的朱元璋和劉邦。歷數中國歷史上494個皇帝,劉邦、朱元璋兩人向來是沒文化的典型代表。

不過,朱元璋經過自學,已經成為優秀的詩人皇帝,給後世留下瞭30多首詩詞。而劉邦也不簡單,他一生隻寫瞭一首詩,居然還成為瞭千古絕唱!
劉邦原是文盲混混,擊敗項羽後開創漢朝盛世
眾所周知,劉邦是農民出身,原來他不過是沛縣的一個小混混。從小遊手好閑的劉邦不問正事,所以他絕對是一個文盲。雖然說劉邦性格豪爽,不太喜歡讀書,但是他對人很寬容。
除此之外,他也不喜歡下地勞動,所以常被父親訓斥為“無賴”,說他不如他哥哥會經營,但是即便如此,劉邦也依然我行我素。
後來,劉邦踏上瞭征戰之路,他最大的優點是知人善任,麾下群臣才華橫溢,他們君臣攜手,同心同德。就是這樣的一個文盲混混,最終打敗瞭兵多將廣、不可一世的項羽,並開創瞭漢朝盛世。
公元前195年時,劉邦在平定叛亂的時候,不小心被箭射中,後來臥床不起,同年駕崩。
劉邦大勝歸朝,途徑故鄉寫下千古絕唱
雖然說他是歷史上出瞭名的文盲皇帝,但是劉邦在他的一生中,還是寫瞭一首詩的。

據《漢書·高帝紀》記載,此詩創作於公元前196年,當時淮南王英佈起兵造反,於是漢高祖劉邦率軍抗敵。在大勝歸朝,途徑故鄉沛縣時,劉邦於鄉親們暢飲慶賀,一天酒喝得起興瞭,劉邦就一面擊築,一面唱著一首即興創作的詩——《大風歌》,席間更是由一百二十人歌唱助興,氣氛極為熱烈。
《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翻譯過來就是:大風勁吹啊浮雲飛揚,我統一瞭天下啊衣錦還鄉,怎樣才能得到勇士啊為國傢鎮守四方!
劉邦所寫詩表述其豪情壯志,句句都堪稱經典
怎樣才能創作出一首好詩?答案是一定要是切身體會。而劉邦的這首詩,就是他稱帝後的真實寫照,並且表達瞭他維護天下統一的豪情壯志。
第一句起興,這句是最令古今拍案叫絕的詩句,其中既有宏偉天象,又代表瞭劉邦的一生經歷。劉邦沒有直接描寫他如何殺敵,而是非常巧妙地運用大風,以及飛揚狂卷的烏雲,來暗喻這場驚心動魄的畫面。
第二句是言志,隻一個“威”字,就生動貼切地闡明瞭各路諸侯,臣服於大漢天子的腳下,也直抒瞭劉邦的威風凜凜、所向披靡,天下無人能與之匹敵的豪邁氣概。

劉邦從無賴成為皇帝,如今以皇帝的身份回歸故鄉自然得意,這些感情用一句話來概括,足見高明。
第三句則是感悟,雖然說天下已定,但是劉邦並沒有沉浸在勝利後的喜悅,可惜當年的戰友們不願意和自己共富貴啊,如今自己雖然貴為皇帝,可當年的朋友卻紛紛離去。與前面形成反差,劉邦寫出巨大壓力,寫出瞭高處不勝寒的寂寞,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
這首詩雖然隻有三句,但是每一句都堪稱經典。寥寥幾言,便將一位皇帝壯烈的經歷抒發瞭出來——戰場上和兄弟手足共同對抗敵人、戰後登基後無限榮華,以及江山不穩的後憂。
實際上,很難讓人相信這是沒有多少文化的劉邦所作。可能有人說劉邦是文盲,說這是他找人代筆的。但是,應當說全天下隻有劉邦能寫出這首詩。
為何?此詩是何等的格局啊!劉邦是一代開國皇帝,他戎馬半生、他的天子情懷,其他人寫不出這種心境,而文采方面,也可能是他在當瞭皇帝之後,有用心去培養也說不定。
小結
這首《大風歌》,烘托出瞭劉邦的王霸之氣,並抒發瞭他遠大的政治抱負,同時也表達瞭他對國事憂慮的復雜心情。

即便是在文學方面,他也絕對不是庸才,作為一位梟雄,就算是最不擅長的寫詩,他也能夠留下一首傳世之作,這也許就是他能夠打敗項羽,取得天下的重要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