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關於薑子牙的傳說有什麼?為什麼薑太公墓無人敢盜?

關於薑子牙的傳說有什麼?為什麼薑太公墓無人敢盜?

時間:2020-02-21 10:07:43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為什麼薑太公墓無人敢盜?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薑子牙是歷史上的一位傳奇人物。

由於他生活的年代缺乏充足的史料,根據多種說法,他一生坎坷多磨,轟轟烈烈,生平大致如下:

據說他72歲時垂釣於渭水之濱,遇見西伯侯姬昌,被拜為太師,尊稱“太公望”,成為西伯侯的首席智囊,輔佐其建立霸業。

這就是“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典故來源。

姬昌去世後,兒子姬發繼位,號為武王。他繼承父志,繼續重用薑子牙。

姬發勵精圖治,富國強兵,最後攻滅殷商,建立瞭周王朝。

薑子牙從而也成為周朝的開國元勛,被封為齊侯,定都於營丘,成為薑氏齊國的締造者、齊文化的創始人。

他還輔佐執政周公旦,平定內亂,開疆擴土,成就瞭“成康之治”。

他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傢、軍事傢、韜略傢,也是“兵學”奠基人。

在民間傳說中,薑太公的形象很高大,甚至神秘莫測,擁有法力,能夠觀測天象、呼風喚雨。

傳說他活瞭139歲,而且有“四次轉世”之說。

於是民間有個說法:他的墓葬幾千年以來無人敢盜。

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本人參考多種史料、傳說,加以分析,結果如下:

其一,薑子牙的歷史真實性。

考證歷史的方式主要往往是兩種:史料記載和考古物證。

然而,對於薑子牙這樣一個著名人物,史料記載不詳,更缺乏具體細節。

他的別稱不少,有呂牙、薑尚、呂望、薑子牙、薑太公、太公望、太公涓、齊太公、太公等。

對於他的說法,大多是傳說和文學作品,而缺乏充足的考古物證。

因而,對於薑子牙的很多故事的真實性,後世很多歷史專傢、學者持懷疑態度。

這一點,就象他的出生地一樣,沒有確鑿可信的記載,說法都很籠統含糊。

因而河南省衛輝市、山東省日照市等都自稱是其出生地。

所以,人們對他的墓葬的興趣也不是很大,也沒多少盜墓者花心思去考證、探尋他的墓葬所在。

其二,薄葬傳說。

自遠古時期開始,人們缺乏科學認知,相信人死後會到另一個世界繼續生活。

因而“視死如生”,實行厚葬。將墓葬裝飾為一個地下生活空間,金錢、傢具擺設、生活用品等一應俱全。

而以薑子牙在當時的高貴地位,自然會厚葬。

但是據說薑子牙對厚葬淡泊,要求死後薄葬。於是,後人依照他的要求簡單地埋葬。

可是,周王覺得簡葬對薑子牙有些不公平,便命大臣給薑子牙修建豪華陵墓。

陵墓剛修完,突降暴雨,將陵墓沖毀。

人們見天意如此,隻好作罷。

於是就留下瞭薑子牙簡葬的墳墓。

俗話說“賊不走空”,盜墓賊對簡葬的墳墓當然不會感興趣。

其三,身份地位。

西漢司馬遷在《史記》中說:

周姬昌昌之脫羑裡,與呂尚陰謀修德以傾商政,其事多兵權與奇計,故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

這確立瞭薑子牙是韜略理論開山祖的地位。

後世對薑子牙推崇備至,歷代皇帝和文史典籍尊他為兵傢鼻祖、武聖、百傢宗師。

唐肅宗時追封為武成王,設立武廟祭祀;宋真宗時追謚“昭烈”。

人民崇拜他的高尚人格,悼念他的豐功偉績,以樸實的感情編造出很多神話故事歌頌他。

《太平禦覽》、《封神記》等書裡逐步把他神化。明代許仲琳寫的《封神演義》,把他說成是管天下所有神的大神。

於是,薑子牙被塑造為一位全智全能的歷史人物,是中國神壇上一位居眾神之巔峰的神主。

作為宗教的神仙,他是武神、智神,被奉為“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護佑神靈,也成為驅邪扶正的偶像。

對於這樣一位神奇、威嚴的人物,盜墓賊不願意也不敢騷擾他的墓葬。

其四,盜墓報應之說。

民國時期,據說個好賭之徒,欠下瞭巨債,生活窘迫。

他聽說薑子牙的墓葬中有個叫“青銅鞭”的神物,能讓人轉運,還能提升武力值。

於是,他孤註一擲,鬥膽進入瞭薑子牙的墓葬。

他在墓葬中找到瞭一根長條形的物體,認為就是“青銅鞭”。

當他準備離開墓地時,尾隨他的追債者出現瞭。賭徒用“青銅鞭”反手就是一棍子,將其中一個追債者打死瞭。

此事敗露,他被警察抓住送進大獄。

那個“青銅鞭”則被放回薑子牙的墓中。

還有一說,民國時期,西安有兩個專業盜墓賊,一個叫周通,一個叫李子能。

兩人商定找一個名人的墓下手,大幹一票。

最後選中瞭薑子牙的墓。

兩人到河南,將薑子牙的墓挖開,拿到瞭一些青銅器。

回到西安,兩人準備出售這批青銅器賺錢。

可是還未出手,就被著名惡匪“轟天炮”找上門來,殺死在傢中。

這兩個“盜墓賊遭報應”的故事傳開,使得盜墓賊們更加忌憚薑子牙的墓葬。

其五,墳墓位置存疑。

關於薑子牙的墓葬地點,自古就有很多說法。

《禮記檀弓》、《大清一統志西安府古跡》等古籍有所記載,但具體位置存有爭議。

據說豐京、咸陽、衛輝等地都是薑子牙的墓葬地。

例如《河南通志》載:

呂尚墓,在府城(即衛輝府)西北太公泉,尚昔避紂居東海之濱,後徙渭濱,封國於齊,還葬於此。

衛輝府是今天的河南省衛輝市,該市的太公泉有一座薑子牙墓。

據說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後人在此墓前立瞭一塊石碑,上面刻有“薑太公塋葬處”等字。

這座墓現在尚存,墓寬五尺,長六尺,高有兩米。荒草叢生。墓前沒有路,想到墳地得從墓後繞行。

它看起來非常簡陋。而且由於年代久遠,自然侵蝕,墓室已成弓形。

2003年,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陳莊村發掘瞭一座西周古墓,專傢考古研究後發現它的規格很高,甚至比肩當時的帝王。

其中發現瞭一件青銅器,銘文上刻有九個大字:“豐啓厥作文祖甲齊公”。

有專傢認為,這九個字的歷史意義非同一般:銘文中“齊公”的稱呼是考古界第一次發現,代表齊國第一代國君薑子牙。

據說薑子牙的封地是齊國,在齊魯大地,被稱為齊公。

然而,後來有專傢對墓葬的年代認定,否定瞭“薑太公沉睡於此”的說法。

所以,綜上所述,關於薑子牙的墓葬,多是傳說和爭議,其地點至今尚無確切發現,“無人敢盜”之說也就得打個問號。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