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的少年時代過得並不快樂,他的母親是怎麼死的?
今天小編給大傢帶來李隆基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垂拱元年(685)八月戊寅,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個兒子李隆基出生。李隆基還在娘胎之中的時候,奶奶武則天已經實際掌握大唐政權三個年頭。
這三年,中宗李顯礙手礙腳,惹得老母親很不舒服。在和宰相裴炎合計之後,把三兒子李顯廢為廬陵王。
要徹底撕開遮羞佈,武則天知道會招致無盡的口水,甚至引起朝野動蕩。她把四兒子李旦立為皇帝。
假如說李顯還有染指朝政的丁點可能,那麼身為皇帝,李旦壓根不可能對朝政指手畫腳。他在宮中閑養,相當於被軟禁起來。武則天用他的名義詔令天下,不讓他隨便走動,四處遊蕩。

名義上的李旦要啥有啥、像摸像樣。武則天把李旦的正妃劉氏被立為皇後,長子李成器立為皇太子。希望李旦離朝政越遠越好。
李隆基的降生,對傀儡皇帝李旦而言增添不瞭多少喜悅。在連遊手好閑都不能的日子裡,李旦幾乎找不到自己的出路。
其實,李隆基的童年時光,正是奶奶武則天加速改朝換代的關鍵階段。
看到武則天昭然若揭的心思,英國公李敬業坐不住。他在揚州發動兵馬,希望光復李唐。
欲望猶如澆瞭油的火把越燒越旺。武則天怎麼會容得下一個鬧兒的挑戰?李敬業被殺,揚州歸於平靜。
一個容不得真話的政權,必然出現摧殘。一年前和武則天一起商議拉下李顯的宰相裴炎,建議吸取李敬業叛亂的教訓,趁機把政權交給皇帝李旦。
裴炎被認為謀反,性命丟在瞭武則天手中。
眼看著老母親一手遮天,為所欲為,李旦唯一能做的就是俯首聽命、不染朝政。
技巧往往是利益群體的利器。垂拱二年,武則天下瞭一道詔書,意思是要把政權交給兒子。李旦一聽,知道這是老媽子的策略。他數次上表,表達堅定支持母親操盤天下。歷史容不得猜想,但是透過冰冷的文字,我們似乎看得見那時候的李旦,他打著寒戰,把頭搖得跟撥浪鼓一樣。
對於尚還懵懂的李隆基而言,這一切似乎顯得那麼費解,有那麼神秘。
武則天加速瞭稱帝的步伐。武承嗣揣摩心思,設計瞭“天授聖圖”,又加重瞭武則天稱帝的權重。一切都在預定的軌道上前行,李唐宗室幾乎陷入絕望的境地。
690年重陽節,武則天成為武周政權的皇帝。昔日的皇帝李旦成為皇嗣,享受著名義上的太子待遇。
這一年,李隆基五歲。

武則天掌握著兒子的一切。孫子李隆基和他的媽媽竇德妃一時半會兒還成不瞭氣候,武則天沒有功夫理他們。
殘忍自私是貪權者的本性。武則天對李唐宗室的防范實際上沒有放松。在那個特殊的時間節點,武則天對於威脅自己權力的人事過度敏感,見不得任何風吹草動。
李旦猶如掉進瞭冰窖,徹骨涼寒、顫顫驚驚。
對李旦而言,噩夢還遠遠沒有結束。他的身份阻擋瞭武承嗣的進身之路。天授二年,武承嗣組織幾百人上書皇帝,請求廢掉李旦的皇嗣身份,改立武姓的武承嗣。因為朝臣反對,這事沒有辦成。
武承嗣豈能甘心?一招不成,他又出色誘新招。
他安排武則天寵信的婢女韋團兒引誘李旦上鉤。猶如大山壓頂,李旦怎麼敢染指老媽子身邊的女人?他拒瞭韋團兒。
長壽二年(693)的新年剛過,韋團兒給武則天告黑狀,說太子妃劉氏(李旦改為太子後,劉皇後成瞭太子妃)和竇德妃利用巫術的小把戲詛咒女皇。
有人暗算自己,這還瞭得。在萬象神宮新年祭天儀式結束之後,武則天安排人把兒子心愛的兩個女人殺瞭。
八歲的李隆基失去瞭親生母親。沒有母愛的溫暖,少年李隆基心中滿是解不開的疙瘩。
神龍元年(705)張柬之等人發動瞭“神龍政變”,武周政權衣不蔽體、土崩瓦解。在摧毀武周大廈的過程中,因為李旦助力。在生活走出瞭陰霾之後,李旦刻意離開大唐的權力核心。
這一年,李隆基已經二十歲的熱血青年。他猶如一隻雄鷹,等待的隻是一個針刺高飛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