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道光皇帝有多節儉?為什麼節儉的道光皇帝陵墓中都是金絲楠木?

道光皇帝有多節儉?為什麼節儉的道光皇帝陵墓中都是金絲楠木?

時間:2020-02-24 09:44:14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道光皇帝有多節儉?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愛新覺羅·旻寧(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是清朝唯一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他原名叫綿寧,登基即位後改名為旻寧,是清朝入關定都北京後的第六位皇帝,因其年號為道光,史書統稱他為道光皇帝。道光在清朝的皇帝中是以節儉而出名的,他力行節儉,勤於政務,想要挽救快要沒落的大清朝,但積重難返。

道光帝畫像插圖

道光皇帝擺慶功宴,讓群臣不敢下筷,隻有喝酒

清朝的道光皇帝節儉是出瞭名的,他登基即位後,曾經兩次“大宴”群臣。在一次皇後生日時,道光設宴邀請內廷諸臣赴宴。這些被皇帝邀請赴宴的官員心裡美滋滋的,都認為皇後生日,他們可以一飽口福。等大傢到齊,上菜之後,大臣們傻眼瞭。原來道光皇帝早就命令禦膳房官員:“皇後千秋慶宴,隻準宰豬兩頭,用打鹵面招待群臣,其餘概行裁減。”最後搞得赴宴大臣們哭笑不得,雖然對打鹵面沒胃口,也隻能在皇帝面前都把它給吃光瞭。

道光帝畫像插圖

另一次是在回疆叛亂被大學士長齡平定後,在押送叛亂首領張格爾班師回朝時,道光親率文武大臣到午門迎候,隨後下口諭在萬壽山玉瀾堂擺宴慶功。文武百官認為此次大學士平定回疆,皇上心裡肯定非常高興,應該會好好慶祝一番,不會再是打鹵面一碗瞭。可是等上桌之後就尷尬瞭,大臣們誰也不敢下筷,原來每張桌上隻有幾碟量非常少的平常小菜,若是下筷夾菜,立時就會把菜一掃而光,為瞭避免不必要的尷尬,大臣們隻好陪著道光幹喝兩杯酒瞭事。

道光皇帝的節儉到什麼程度?

道光登基即位後,所需要的文房四寶都由內府來辦理。內府依照慣例給瞭他40方最好的硯,每方硯後面都刻有“道光禦用”四字。但他認為40方太多,自己最多也就能用幾方,其餘的閑置下來太可惜瞭,如是便將它們分給瞭大臣們。

道光帝畫像插圖

在道光以前的皇帝,禦用筆須送紫毫中最硬的,筆管上還要刻有“天章”、“雲漢”字樣。道光覺得不合用還老貴,就傳旨讓戶部尚書英協揆到坊間買一般人常用的純羊毫、兼毫兩種普通毛筆。

道光為瞭節省,很少穿新衣服,他長年基本上是穿舊褲,在膝蓋處磨破後並不是丟掉,還令內務府差人補上一塊圓形補丁。他在和軍機大臣曹振鏞討論打補丁花多少錢時,因為大臣說隻花瞭三錢,他就抱怨自己花瞭五兩太貴瞭。

節儉的道光皇帝卻把自己的陵墓修建得非常奢華

但是這位以節儉出名的道光皇帝對於自己的身後事卻十分在意,道光帝在營建自己的陵寢時,前後竟用瞭15年之久,占瞭他在位時間的一半。道光皇帝最初的陵墓是在清東陵,但因陵寢出現滲水的情況,並把已經下葬的孝穆成皇後的棺槨浸濕瞭,他再次在清西陵修建陵園。道光皇帝兩修一拆陵寢,總造價高達240萬兩白銀,超過瞭清西陵中任何陵寢的造價。

道光帝陵園

陵寢與道光皇帝節儉的形象截然相反,其佈置十分的奢華,隆恩殿、東西配殿所有木構件都是采用異常珍貴的金絲楠木建成。金絲楠木是極為珍稀的建築材料,其特點是紋理順美,不易變形,能千年不腐不蛀。

由於歷代皇室大量征用金絲楠木,導致到瞭明清時期,上好的金絲楠木幾近絕跡,據史料記載,明萬歷三十二年,北京紫禁城發生火災,導致三大殿損毀嚴重,但卻因缺少金絲楠木而遲遲不能重修。

清朝嘉慶皇帝建造陵墓時,因金絲楠木嚴重不足,不得不以松木來代替。就連紫禁城裡也沒有一間全部使用楠木所做成的宮殿。而道光皇帝的慕陵中的隆恩殿以及東西配殿所有木構件都是采用異常珍貴的金絲楠木建成,這不能不令人感到震驚。

隆恩殿

道光皇帝陵園中的金絲楠木到底是怎麼來的?

在如此缺乏金絲楠木的特殊時期,道光皇帝從哪弄來這麼多金絲楠木呢?專傢翻遍清宮檔案,也找不到慕陵金絲楠木采購的記錄,究竟是專門采集的還是拆運舊料,至今還是一個謎。觀景認為道光皇帝陵園中的金絲楠木來源主要有以下三個途徑:

第一個途徑,從國外高價采購。

金絲楠木並不是中國獨有的樹種,在緬甸、老撾以及越南等國的深山老林中也有。道光皇帝在修建陵寢時,可以以高額的價格從上面這幾個國傢中采購回來的。

隆恩殿裡的金絲楠木

第二個途徑,“偷梁換柱”

道光皇帝在修建自己的陵寢時,還可以對明清時期的其他陵園進行翻修為借口,用普通木料換取珍貴的金絲楠木。也就是說把人傢的寶貝挪過來給自己用。

第三個途徑,征用民間一些大戶人傢的金絲楠木。

故宮裡是有大量的金絲楠木,但道光皇帝不會去打自己傢房子的主意,但是民間一些商賈豪紳、名門望族之傢的房子他是可以征用的。

使用這些辦法來搜集大量的金絲楠木,當然與他一貫的節儉作風是格格不入的,因此他會動用自己的權力把這些不好的記載全部銷毀。

隆恩殿裡的金絲楠木

結束語:

道光皇帝登基即位後,倡導節儉、反對浪費,但他最終卻在修建自己陵墓上,前後花費瞭高達240萬兩白銀,是和他最初的儉約思想是背道而馳的,這是在赤裸裸打自己的臉。由此可見,道光皇帝所倡導的節儉之約,自己都沒有真正去執行。因此,他的節儉是頗有幾分諷刺意味的。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