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將領嶽飛之後,嶽鐘琪買官重振先祖雄風!
今天小編給大傢帶來嶽鐘琪買官重振先祖雄風!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在清廷的276年歷史上,戰爭時常會出現,也正因此才打出瞭那麼大的版圖。不過清廷的武將很多,但要說漢人大將軍就隻有一個瞭,此人就是嶽鐘琪。他其實出生在名門之後,祖上是嶽飛大將,和金國進行瞭數次的戰爭。當然他的父親也是驍勇善戰的將軍,也正因如此,嶽鐘琪從小就被父親重點培養,希望他能夠走上報國之路,而他從小就苦讀各種兵法書籍。

在康熙50年時,他為瞭能走上當官之路,花費瞭傢裡的幾千銀兩,當上瞭五品同知。有瞭這個跳板後,很快他就自願加入武職,從而被提拔為永寧協副將,而到瞭55年時,準噶爾派兵攻打西藏地區,而在此戰中,嶽鐘琪被命為前鋒,他帶著戰士們英勇的大戰,從而打敗瞭敵軍,並將西藏徹底的收復。

因他的表現出色,康熙提拔他為提督,在西北地區駐軍。不過到瞭雍正上位後,青海的叛亂再起,他再次被臨危受命為奮威將軍,帶著大軍進行平叛。而在此戰後他又一次被獎賞為三等公,等到年羹堯被處死後,他被任命為川陜總督,從而掌握瞭川陜甘這三個地區的兵權。

如果是旗人立下大功自然大傢都會巴結,希望能和其攀上關系。但隨著嶽鐘琪的手中權力逐步增加,他卻遭到瞭不少人的嫉妒,畢竟朝中的重臣基本上都是滿人,也隻有到瞭太平天國後,漢人才真正掌握話語權。但此時的嶽鐘琪卻被那些別有用心的人造謠,認為他有二心,想要擁兵反叛,這讓小心眼的雍正猜忌不已,立馬派出瞭人進行查看。

這才發現這是有人為瞭報復他才生出的言論,他雖說是清白瞭,可雍正並不信任他,對他很提防,時刻想著找到把柄,這樣才能將他拿下並處死。其實這可不是誇張,雍正對待自己的大恩人兼親戚年羹堯就這麼狠毒,更別說他瞭,而雍正處決的大臣可不少,乾隆上位後才一一平反的。

當時一個名叫曾靜的人,來到瞭嶽鐘琪的府邸,希望他能夠反叛清廷,為漢人報仇。但他卻認為這實在是荒唐,並沒有同意。為瞭避免被雍正懷疑,他立馬將這件事情上報,以表示自己的清白。而嶽鐘琪也因忠心備受嘉獎,被封為寧遠大將軍,這也是唯一一個達到將軍級別的清廷漢人武將,不過他卻被派到青海鏟除準噶爾部勢力。
隻是嶽鐘琪並沒有掌握全部的兵權,相反雍正對他並不信任,反而安排滿人將軍前來督軍,嶽鐘琪作戰英勇不錯,但他並不傻,他知道皇帝的心思後,每個戰局都請求雍正拿主意,生怕會被抓到把柄。不過戰場的形勢很不樂觀,北路軍可謂是損失慘重。而他盡管帶著西路軍作戰,但也沒有改變戰場的局勢,3年的攻占沒有絲毫的效果,雍正不分青紅皂白,認為他是消極怠戰,立馬將他的軍職革除並讓兵部查辦。

嶽鐘琪有苦說不出,戰爭的失敗,主因還是指揮權沒能真正在他手裡,每當戰局變化時不能隨機應變作戰。既然是雍正下令查辦,那些官員自然知道皇帝的心思,立馬進行瞭彈劾,按上瞭各種帽子。兵部的結論就是立即處死,但雍正於心不忍,他將其改為“監斬侯”這就意味著死刑無限期執行,看皇帝心情。
不過到瞭乾隆上位後,才將他釋放,到瞭他六十二歲時再次重用,在戰場上立下大功,乾隆高興之餘恢復瞭他的一切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