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朱尚孟金榜題名卻被移出族譜,族長到底是怎麼想的?

朱尚孟金榜題名卻被移出族譜,族長到底是怎麼想的?

時間:2020-02-24 09:49:20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瞭一篇關於朱尚孟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眾所周知,我國古代職業按高低貴賤排為士農工商四大塊。其中最受人尊敬的,無疑是考取功名,步入仕途瞭。

所以,在古代封建社會裡,當官無疑是一件光耀門楣的大事。通常宗族裡有人金榜題名時,傢族裡人人都會前來巴結,名字不但會在族譜上著重標示,在其死後,牌位還能放入祠堂的醒目位置。《儒林外史》裡,范進中舉後發生的一切便佐證瞭這點,可見古人對為官者的崇拜。

然而,在清朝初年,有個人金榜題名考取瞭進士,結果在族長得知消息後不久,就把此人直接在族譜上除名瞭。到底是因為什麼,讓族長對這樣一件光宗耀祖的事避之不及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這位金榜題名的才子,他叫朱尚孟,乃是安徽廬江朱氏的後人。而這支朱氏乃是南宋時期理學傢朱熹的後人,祖上其實不缺大官。由於傢風使然,朱傢讀書之風盛行,朱尚孟無疑是當中的佼佼者。

雖然朱傢讀書之風盛行,但族長早年卻一直不希望族人考取功名。尤其在得知朱尚孟要參加科舉後,其還多次勸阻。可惜朱尚孟並不買賬,執意要去朝堂闖一闖。果不其然,康熙16年,朱尚孟高中進士,隨即被朝廷安排去浙江海寧出任知縣。

既然金榜題名,升官宴自然是要有的。當時朱尚孟一傢幾乎請來瞭全族親戚,一起共襄盛舉。不過,族長卻不肯賞臉,他不但沒去,還將朱尚孟踢出瞭族譜,開除宗籍,同時還去縣衙備瞭案。當時族人十分不解,一致認為族長太過決絕,奈何宗族裡族長輩分最大,即便朱尚孟當瞭官,也隻能幹瞪眼。

這事最後不瞭瞭之,朱尚孟也離開傢鄉走馬上任。直到34年之後,朝廷發生瞭一件事,族人才明白族長當時的良苦用心。

眾所周知,康熙在位時於全國推行瞭文字獄,以此來加強對漢人的統治。文字獄期間,最著名的事件便是“南山案”瞭。其發生於康熙50年,緣起於一位叫戴名世的翰林在所著的《南山集》裡引用瞭南明永歷帝的年號。

在清朝引用明朝流亡政權的年號,其嚴重程度可想而知。關鍵人物戴名世被直接斬首示眾,還牽連瞭一堆為該書作序、刊刻、販賣之人。而當時朱尚孟便卷入瞭此案,被判處株連九族。

由於族長早就將朱尚孟除名,朱氏其他族人因此幸免於難。此時,族人們才感嘆族長當年的先見之明。

也是由於朱尚孟的案例,這之後,朱氏族人在考取功名前,都會謹慎思忖一番。後來朱傢又出瞭一個叫朱紹宇的進士,為以防萬一,他在走馬上任前,特意找到族長,主動申請被傢族除名。不過,這回族長卻沒有同意,而是讓他大可放心去為官。

而朱紹宇上任後,沒忘記族人曾對他的幫助,經常對其能幫就幫,很快便將朱氏傢族壯大瞭起來。不過,他心裡一直有個疑惑,為何朱尚孟當年金榜題名被族長除名,自己卻沒事呢?

在一次回老傢省親時,朱紹宇專門找族長問過這個問題。而族長也笑呵呵地說出實情“康熙那會清朝初定,滿人和漢人矛盾尖銳,漢人入朝為官無疑是刀口舔血。如今天下太平,滿漢和睦相處,其樂融融,為官自然也就無所禁忌瞭。”

朱氏傢族有這樣一位深謀遠慮的族長,也難怪其能幾百年經久不衰。由此也能看出,這古代為官的學問,遠不止想象中這麼簡單。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