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李德誠好運又富貴的一生!沒有戰功卻享進榮華!

李德誠好運又富貴的一生!沒有戰功卻享進榮華!

時間:2020-02-24 09:52:52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給大傢帶來李德誠好運又富貴的一生!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好運

唐朝末年,軍閥混戰。

龍紀元年(889年),宣歙觀察使趙鍠在廬州刺史楊行密的圍攻下,實在堅持不下去瞭。他部下的指揮使周進思見趙鍠沒戲瞭,幹脆發難把趙鍠從宣州老巢趕瞭出去,自己當瞭城主。

趙鍠想去廣陵投奔自稱淮南節度使的軍閥孫儒,然而,樹倒猢猻散,鼓破眾人捶,他身邊隻剩兩位給使瞭,最終還是沒能逃出楊行密的手掌心。

這兩位給使,一個叫李德誠,一個叫韓球。

楊行密認為李德誠追隨故主到最後一刻,實在是義士,於是把一個本傢女子嫁給他。

按道理,韓球也應該得到同等待遇,但是,他沒機會瞭。實在不是因為他本領不如人,而是因為……他運氣不好。

趙鍠雖然被擒,但楊行密的目標宣州還在周進思手裡,而李德誠和韓球畢竟是周進思的老同事,於是李德誠奉命去宣州說降,但他卻突然得瞭熱病,於是隻能韓球去瞭,然後,就沒有然後瞭。而當夜,李德誠竟然痊愈瞭,人們嘖嘖稱奇。

這對李德誠來說,卻僅僅是一生好運的開始。

戰功

楊行密接手宣歙後,被任為寧國軍節度使。為瞭對抗強敵孫儒,他與中原大軍閥宣武軍節度使朱全忠聯手。大順二年(891年),孫儒火燒廣陵城,親率全軍南下討伐楊行密。

孫儒不要的,楊行密也不客氣,派張訓、李德誠潛入廣陵城救火,撲滅餘火,收割瞭數十萬斛谷物,賑濟饑民。

景福元年(892年),徐州感化軍節度使時溥也派三萬大軍南下淮南湊熱鬧,張訓和李德誠在壽河好好招待瞭他們,俘斬三千級,並且反攻拿下感化軍的楚州,生擒刺史劉瓚。

後來楊行密打敗瞭孫儒,奪取瞭淮南,立住瞭腳跟。李德誠也算做出瞭一些微小的貢獻,由於經常追隨楊行密征討,也逐漸積功為馬步軍使。

但是,他打仗的本事卻並沒有隨著資歷和職位而見長:光化元年(898年),鎮海、鎮東軍節度使錢鏐派名將顧全武攻打蘇州,李德誠與刺史臺濛棄城而逃。

天復三年(903年),寧國軍節度使田頵和潤州團練使安仁義起兵反抗楊行密。田頵敗亡後,善守的安仁義卻一直支撐到瞭天祐二年(905年),才被地道破城。

安仁義拿著弓箭登上城樓坐著,淮南軍不敢逼近。

但安仁義在眾多老同事中發現瞭李德誠的臉,喊李德誠上樓聊天。

原來,他知道自己沒機會瞭,決定拿自己的人頭做個人情,而這些天,憤怒的淮南眾將沒少口頭問候安仁義及其傢屬,隻有李德誠例外,所以對安仁義來說,這個人情非他莫屬。他還覺得李德誠面相奇特,以後肯定可以大富大貴。他不僅放棄瞭抵抗,還把自己的愛妾也送給瞭李德誠。

就這樣,李德誠因為講文明懂禮貌而白撿瞭一個戰功,當年就被任為潤州留後、刺史。

存身

楊行密以淮南軍為基礎,打下瞭五代十國時期吳國的基業,但他死後,二子楊渥、楊隆演相繼繼位,大權落入權臣徐溫之手。徐溫知道很多人不服自己,對吳國的老將們心存忌憚。

有人報告徐溫,李德誠很喜歡在晚上秉燭夜遊。徐溫果然生疑,於是把李德誠……遷到江州。

李德誠當然知道徐溫的心思,就派第四子李建勛去向徐溫問個好。

見李德誠都把自己親兒子派來瞭,徐溫疑心頓消,幹脆把一個女兒也嫁給瞭李建勛,以後我們就是榮辱與共的兒女親傢瞭。他們原本就應該有共同語言——李德誠沒有服眾的戰功,徐溫也沒有。

李德誠又被改任為威武軍節度使,但威武軍歸閩國管,所謂節度使隻是一個遙領的空架子。天祐十一年(914年),李德誠又做回瞭實職——知撫州,並且在疏山以東用自己的俸祿為白雲禪院置辦瞭一所莊園。

李德誠自然沒有對抗徐溫的野心,卻有人要找他的麻煩——徐溫平時出鎮金陵,由親生長子徐知訓留在廣陵掌控朝政。徐知訓為人傲慢,得知李德誠有數十傢妓,就伸手向他索要。

李德誠派人代自己道歉:“我傢的傢妓都年長,有的都已經有孩子瞭,實在不能侍奉您這樣的貴人啊,我會另外為您尋找更年輕更美麗的。”

徐知訓怒瞭,說:“我要的豈止是李德誠的傢妓,總有一天我殺瞭李德誠,連他的妻子我也要!”

但是,他沒機會瞭。

有一天,李德誠手下有一個愛好天文的門客對他說:“昨夜天象大異,揚州(廣陵)會流很多血,朝中的貴人多要遭殃。”

就在天祐十五年(918年)的一天,吳國名將朱瑾對徐知訓實在忍無可忍,痛下殺手;而徐溫為瞭給兒子報仇,在逼死朱瑾以後,又殺瞭很多人。

徐溫因其餘兒子年幼,隻能讓養子徐知誥頂一下徐知訓的缺。相比之下,徐知誥懂禮貌,更好相處。而如前所述,李德誠也是個懂禮貌的人。徐知誥讓兒子徐景達迎娶瞭李德誠的女兒。

李德誠竟然同時和徐溫、徐知誥這一對養父子結成瞭兒女親傢,也不知道他們會不會覺得哪裡不對。

但對李德誠來說,他有瞭靠山,而且是兩個。

富貴

天祐十六年(919年),楊隆演稱吳國王,脫離吳國對唐朝的臣屬關系。這不是他有什麼野心,這都是徐溫的意思,隻有楊隆演的級別上去瞭,徐溫及其集團的級別才能跟著上去。

李德誠也沾瞭光,被加為平南大將軍、中書令,位兼將相。

順義元年(921年),撫州升級為昭武軍節度使治所,李德誠就地升級為昭武軍節度使。順義六年(926年),遷虔州百勝軍節度使。

楊隆演死後,楊溥繼位,後稱帝,當然這也是徐溫的意思,動機同上。這時候徐溫也去世瞭,徐知誥在權力鬥爭中擊敗瞭不成器的徐溫親子徐知詢,成為瞭吳國的第二代頭號權臣。

大和六年(934年),李德誠被改任為洪州鎮南軍節度使。

徐知誥已有稱帝之心,隻是實在找不到楊溥的過失,廢帝無名,原本想等楊溥死瞭再找個理由奪取吳國基業。但天祚二年(936年),他還是等不及瞭,決定派幾個重量級的代表率領諸將去勸說楊溥把皇位讓給他,而縱觀整個楊氏創業集團,唯有鎮南軍節度使、太尉兼中書令李德誠和老將廬州德勝軍節度使兼中書令周本名位最為隆重,當然是最合適的人選。

巧的是,周本當初也是趙鍠的部下。

和戰功赫赫的周本相比,李德誠實在沒有出眾的戰功,但這時,他已經成為瞭整個楊氏集團資格最老的人瞭。

勸進使團先去廣陵大贊徐知誥的功勞,建議楊溥法堯禪舜,再去金陵勸徐知誥接受禪位。這個光榮而神聖的使命對周本來說糾結得很,楊傢姑爺李德誠卻毫無心理負擔。

說他沒節操吧,當初他卻直到最後一刻也沒拋棄窮途末路的趙鍠;說他有節操吧,眼下他要做的事對舊主楊行密來說意味著什麼,他能不知道嗎?

連徐知誥的謀主宋齊丘都看不下去瞭,對李建勛說:“令尊是開國元勛,可現在功勛掃地瞭。”還寫信給李德誠,想勸他緩一緩。

但是歷史的車輪實在難以阻擋,天祚三年(937年),在李建勛的謀劃下,李德誠還是積極投身到瞭新朝的建國大業之中。

圓滿

徐知誥改名徐誥,以封號齊王為國號,吳國變成瞭齊國。

新帝徐誥在天泉閣宴請群臣,李德誠說:“陛下應天順人,可隻有宋齊丘不那麼開心。”並拿出瞭宋齊丘的信。徐誥很大度地沒有看,宋齊丘頓首謝罪,這件事也就過去瞭。

宋齊丘身為徐誥的老牌嫡系,才不是可惜楊傢的基業呢,他是怕別人搶瞭他的勸進之功。

徐誥拜李德誠為太師,封南平王。

楊溥禪位後,仍被徐誥尊為“讓皇”,繼續住在吳國廣陵舊宮,從昇元二年(938年)起,屢次請求遷居;李德誠等人也引用漢朝、隋朝故事,請求準奏。於是徐誥派李建勛為迎奉讓皇使,去廣陵迎接楊溥一傢到潤州牙城,改潤州牙城為丹楊宮。

這時候的李建勛也已經是同平章事瞭,宰相。

昇元三年(939年),徐誥自稱唐朝後裔,改名李昪,國號也改為南唐。皇子信王徐景達當然也就改名李景達。

於是有關部門提出瞭問題:李景達的妻子是李德誠的女兒,這樣同姓婚姻真的好嗎?

李昪下詔說:南平王李德誠是國之元老,不可離婚,同姓婚姻什麼的,讓信王妃改個姓不就行瞭,不如就跟爹的封號,就改姓“南平”吧。

很快李德誠又被進封為趙王——如果李昪有點拖延癥,這個詔書遲點下,李傢王妃就不用姓那麼奇怪的姓瞭,還可以喜提百傢姓第一名。

李德誠雖然不是唐朝宗室,卻也蹭到瞭個同姓一字王。

這時候,李德誠已經七十七歲瞭,既富貴又高壽,羨煞世人。但他為人謙恭沉厚,終始如一。也許這就是他在政壇高層摸爬滾打那麼多年而始終不倒的秘訣吧。

昇元年間,他從洪州入覲金陵,李昪因他父子都有佐命之功而對他很是優禮,遣內夫人在路上迎接慰勞,百官排班在都門謁見,朝堂為他設置帳棚;每有大事,都派宰相去他傢咨詢。

昇元四年(940年),李德誠去世。李昪廢朝五日,謚忠懿。

李德誠不僅事業圓滿,傢庭也十分圓滿:他的妻子楊氏,受封為滕國君。

鄭文寶《南唐近事》還記載瞭這麼一個小故事:

李德誠爵封趙王、位極人臣後,有占卜者自稱自己隻要看一眼就能分清世人貴賤。李德誠就派瞭幾個女妓打扮得和他的妻子滕國君一樣,一起站在庭中,請占卜者分辨。占卜者彎下身說:“國君頭上有黃雲。”女妓們就不知不覺抬頭看向滕國君的頭頂,占卜者便說:“這位就是國君。”李德誠不知是真沒看穿他的把戲真以為他很高明還是覺得他很好玩,便高興地打發他走瞭。

李德誠有子二十八人,最出色的就是前面說的李建勛,官拜宰相而不結黨;還有一個叫李建封,做瞭將軍,死於國事;其餘諸子也都擔任要職。他還有兩個女兒,先後嫁給瞭清淮軍節度、壽州觀察處置等使劉崇俊。

不管站錯隊還是站對隊,他總能收到最好的結果,要麼因為追隨失敗者博得忠於所事的義士之名,要麼因為追隨勝利者吃香喝辣,反正所有的禍事都找不上他。

人生如此,夫復何求啊。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