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和珅自稱奴才,紀曉嵐自稱臣,這其中有什麼講究?

和珅自稱奴才,紀曉嵐自稱臣,這其中有什麼講究?

時間:2020-02-25 08:28:29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清朝的故事大傢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臣紀曉嵐參見皇上”,“奴才和珅叩見皇上”

簡單的說,就是所謂的“滿稱奴才,漢稱臣”瞭。

因為在清朝“奴才”是自傢人,而“臣”就不一樣瞭,像清朝著名的大臣:陳廷敬、張廷玉、姚啟聖等這些人都是漢臣,所以是不能稱“奴才”的。

看到有很多粗制濫造的辮子戲和小說裡,漢人也稱自己為奴才,就覺得很可笑的,其實漢人在清朝的那個時代,哪怕是漢人大臣做官做到大學士,也是稱臣,而不是奴才的。

不要以為這是什麼好事,或是對漢人的尊重,事實上,紀曉嵐的身份和和珅比起來差得太遠,他不是不想稱奴才,而是他根本就沒有自稱為奴才的資格。

而對於滿人和珅來說,所謂“奴才”和“主子”的稱呼,不止說是和珅是乾隆的奴才,更是透著一股親熱勁兒,其實就是說,和珅和乾隆的關系,要比紀曉嵐和乾隆的關系近的太多瞭,奴才是皇帝的傢奴,那可是皇帝親信奴隸,比所謂稱臣的漢人紀曉嵐說,那是高貴好多倍的。

其實在八旗初期也沒有什麼嚴格的規定的,臣和奴才的稱呼都可以叫,八旗初創之時,皇帝直屬上三旗(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 )的包衣是自稱奴才的,因為其身份即是天子傢奴。但這個稱呼逐步擴大到整個上三旗,在天子面前都自稱奴才,以示親近。另外下五旗原則上是諸王貝勒的傢奴,僅在其王爺、旗主、領主面前稱奴才。但皇太極上位之後,對八旗掌控逐漸加強,下五旗人也有在皇帝面前自稱奴才的,總體而言,入關之前,大致可以說滿人自稱奴才,漢人自稱臣。

入關之後,有名的那位叫孫之懈的,為瞭討好皇帝,穿瞭滿人的衣服,自己剃瞭頭想混進滿人的奴才隊伍裡,結果被恥笑的不成樣子,一怒之下才上瞭個帖子,要求滿清皇帝要剃發易服。這說明就算漢人想自稱奴才以為逢迎。皇帝也是不買賬的,如奏折中多有皇帝朱批將漢人自稱的奴才改為臣的,如高其位請安折:提督江南總兵官奴才高其位謹恭請聖安。皇帝朱批:奴才-〉臣;朕躬甚安...

由此可以看出,皇帝心中是臣奴有別的,事實上也是如此,滿清官員中,滿人官員總要比漢人官員高一級,這也就是身為皇帝奴才的特權。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