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元老張廷玉有多厲害?最後為何會晚節不保?
張廷玉的故事大傢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乾隆六年十二月,有禦史向乾隆皇帝提出,張廷玉傢族中在朝廷為官眾多,這同他們升遷過快有關,而之所以造成他們火速升遷,則是因為對張廷玉本人的照顧。因此,臺諫官認為必須遏制此風。此時的乾隆也早有所察覺,但一直沒有機會解決,這次禦史的抨擊,正給他提供瞭極好的借口。於是,乾隆慨然應允,並宣佈暫停張廷玉一系官員的升轉。
巧合的是,就在不久前,張廷玉剛剛主動交出瞭一部分權力,才松瞭口氣,沒料想乾隆會乘勝追擊,加大對自己權力的削弱力度。張傢數代人在朝廷苦心經營的關系網,已經出現瞭破洞。如果不加制止,隻會越破越大。
就在張廷玉還在為如何應對犯愁時,乾隆卻先說話瞭,在給他下的詔旨中,乾隆稱贊他的忠誠,並將禦史對他的彈劾強行解釋為是“因為他沒有在朝廷作威作福,所以禦史才敢攻擊他”。張廷玉得到這番“親切的慰問”,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啊。

眼看著皇帝正在逐步削弱自己在朝中的勢力,張廷玉自忖年事已高,跟皇帝這樣耗下去無益,不如自己明哲保身,急流勇退,還可保全傢人在朝廷的地位。因此,乾隆十年,鄂爾泰死後,張廷玉也忙向乾隆提出辭呈,要求離開中樞,返鄉養老。乾隆還裝著有些不舍,接連挽留,張主意已定,終於在四年後得以暫時退出朝廷政爭。
雖然遠離瞭權力的中心,但有一件事,卻是張廷玉一直放心不下的,那就是自己能否配享太廟。雖然有雍正的承諾在,可是官場之中,難免人走茶涼,萬一乾隆忘瞭或反悔怎麼辦?那自己的臉豈不丟大瞭?張廷玉越想越不放心,他決定冒險向乾隆尋求一個自己能配享太廟的保證。面對這位年過七十老人的乞求,乾隆心裡雖有些不自在,但還是同意瞭。
這下,張廷玉可是放心瞭,但他接下來所做的事,卻讓他追悔莫及。因為得到皇帝的承諾後,照理說他應該去向乾隆謝恩。謝恩這種事,當然要本人去才有誠意。但張廷玉自認為大事已成,隻需由兒子出馬謝恩即可,沒準還能借這個機會,讓乾隆認識一下自己的孩子,萬一將來還能加以提拔呢......
事與願違,張廷玉的兒子去謝恩後,被乾隆一頓臭罵,這原因自然不難解釋。得到我的承諾後就不當一回事瞭?這簡直是從內向外,沒把我這個皇帝放在眼裡啊!
正當乾隆決定擬旨將張廷玉好好挖苦一番時,張廷玉卻火速趕來瞭。乾隆有些吃驚,緊接著,他突然想到,自己發火的時候,張廷玉的門生協辦大學士汪由敦就在場,汪還為張求情。看來,張會做出這番舉動,一定是汪提前把消息捅給瞭張傢人。這下,乾隆更是火冒三丈,他本來就為張對自己不恭敬的態度頗有不滿,汪泄密的事情,正說明瞭張在朝廷中黨羽眾多,即使其離職,也不見會有消退之勢。皇帝的喜怒哀樂,讓這些朝臣看的一清二楚,對於一個專制君主來說,這實在不是什麼好事。於是,一個更大規模的“倒張”計劃,開始在乾隆心中醞釀瞭。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乾隆去五臺山巡視,出門前因為張廷玉未向自己下跪,而惱火萬分,絲毫不顧及張的年齡以及自己之前對張的優容。乾隆當場斥責張的行為,面對眾人,張羞臊極瞭。
這還不算完,張曾給乾隆的侄子永璜當過老師,永璜早逝,祭禮剛結束,他就請乾隆返回京城,結果又遭乾隆責罵。此時,張廷玉已入驚弓之鳥,惶惶不可終日。“配享太廟”的身後事,成為瞭他唯一的希望。
乾隆對此也是瞭然於心的,為瞭徹底折磨跨張廷玉,他自己假裝公正,將張配享太廟的事情交給九卿去討論。朝臣們閉著眼睛都能猜出乾隆的心思,自然不肯觸這個晦氣,於是紛紛請求罷張廷玉配享太廟。
九卿的決定,成為瞭壓垮張廷玉的最後一根稻草。雖然後來還有人告發他的親屬與反清復明有關聯,但也比不上這件事。朝臣親眼目睹乾隆對待張廷玉之手段,唯恐避之不及,紛紛遠離張傢,張廷玉鬱鬱而終。

通過折磨張廷玉,乾隆成功的強化瞭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力。日後,為瞭顯示自己的寬大,乾隆又宣佈允許張配享太廟。可是,這一決定除瞭給他帶來仁德的吹捧之詞外,似不會再讓張傢輝煌瞭。
伴君如伴虎,張廷玉曾試圖超越這個潛規則的束縛,但最終仍未如願,而是在乾隆的連環打擊下,墜入命運的深淵。